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研究7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广东中山大学  作者:李清泉  页数:510  字数:62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艺术史研究的第七卷,分论文和书评两部分,收录了明清时期为女性而作的绘画、《历代名画记》研究评述、式佛像袈裟琐议、唐代的宦官像、西安北周李诞墓初探等八篇论文。

书籍目录

论文  明清时期为女性而作的绘画?  《历代名画记》研究评述   从地理的空间到想象的空间——唐宋画史中拂菻图的演变  唐代道教美术年表)  北宋玉清昭应宫与道教艺术)  走出宫墙:由“画家十三科”谈南宋宫廷画师之民间性  史前石斧概论—— 兼论“旧石器艺术”   汉式佛像袈裟琐议——汉化佛教图像札记之一  从考古材料看传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时代)  北周粟特人史君石堂图像考察  西安北周李诞墓初探  青州北齐石造像再考察)  北朝豳宁地区部族石窟的分期与思考  隋唐“神僧”与《南诏图传》的梵僧——再谈《南诏图传》对历史的伪造与篡改  唐代的宦官像——以墓葬壁画和石刻线画为中心  学科的外来移植:中国近代建筑人才的出现和建筑教育的发展书评   Sarah E. Fraser, Performing the Visual: 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Wall Painting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618-960  (胡素馨:《表演视觉:618-960年中国和中亚的佛教壁画实践》)  胡文和《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石松日奈子着《北魏佛教造像史の研究》)  Angela F. Howard, Summit of Treasures: Buddhist Cave Art of Dazu, China  (何恩之《宝顶:中国大足佛教石窟艺术》)

章节摘录

  在美人图中,有一种望夫图,描绘了丈夫离家经商或任仕的妇女,表现她的孤寂,以及她借以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明清时期的中国妇女普遍承受着丈夫常年离家在外的痛苦,在17、18世纪时情况尤其严重[20]。最近,有一幅表达这种离愁别绪主题的绘画得到了鉴定,根据画上的印章判断,它是清初扬州名画家禹之鼎(1647-1710年或者更晚,见彩版十一)的作品。它以不同寻常的率直和辛酸表达了望夫的主题,画面里的庭院长满了杂草,象征着妇女的处境,我们由此明白,她已经被丈夫或爱人抛弃,或者忍受着长久的分离。用杂草丛生的庭院比喻被忽略的妇女并不新鲜,诗歌中也有同样的惯用手法。我们从中可以读到那些爱得热烈,却被抛弃的妇女,陷入消沉低落之中,自暴自弃,闭门幽居。我们面前这幅画中的女人祇是呆坐在石头上,一只腿翘起,被袖子遮住的手放在膝盖上,忧郁的目光直视地面上的三只兔子。两只白色的兔子,大概是雌性,在相互捉闹玩耍,第三只兔子,可由它较大的身形与较黑的颜色断为雄性,专心而意味深长地看着母冤。画面上杂草横生,那明艳的石绿色同其他部分暗淡的灰褐色形成反差,从岩石中长出的杂草朝向妇女茂盛地生长着,以强烈的方式否定了庭院通常意味着的愉悦的阴凉。同时,画面所表现的非凡的装饰美感,使人们体会到弃妇那日渐枯萎和凋零的美丽,加强了该画的情感冲击。微蹙的娥眉,细长的双眼,强作的欢颜,妇女脸部的这些细节与她的辛酸紧密相连。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美人图绘画中的妇女的脸部都千篇一律,缺乏表现力。但是,这幅画作证明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对布料褶皱的描绘,初看起来有些沉重和造作,尤其是那乱蓬蓬的袖子,但是细致观察,可以看出增强了那种艰难无助的绝望感。相比其他出色的闺阁画,这幅画对内心世界做出了具象化表现。对于一个女性观众来说,这是对另一个妇女富于同情感的写照,能激起她心中的怜悯之情。  根据其主题与风格,我们还可以辨别出一些很可能为女性而作的绘画,这些画作出现于不同的时代和地点,不过,活跃于绍兴、杭州一带的人物画名家陈洪绶(1599-1652年后)很可能创作了这样的绘画,苏州可能是最主要的创作地点。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史研究7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