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合理性

出版时间:2006-5-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约翰·洛克  页数:172  字数:168000  译者:王爱菊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十五章,按其内容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十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洛克反对奥克斯丁所提出的罪恶的可继承性,认为众人犯罪是因为违背了严格的“立功之法”,故而需要遵守“信主之法”,才能得救。而这个“信主之法”或者说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定则,就是信耶稣为弥塞亚,外加忏悔和遵从耶稣的教训。后五章为第二部分,论述了这个基本定则的合理性之所在,进一步阐发了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所提到的理性与启示的关系。    基督教的合理性问题并不是洛克之首创,而是17世纪末引起普遍关注的宗教问题。洛克按照新教的传统,大量引用圣经来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力图对基督教的教义原则进行合理化解释,构成了宗教理性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书籍目录

序言正文附录  为《基督教的合理性》一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督教的合理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是一本国内最近翻译过来的关于洛克的著作,对于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人来说又是一本比较好的中译本著作。也能更好的理解洛克的《论宗教宽容》这本书。
  •   一直以来对洛克的理解其实很粗暴,这显然是受我们马哲大背景影响的,洛克是个过渡性和奠基性的人物,从他的著作中读出什么,其实真地取决于读者,怯懦变作含蓄,其实这也就是艺术。
  •   本书从理性的角度透析基督教的合理性,还不错!
  •     【按语:《基督教的合理性(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 as delivered in the scriptures),1695》的书名可能会引起误解,让人误以为洛克仅仅是在理性面前辩护基督教,其实此书的目的要恢宏得多,Locke在其中提出了一套整全的基督教神学体系。洛克在序言开头说:“我所知道的神学体系,绝大多数不能令人满意,也少有连贯一致的。这使我不得不亲自专门研读圣经(一切神学体系无不以圣经为依据),以求理解基督教。”【洛克:《基督教的合理性》,王爱菊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01页,下同】这句话既吐露了Locke的漫漫雄心,又揭示了其深受路德新教“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传统的影响,而后一点是能从文本中到处获得证实的。
      
      在本书中,洛克提供的是一个道德化的、适度敬虔的、理性简约却也毫无怀疑色彩的、绅士派头的基督教观念,甚至偶尔带点令人厌烦的商人品味,“…(因为救主所赐的荣耀),品德如今显然就是最有价值的商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最赚钱的买卖”【144】 洛克版的基督教不太关注灵性的内在经历,相关的教义譬如三位一体、成圣、代赎等观念都消失不见了。催动加尔文的那种灵性之舞不见了,Locke惬意地活在大地上,信仰的意义更在于德性的和高贵的生活。因此Mr Edwards攻击洛克是不相信三位一体教义的Socinianism异端是不无道理的。
      
      内容摘要:洛克借助对新约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极为简略的基督教神学体系:遵守律法就可以获得永生,但是从亚当堕落后人就难以遵守律法;上帝将救主耶稣赐给人们,因此在遵守律法之外确立了信仰之法的道路:相信耶稣就是弥撒亚(救主)就是信仰的唯一信仰内容,当然这一信仰还得需要悔改和新生的敬虔生活才构成拯救。对于那些从未听闻过耶稣的人来说,自然理性之光也能告知律法和宽恕之道。但是,耶稣这一启示仍然有其积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性容易受到迷雾、缺乏权威;理性不足以认知一切深刻的真理;启示强调心灵的信仰、带来鼓励和援助。借着驳斥使徒书信的非关键性,Locke那里很多传统的基督教教义都消失不见了,说明也不重要。
      
      这本书的中译者王爱菊或许是位虔信者,悄悄在行文中加了不少释经式的“译者注”。】
      
      
      
      章1
      
      救赎或福音的教义建立在亚当的堕落前提之上。“所以,要理解耶稣基督为我们赎回了什么,就必须考虑在圣经记载中由于亚当的缘故我们失去了什么。”【1】Locke认为“应该按照字词表达的简单直接的意义去理解”《圣经》【1】。
      
