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爱情科学(上册)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山大学  作者:张国超  页数:512  

前言

探索和研究现代爱情科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对现代社会中各种恋爱现象、婚姻现象和家庭现象的思考。本人曾发现一些同事兄妹结婚生子后全部判决离婚的事实,发现一些大龄单身朋友周围的那些要好朋友和同事几乎全离婚而单身,也发现在某大学生活区中不少教师有离过婚的事实,同时,本人走访一些学生家庭和调查了其他地方也发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事实难道都是巧合吗?带着这些问题,本人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爱情、婚姻、家庭的因素除了与个人素质有关外,还与个人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家庭伦理、家庭文化、家庭政治、父母素质、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婚姻状况、社会文化以及成长经历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高离婚率现象不仅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新潮流和新趋势,而且逐渐成为全球化的社会现象和国际社会问题。进入2l世纪以后,中国离婚率不断攀升。2005年,中国大约有178.5万对夫妻离婚,此后每年全国离婚数量超过200万件。其中,在诉讼离婚中有60%一70%的案件是由女性提出来的。这一全球性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个人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国家安定和社会生活稳定,而且也要求专家、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家庭、婚姻分别做了研究,也出版了许多专著,但是把爱情、婚姻和家庭作为一个大观念、大系统、大学科进行综合研究至今没有出现;而且此项研究涉及几十门学科知识和三大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需要很长时间研究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因此,对爱情、婚姻和家庭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探索和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而艰巨的空白课题。中国传统应试教育重视智力教育和政治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公民情感品质教育,公民没有获得儿童到成年系统科学的情感教育以及家庭与学校紧密联合的品德伦理教育。而从社会稳定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公民获得系统科学的情感教育和品德伦理教育要比单一的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这种公民情感伦理素质教育就成为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空白领域。因此,开发这一教育空白领域对于推动中国现实中的教育改革、推动公民素质教育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内容概要

  《现代爱情科学(上)》分为上册和下册,主要包括爱情学、婚姻科学和家庭科学三部分。《现代爱情科学(上)》上册共七编、二十二章,每章内容自成体系,而且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讨论题和案例分析以及参考文献。在内容上,上册主要包括爱情学和婚姻科学,即爱情基础知识、爱情现象、爱情行为和婚姻基础、婚姻行为以及婚姻现象等内容,并从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政治学、教育学、风险投资学、会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角度来揭示爱情和婚姻的内在规律和现实情况;从而丰富了人们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科学知识,促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由经验走向科学、由盲目趋向于理性。  《现代爱情科学(上)》下册共七编、二十六章,每章自成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下册主要包括家庭科学,即家庭和婚姻的历史演变、家庭基础知识与理论、家庭政治、家庭文化、家庭伦理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内容,并从多角度和多学科来揭示家庭历史演变、家庭功能、家庭文化、家庭政治、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内在规律和家庭现象,帮助人们对家庭的认识由传统经验性认识转向现代的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从而促使父母们和准父母们经营家庭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现代爱情科学(上)》上册主要适合于高中生以及大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下册主要适合于恋爱中及将结婚的朋友们、已婚准父母以及年老而慈爱的父母们。

作者简介

张国超,男,汉族,生于1968年,河南省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大学讲师,广州市天河区专家技术协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此后在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大学毕业后先在北方中学任教,后到南方从事过民办大学管理、出国留学培训管理、澳大利亚某大学在中国的MBA课程培训管理、美国某私立大学在中国的博士课程培训管理;目前在广州某大学任教。

书籍目录

序言绪论第一节 现代爱情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现代爱情科学的构建第三节 学习现代爱情科学的目的和方法第四节 学习现代爱情科学的重要意义参考文献上部 爱情学第一编 爱情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爱情的基础第一节 人学和人性第二节 爱与情的关系第三节 爱情的概念第四节 爱情的构成理论和类型理论第五节 爱情的特征第六节 爱情的本质思考题讨论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第二章 科学与爱情第三章 爱情的成本与风险投资第二编 爱情关系与爱情心理第四章 爱情关系第五章 爱情心理的基础知识第六章 爱情心理第三编 爱情的行为、过程与模式第七章 爱情行为第八章 爱情过程和爱情模式中部 婚姻科学第四编 婚姻基础和婚姻生命第九章 婚姻基础知识第十章 婚姻的缔结第十一章 婚姻的解除第十二章 婚姻生命周期第五编 婚姻生活与婚姻行为第十三章 婚姻生活和婚姻功能第十四章 婚姻关系第十五章 婚姻角色第十六章 婚姻行为第六编 婚姻的经营第十七章 婚姻的成本和价值第十八章 婚姻矛盾与婚姻的危机管理第十九章 爱情婚姻中的冲突与沟通第二十章 婚姻的维持与改善第七编 婚姻的模式与未来第二十一章 人类的婚姻模式第二十二章 婚姻理论与婚姻未来

