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套装共3册)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卫晓东  页数:864  

内容概要

  本书特点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复习计划合理
  预测核心,考练互补,深度切合大纲
  直击重点,解读难点,全面吻合考点
  历年真题,深度剖析,规避学习误区
  现场模拟,视频辅导,专家在线答疑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第一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体系构建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目标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第二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体系构建
  名师精讲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目标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第三章 教案设计
  体系构建
  命名师精讲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写作方法
   第二节 教案设计经典范例
第二篇 中学数学专业知识
 第一章 数与代数
  体系构建
  命题瞭望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实 数
   第二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第三节 整式的运算
   第四节 分式的运算
    考点强化功训练
    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第二章 方程与方程组
  体系构建
  命题瞭望
  名师精讲
   第一节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节 多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节 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第三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体系构建
  命题瞭望
  名师精讲
   第一节 集 合
   第二节 简单逻辑关系
   ……
     
  

章节摘录

  从1965年到1980年,河北、湖南、内蒙古等一些学校进行了该项实验。实验设计是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的规律,变一笔一画的教学为板块组合教学,简化识字过程。实验设计者认为,汉字的结构层次可分为三级:整字、部件、笔画。按笔画教过于烦琐,按整字教难以掌握,按部件教最为合理。所以,教学汉字的过程应该是:第一,看字形整体,分析字形结构;第二,根据字形结构确定不同的部位;第三,分析出部件;第四,将部件组合成整体。例如,“分”字就是八字头刀字底,“闪”字就是门字框人字心。教学的程序是“先教单体字,次教简单合体字,最后教复杂合体字”。  该项实验的主要意义是,按整体来识记汉字是模糊的,按笔画来识记汉字是烦琐的,按部件来识记汉字是简易的,并且是科学的、易于理解的。汉字越复杂越难于理解,这种识记方式就越有意义,例如“翼”就是羽、田、共,“夷”就是大、弓。  (六)汉字标音识字法  1978年四川省万县师范专科学校肖长杰老师设计了“汉字标音,及早读写”实验方案,该项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习321个基本汉字,称为“标音字”,两个月左右就能掌握这些基本字的发音和意义。然后就用这些“标音字”给生字注音,如大识字量,加速识字过程。许多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数都在1000以上。这些基本字也是常用字,如“水、土、木、上、下”等,不但可以给生字标音,而且组词能力很强,321个基本汉字其自身就可以组成2000多个词。所以学会了这321个字,就基本上掌握了由它们组成的2000多个词,再用这些字给生字注音,加快识字的速度,就具有了及早读写的能力。二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方案》帮助正音,继续使用“标音识字”,不断扩大识字量,不断扩大读写范围。  该项实验还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汉字总数5万左右,常用字5千左右,而音节只有421个,加上声调也只有1332个。按照421个音节确定一批基本字,利用同音字的规律,也能促进识字教学。  (七)字族文识字法  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于1991年开始进行“字族文识字法”教学实验。实验设计是采用“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方法,把汉字分成“族”,按“族”编成课文,称为“字族文”。用“字族文”识字,可以使大部分汉字都能够按类理解和识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不同的“字族文”之间,也能对不同类的汉字进行对照和比较。例如,形声字的音旁在识字教学中的辨音作用非常明显。实验者把这些“字族文”编成了《趣味规律识字读本》。  (八)解彩识字法  徐州彭城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杨洪清及夫人朱新兰,在4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一套以解形为本、偏旁带字、形音义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2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套装共3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本 内容充实。
  •   比很多网站便宜。
  •   哦,挺好 的,但是太简单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