      亚当开始在伊甸园绝对顺从(perfect obedience),是永恒不死的状态,拥有无尽的生命。但在吃禁果后生命就变得短促、亏缺,有一个尽头或死亡。“我所理解的‘死亡’不是别的,只能是停止了存在,失去了所有生命和感觉活动。”【3,哎呀呀,在《论宗教宽容》p35中明显Locke又宣称人的灵魂不朽的嘛!!!】伊甸园还是一个拥有天福的地方,既没有劳苦,也没有痛苦,“而在人被驱逐出乐园后,他在这种要死的生命中体验到劳作、焦虑和脆弱。”【4】 亚当的子孙起始就“处于要死的的状态中,失去了乐园的安宁和天福(in a state of mortality,void of the tranquility and bliss of paradise)。”【4】因此谈不上无辜之人因亚当之罪而受惩罚,他们本来就无权得到乐园的永生。
      
      
      
      章2
      
      “耶稣基督把整个人类从这种死亡状态中救活了。…耶稣基督给众人赎回的生命正是他们在他复活时再次获得的生命。”【6】
      
      这里Locke说,“公义的人或者完全遵守律法的人,从圣经来看,有权获得永生。”【6】而任何违反律法的人,一律不准进入乐园。“于是,律法就使得人类背负起生死的问题。”【7】但依据保罗所言,没有一个人因行律法称义,而这严苛的律法正好是上帝的纯洁本性所要求的。“世人都犯了罪,整个人类必然摆脱不了死亡。”【8】为了救赎人类,在立功之法(law of works)之外,上帝另外制定了“信主之法(law of faith)”
      
      
      
      章3
      
      “立功之法就是要求人绝对地服从律法,决无赦免或减轻的可能。…立功之法的言下之意就是:服从律法就活,违背律法就死。”【10】这里的律法不仅包含“摩西设定的律法,还有可以通过理性加以理解的自然法”。【11】要区分礼仪法则和道德法,后者才是普遍需要遵守的。
      
      “立功之法和信主之法的唯一区别就是:立功之法决不允许任何的违背。…但是按照信主之法,信可以弥补无法完全遵行律法的不足,只要你信,便可被当作义人,从而获得生命和永生。”【12】信主之法是一种特权,“按照信主之法,虽然人行为不正,并不算是正义的,也就是说纵然他不能完全遵行立功之法,但是只要他信,上帝也会算他有义。唯有上帝才能使那些按照行为不能称义的人得以称义,祂按照他们的信把他们算作有义,算作完全遵行律法。”【13】
      
      
      
      章4
      
      信主之法要求信什么?“信子就是相信基督是弥赛亚,相信他所行的神迹,以及他为自己所作的见证。”【15】“福音书的目的就是叫人相信‘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这一真理。…福音书中所坚持和传播的重要观点,就是耶稣是弥赛亚。”【17】Christ在希腊文中,指的是希伯来文中的Messiah,都是指“受膏抹者”。
      
      
      
      章5
      
      由于耶稣的复活是他是弥赛亚的一个显著而且毋容置疑的证据,所以,这是那些接受他为弥赛亚的人所必须相信的。使徒的宣讲的目的就是证明耶稣是弥赛亚。在这一信之后,拯救还有其它要求;而在此信之前,必须相信惟一真神,信仰才能得以建立。
      
      为了称义必须相信的全部内容,不过就是这个“拿撒勒人耶稣是基督,或者是弥赛亚。”【26】
      
      
      
      章6
      
      福音书和先知书中使用了不同的说法“那一位”“神的儿子”“以色列的王”。
      
      
      