章节摘录

二、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和家庭的演变(一)封建婚姻制度的演变封建婚姻中的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度来源于奴隶社会,并在封建社会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封建社会,男性家长在家庭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儿女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是婚姻的普遍道德准则,封建婚姻制度走上了礼、法的道路,并不再被随意调整。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婚姻制度,从婚姻关系方面维护着封建社会的宗法制、等级制和家长制,维护着男尊女卑、夫权制度和封建伦常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在封建婚姻制度里,封建家庭这个基本社会结构显得非常重要,婚姻中的感情等因素并不重要,女性对待自己的婚姻也常常没有自主的权力。封建婚姻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封建主或封建庄园主大多为一夫多妻制,农奴或佃户通常实行一夫一妻制,通常都是男尊女卑、夫权父权统治,家长专制,包办强迫婚姻,男子持有休妻的专权。封建统治阶层试图通过“联姻”达到政治目的,许多官吏通过婚姻达到家族政治结盟的目的,许多富豪家庭通过婚姻结盟来理顺财产继承关系。在宫廷及各级官僚里,大量的女性被统治者占有,甚至宫廷中处于奴仆地位的男性通常要遭受阉割。至于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只要能养活多少个就可以娶多少个。“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通行的婚姻道德和道德戒律,贞操观、生育观、爱情观、离异观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核心道德观念。大家知道,史前蒙昧时代的女性是不会有贞操观念的,直到群婚制被对偶婚完全排挤,才要求女性严守贞操,忠贞专一,从一而终,明人伦、别男女。因此,妇女的贞操观念产生于“对偶婚”阶段。随着两性通婚范围的不断缩小,对妇女贞操观念的要求逐渐加强,到封建社会末期这一历史现象发展到了顶峰。关于封建婚姻的生育观可以从《周礼》“事宗庙、继后世”以及“忠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对封建婚姻目的的解释可以看出:生育后代是封建社会忠孝父母的基本婚姻道德。由于封建家长制和父权专制,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恋爱婚姻几乎成了封建婚姻的奢侈品,父母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成为当时的主流婚姻。封建婚姻的离异是以义绝恩断和夫权专制来解除婚约的。义绝是指妻子殴打夫婿或妻子家人亲属殴打夫婿。夫权专制是指丈夫对妻子有绝对的权力,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妻。

后记

当前我国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现实世界中的恋爱现象、婚姻现象、家庭现状以及教育现状,开始令人们反思爱情、反省婚姻、探索家庭规律。随着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认识正处于由经验性、传统性向科学性、现代性变革的阶段。本书对人类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进行了科学化、理论化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恋爱中的朋友和已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惊喜,为人们寻找幸福的爱情、婚姻与和谐家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除了得到笔者大学老师的孜孜教诲与热情指导外,还得到了许多朋友、同事、学生以及出版社编辑等的极大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副主任谭汉经对本书的题词,给笔者很大的鼓舞。本书经过反复修改后得以出版,既是对笔者的安慰,也是对笔者孜孜耕耘的肯定,同时也是对笔者父亲在天之灵的告慰。由于本书还不甚完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今后的深入研究和不断修订,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与完善,为中国公民的情感教育、婚姻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南和实践指导,为民族复兴、国家和谐发展提供有意义的科学探索。

编辑推荐

《现代爱情科学(套装全2册)》以爱情为主题,包含爱情、婚姻、家庭三个重要部分,而且每个部分都是其后一部分或其他部分的基础。从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上说,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通常与理想爱情、人们的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把这部分视为爱情理论部分,即爱情学。婚姻部分和家庭部分都比较真实科学地反映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且都以现实爱情生活为基础,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所以我们把这两个部分视为爱情实务部分,把它们单列为婚姻科学和家庭科学。这样爱情理论部分和爱情实务部分就共同构成了现代爱情科学的基本框架。爱情学·婚姻科学家庭科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爱情科学(上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