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2000-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查先进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内容,包括绪论以及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程序、方法和专题研究三个部分。绪论概述了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概念、功能、作用、特点和历史进展。程序部分介绍了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程序,包括课题选择和计划;信息搜集;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利用。方法部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定性、定量和半定量方法。专题研究部分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竟争情报和社会科学信息的分析与预测为代表,对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内容以及某些专用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可供高等高校信息管理类各相关专业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信息人员、研究与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参考。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  1.2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1.3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部分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程序  2 课题选择与课题计划    2.1 课题选择    2.2 课题计划  3 信息搜集    3.1 信息尖    3.2 信息搜集的原则    3.3 文献调查    3.4 社会调查  4 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    4.1 信息整理    4.2 信息价值评价    4.3 信息分析预测  5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使用    5.1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类型    5.2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生的制品    5.3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    5.4 信息传递、利用和反馈第二部 分 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  6 常用逻辑方法    6.1 比较    6.2 分析与综合    6.3 推理  7 专家调查法    7.1 德尔菲法    7.2 头脑风暴法    7.3 交叉影响分析法  8 文献计量学方法    8.1 概述    8.2 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9 层次分析法    9.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10 回归分析法的计算    10.1 一无线性回归分析法    10.2 多元线怀回归分析法  11 时间序列分析法    ……第三部分 信息分析与预测专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1)口头信息源    口头信息实际上是一种零次信息,它源自各种讨论会、观摩会、展销会、座谈会、参观访问乃至个人之间的接触或电话交谈。1965年,卡尔森对美国国防部工程师3 400人次的信息查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31%的信息来自口头信息源。俗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口头信息的作用。口头信息有以下优点:    ①内容新颖、传递迅速。据统计,口头传递的信息约有80%是刚刚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参加一些重大会议、与在某一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交谈,往往能及时获取有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信息。    这些信息大部分以面对面或电话的方式直接传递,省略了累积、深思熟虑、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时间延迟。具有无与伦比的信息传递高速度。    ②含有文献信息源所没有的信息。通过口头信息源,人们可以获得许多在文献信息源中找不到的信息,这有三种情形:第一,信息是容易记录的,但却暂时来不及记录或不适合记录;第二,信息是难以记录的,如发言者说话时的语气以及面对面方式中发言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其他听者的反应等;第三,信息是临时生成的。发言者受当时语言环境、听众反应的影响,往往能临场发挥,产生出许多有用的信息,有些甚至是智慧的火花,能够导致伟大的发现和天才的创造。如本书第六章将要介绍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成这类信息的方法。    口头信息的缺点是:    ①俏息容易失真。口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要经过几次语义和语用的转换。原因在于听者通常不是被动的听众,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察官观色并对发育者传递来的信息进行改进(如加入一些由动作或语境传递的信息、减去一些自认为是无用或错误的信息、加上一些启认为应该加入的信息),然后再将改进后的信息又传给其他听众。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组被试人员一传一地将一句口语进行传递,当最后一名被试者说出所昕到的信息时,竟与最初发出的信息完全不同。    ②信息搜集困难。口头信息是非记录信息,其搜集至少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发言者必须正在发言;二是信息搜集者必须是听众,要亲临口头信息交流现场。然而,由于时、空以及其他物理障碍的限制,信息搜集者很难做到事必躬亲。口头信息搜集一般只能就近或顺便搜集,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信息搜集空间,但它仍改变不了口头信息搜集困难的局面。    ③信息保管困难。非记录性决定了口头信息是难以保管的。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中,就有许多文化信息因为没有记录而消失了。弥补的办法只能是设法利用纸和笔、录音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将这些口头信息记录下来。    ④信息传播范围小。面对面方式的口头信息传播范围是很小的,通常只能在10米以内有效。远距离的传播不得不依靠众多的“传信者”支持,这不仅会增加负担,而且会造成信息失真。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的使用使口头信息传播范围有所扩大,但仍无法与文献信息源相提并论。  (2)实物信息源  实物信息是指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这里的“载体”与一般意义上的载体有所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载体,如纸张、磁盘、光盘等,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于承载信息上,其价值是通过信息消费实现的。作为实物信息载体的实物有双重使用价值,一是体现于承载信息上,二是可以直接用于消费,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的实现,因消费者消费偏好和目的的不同而异,通常情况下,有一部分可以通过信息消费实现,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对实物本身的消费而实现。可以看出,能够成为这类载体的实物主要是一些值得开发、仿制和使用的机器、仪表、零部件、元器件、标本、种子、苗木、试剂等。    实物信息之所以能成为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的信息源,是因为其加工、制作凝聚了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智慧。通过对实物材质、造型、规格、色彩、传动原理、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利用反求工程,人们可以猜度出研制、加工者原先的构思和加工制作方法,达到仿制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目的。    实物信息源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信息成熟、可靠。实物所承载的信息本身已经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设想或实验室里的产物。因此,只要条件相似,人们至少可以达到按此信息仿制实物的目的。    ②信息内容丰富。实物所承载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时对同样一件实物,科研人员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个科学的原理或理论,技术人员可以从中琢磨出加工、制作的技术和诀窍,艺术家可以从中发现美感,市场营销专家可以探测出市场的走势,经济分析学家可以分析出研制、加工者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对经济性的深思熟虑……这些信息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实物信息源也有许多缺陷:    ①信息挖掘困难。一般来说,实物信息有显在和潜在之分,显在的信息容易获取,如实物的色泽、外部造型、外包装等;但潜在的信息通常难以挖掘,如实物的制作工艺、技术要求和指标以及其他一些十分关键的技术诀窍,这些信息本身都具有隐蔽性特点。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出于贸易保护的需要,研制者还往往人为地加大隐蔽力度,这对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丽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从实践上看,潜在的信息往往又更有意义。    ②信息搜集、保管、传播困难。实物载体(如一台机器)在体积、重量上一般要比文献信息载体(如纸张、磁盘、光盘)大得多,而且形态、性质、寿命、特点各异,无统一的规格,因此其搜集、保管、传播都是相当困难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以对已知信息的内容进行整序和科学抽象为主要特征的一项信息深加工活动,  目的是为了获取增值了的、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前身)创建以来,四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和管理模式,并且为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信息分析与预测也因此形成为一门新兴的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学科,成为我国学科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目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宏、微观决策活动,还是研究与开发、市场开拓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分析以及建立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对未知或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可以这么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开展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信息分析与预测同我国信息界早些年的“情报研究”提法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与情报研究相比。它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产品特点等方面显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定量化方法和半定景化方法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在产品特点上更加突出地强调了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预测性和前瞻性色彩以及高附加值,并着重强调它对现代科学决策、研究与开发和市场开拓活动的信息支持作用。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撰写而成的。全书分绪论以及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程序、方法和专题研究三个部分,涉及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内容。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信息管理类各相关专业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信息人员、研究与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参考。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相关的文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马费成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详细审阅了写作大纲及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焦玉英教授自始至终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鼓励和帮助。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郎诵真副教授不远千里惠寄了宝贵的资料。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武汉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何皓同志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责任编辑曾建华同志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借此书出版的机会,作者谨向这些原文的作者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的撰写与编辑出版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严亚兰。她不仅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全部书稿的计算机文字录入和图表制作工作。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给予了关心、理解和支持。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一门正在开垦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其中需要脱胎换骨甚至全新补充的内容还很多,作者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乃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查先进                                                               2000年1月                                                             于武昌珞珈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分析与预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我们信息分析与预测课程的教材,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非常庞大,怎样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就是介绍关于信息方面的有关知识。帮你找到驾驭信息的方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