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2001-8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瑞莲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府与公共管理教材系列:行政案例分析》上篇案例分析法概论,着重介绍行政案例的特征、类型与功能,行政案例的教学与分析,行政案例的编写等。下篇行政案例选析,由行政学基本原理和90个典型行政案例选析结合而成,包括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与改革等7章内容。每章在阐述行政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选编相应的行政案例,并在每个案例后面附上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参考要点,以引导读者加深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与公共管理教材系列:行政案例分析》与夏书章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使用,可作高等院校、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的教材及行政管理学课程的配套参考书,也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管理干部以及自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上篇 案例分析法概论第一章 行政案例概述第一节 行政案例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行政案例分析法  二、行政案例的基本特征 三、行政案例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案例的功能  一、提供实际知识的功能  二、为案例使用者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的机会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四、有助于加深对行政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敏锐性和适应性 七、提高在职行政人员的素质,改进行政工作 八、有利于促进行政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学界与政界的联系第二章 行政案例的教学与分析 第一节 行政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职责  一、教师的角色 二、学生的职责  第二节 行政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方式  一、行政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行政案例分析的几种方式 第三节 行政案例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行政案例的阅读与准备  二、行政案例的课堂讨论与发言 三、行政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第三章 行政案例的编写第一节 行政案例编写的程序和要求 一、行政案例编写的一般程序 二、行政案例编写的几个要求第二节 行政案例的编写格式 一、行政案例的标题 二、行政案例的说明 三、行政案例的正文  四、行政案例的附件  五、分析思考题第三节 行政案例编写的基本步骤一、确定行政案例主题二、搜集行政案例素材三、撰写行政案例内容下篇 行政案例选析第四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第五章 人事行政第六章 行政领导第七章 行政决策第八章 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第九章 行政法制第十章 行政机关管理与改革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多样性。行政管理的范围遍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行政管理的职能是多种多样的;  (3)动态性。行政职能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容、主次关系等也必然发生变化。  3.意义:研究行政职能,把国家行政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职能体系,科学地认识、确定行政管理各方面、各阶段的职能和保持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对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1)研究行政职能是正确把握政府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的科学化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行政管理的职能体系  政府行政职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从基本职责看,它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项基本职能;从行政过程看,它又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项运行职能。  1。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  (2)社会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政治领域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中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项基本职能,具体包括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2.我国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计划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其要求是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2)组织职能,其要求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  (3)协调职能,其作用是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4)控制职能,是指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行政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基础的这一系列变革,必然要求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与之相配套、相适应,要求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转变: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我国原有的行政职能体系,是参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具有诸多弊端,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才可能实现政府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职能是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只有分清职能和明确职能,才有可能据此对原有机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与改革。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职能关系的转变,包括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当然,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方面的关系和问题,涉及整个体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同机构精简、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法制的健全结合起来,配套进行,从组织上、法律上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行政组织概述  1.概念:行政组织是指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活动过程。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和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构成要素:构成行政组织的组织要素主要是:  (1)职能目标,是行政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权责体系,是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权责关系、指挥系统、运行程序、沟通渠道及各种机构、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3)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行政目标的载体,是行政组织的核心内容;  (4)人员组成,是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  (5)运行程序,是行政组织的动态过程,科学的运行程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6)法制规范,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行政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  3.行政组织的主要特性:  (1)政治性与社会性:  (2)法制性与权威性:  (3)系统性与动态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行政组织的内涵与特性,还必须区别行政组织与党组织、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  4.行政组织的指导原则:行政组织科学化的基本指导原则有:  (1)职能目标的原则:  (2)精干效益的原则;  (3)完整统一的原则;  (4)分权管理的原财:  (5)管理层次与幅度适度的原则:  (6)职、权、责一致的原则;  (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8)依法设置的原则。  5.我国原有行政组织的主要弊端主要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结构不当,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中央与地方职责不清,机构设置层层对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政案例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