中国人伦家教研究/执政者之师文库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叶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叶凌  

内容概要

《中国“人伦家教”研究》由叶凌编著。
《中国“人伦家教”研究》内容如下: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总结。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伦理道德教化的国家,这种注重也表现在它对传统中国民众社会关系的关怀上。“人伦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国对“人伦关系”的注重,则体现于很早就已经开始的“人伦家教”——所谓“人伦家教”,则指“家庭”在教育其家庭成员如何认识、处理“人伦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举措。不过,其中的“家庭”一词,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国家”和“个体家庭”两个层面的认识。
传统“人伦家教”中关于“人伦家教”的轨训基调,很早就已经敲定:舜帝时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为内容的“五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人伦家教”——这是基于当时“父系大家庭”为社会基层单位的事实之上。“人伦家教”之后的发展,经历了周公制礼做乐、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孔子创建儒家思想体系,墨法等家亦各自为阵)的历史时期。最终,汉时儒家思想登上宣教宝座,故儒家“人伦家教”的理论,也开始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从而得以由上至下进行实施。这种实施,表现之一,在理论体系的架构上,历代儒士貌似“述而不作”的不断充实;内容上则有由他们从“国家”和“个体家庭”两个层面结合当时社会实情而做的填补;表现之二,从实施的机构和方法方面来看,不仅落实在当代社会通称“家教”时所指的“个体家庭”的“家庭教育”上,而且体现在以“国家”为“大家庭”的政策诏令、法规法律的制订和维护上。总之,儒士们立足于“学而优则仕”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梦想,依托“国家”、“家族”、“个体家庭”的形式,以家书、家训、家范、家规、诗歌、功过格、道德书籍等多种形式为载体,担负着“修身、齐家、化乡、成俗”的“入世”教化目标。通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孜孜不倦、前赴后继的教诲,传统儒家“人伦相处”的理念已经深化进中华民族的意念深处,成为民族的烙印——比如“忠孝”、“仁义”、“诚信”等,已然积淀成我们的民族心理,成为我们“人伦相处”特有的民族符号——所以,孙中山先生说过,我国宣扬和尊奉的“孝”,是别的国家比不上的;“信”虽不像西方国家注重纸制契约和法律维护,然形式上的“一诺千金”亦重如泰山——这种基于内心信念之上的人伦相处之道,是我们民族最信奉和最虔诚的。正是这些特色,使传统“人伦家教”作为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就了中国重视“德治”的政治特色,也自成体系,为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经历了中国近代的风云,传统的断裂是不争的事实。由于20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繁重任务,所以,个体、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大任务,因而在社会革命和建设洪流中只默默前行。同时,传统“人伦家教”失去了原先置身的社会大背景,因此在体系上不再存在,而在理念和内容上,却以星点式的生存而苟延残喘——继续展现着伦理道德之“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并发挥作用。然,伴随社会的发展、具体国情的改变,各种“人伦家教”问题,已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相继出现。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人伦家教”问题的出现频率也不断加快、数量不断增多。——而在意识层面,人们或许还未将各种各类问题背后所藏较深层面上的“人伦家教”原因认识并挖掘出来。
当代中国,经济腾飞,民族复兴。“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整体目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的追求之一。“社会主义人伦关系”的健康构建,不是听之任之就可达到的。我们必须明确“人伦关系”的良性构建——是当代社会的必须,是个体成功社会化中的需要。为此,还必须了解个体与个体家庭在当代社会的凸显及特征、把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形态在当代社会里具备的普及化、系统化发展等特色。
因此,“人伦家教”作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和追求的组成部分,面临理论和内容上被“现代转化式传承”和“创新式重新架构”的历史任务。并且,当代“人伦家教”工程,必须以系统化形式开展和进行,这是时代趋势。当然,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的维护,需要人数不断增多的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群体有意识去“做”——包括理论上的传承与创新、内容上的巩固与充实、实践上的操作与更正,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意识层面的重视和逐步的正确实施。
总之,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人伦关系,需要“人伦家教”。而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人伦关系,不仅可以将“个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合力,而且可以真正落实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既体现传统的承继,更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众之真正“人文关怀”,这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前提条件。

作者简介

叶凌,安徽绩溪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师。先后在《社会科学家》、《南京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等CSSCI杂志和中文核心杂志发表十佘篇文章;论文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曾参与多项国家课题、省级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中国“人伦家教”研究》为其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南京大学哲学系2011年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伦家教"的初步形成与定型  第一节  “家庭”的形成与原始社会末期的“人伦家教”    一、人类社会“家庭”的形成    二、原始社会末期的“人伦家教”  第二节  奴隶制政体和西周宗法制度下的“人伦家教”    一、夏商人伦状况和“人伦家教”    二、西周宗法制下的“人伦家教”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奴隶社会宗法制的崩溃和个体家庭的挺立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伦状况    三、儒墨法家之“人伦家教”理论第二章  中国“人伦家教"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秦和西汉初年的人伦状况    二、两汉“人伦家教”的特点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人伦家教”中的纷争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伦家教”的特点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国家政策对“人伦家教”的影响    二、隋唐“人伦家教”的特点第三章  中国“人伦家教"的成熟与固化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新家族”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伦家教”的影响    二、宋元“人伦家教”对传统的继承和特色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明清政治、经济、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的新特点    二、明清“人伦家教”对传统的继承和特点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人伦家教”    一、剧烈社会变革下的相关批判和革命    二、旧教育的解体和新教育的实施    三、清末民国时期“人伦家教”的动荡第四章  “人伦家教”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人伦家教”的特点    一、“轨训”及其“普世性价值”    二、两个层面“家庭”教育的双管齐下    三、传统社会中士人的“中坚”作用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  第二节  当代中国“人伦家教”的现状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及特征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家庭”及特征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三种教育”及特征    四、当代中国社会“人伦家教”的暂时性空场  第三节  对当代“人伦家教”的构想    一、全民意识领域里对“人伦家教”的重视    二、国家、个体家庭对“人伦家教”的双重重视和落实    三、知识分子群体在“人伦家教”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所谓“人伦家教”,是指“家庭”在教育其家庭成员如何认识、处理“人伦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举措。而“家庭”一词,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国家”和“个体家庭”两个层面的认识。以此为研究内容,叶凌编著的《中国“人伦家教”研究》前三章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家教”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历史跨度从原始社会末期直至当下社会。通过研究,总结出中国传统“人伦家教”形式和内容、理论和实践的特色,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伦理道德教化的国家。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从分析“人伦家教”三要素入手,对当代中国社会“人伦家教”的特征、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本书就当代“人伦家教”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伦家教研究/执政者之师文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