      章7
      
      “有三重方式宣告了弥赛亚的来临。”【31】1.神迹。福音中记载了许多的神迹。2.“字句或迂回说法来宣告弥赛亚的来临,但是这些字句或迂回说法只是表明或者暗示了他的来临,而不直接用语词点名此人就是弥赛亚。”【32】 3.通过明白直接的赐予,宣告弥撒亚的教义,直接说出耶稣就是弥撒亚。救主复活后,使徒传播福音就是这么做的。但耶稣自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做,“顶多不过是让人从他所行的神迹中…有所领悟。”【33】
      
      
      
      章8
      
      耶稣隐藏自己的身份,“是根据神圣智慧而来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完满地显明和证明他是弥赛亚。…他要首先过着满有光彩、充满神迹和善功的生命,而且伴随着谦卑、柔弱、忍耐和受苦,完完全全兑现关于他的预言,然后才能如同羔羊一样被送到屠夫那里。”【35】如果一开始宣道就宣称自己是弥赛亚,这一切就不能实现。
      
      耶路撒冷的第一次神迹给他带来死亡的威胁;如果宣称是犹太人盼望的王,则罗马人不会容他。直到时间满了,耶稣才对彼拉多讲自己是王。另外,犹太人对弥撒亚的理解是一位把他们从外族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的政治领袖。因而“只要他自己宣布他是弥赛亚,就会带来明显的骚动和叛逆的危险。”【42】
      
      
      
      章9
      
      需要看看“救主自己如何传播福音,他对诗人教导了什么,以及要求世人信什么。”【42】
      
      在迦拿变水为酒;在圣殿驱赶商贩;用直接的话语向撒玛利亚妇人宣布自己就是弥撒亚;“他所宣讲的道理和要求人们相信的,显然不是别的,而是弥赛亚和他的国来临的福音,以及日期就要来到了。”【46】登山宝训将道德,而在海边布道中则讲到弥赛亚国;“他全部讲道的要旨,就是他是神差遣来的弥撒亚,而那些相信他是弥撒亚的人,将在末日从死里复活并获得永生。”【53】耶稣使用了晦涩的语言,因为那些听众常常“一心寻求在世间建立伟大的世俗之国。”【53】
      
      Locke花了相当的笔墨描述了福音书中耶稣的在揭示自己身份时的谨慎。尤其是与彼拉多的对话。“我的国不属这世界。”【74】“他以这种方式承认自己是弥撒亚,不过是为了让犹太人明白这个真理,同时又不至于令彼拉多认为他希望得到犹太国,或者企图使自己成为犹太国的王。”【76】提比略的总督彼拉多最后明白耶稣无罪,是背着良心让耶稣去死。
      
      耶稣对使徒的挑选也很符合传播福音的计划和方法。都是无知无识的没有文化的人,不会大肆谋划世俗之王。
      
      
      
      章10
      
      耶稣的最后时刻,“他的时候快到了…他公开、大胆的讲道,行弥赛亚的事工,一如他从前在耶路撒冷时的小心谨慎。”【82】但也避免让罗马总督认为自己是罪犯。
      
      
      
      章11
      
      “拿撒勒人耶稣是弥撒亚,…全部福音书作者的历史以及《使徒行传》的历史都表明,这正是我们的救主及他的试图在讲道过程中迫切要求人们必须信的惟一教义。”【96】
      
      魔鬼不能因信得救。1.“这(信)是上帝专门赐给人类的恩典。”【97】2.尽管魔鬼信,但是“他们没有像遵行信一样,去遵行恩典盟约中的其他必要条件。这条件就是悔改。悔改和信一样,都是恩典盟约的绝对条件,都必须遵行。”【97】“信耶稣是弥赛亚,悔改,二者都是恩典的盟约中极其必要、极其基本的部分,以至于通常只须提及其一,便可指代两者。”【98】
      
      “悔改不仅是对过去的罪过感到悔恨,而且也是抛弃罪恶,转入一个崭新的相反的生命。…悔改有可以称作‘生命的更新’。…悔改不只是包括悔恨这一个行为,还要包括‘作与悔改相称的工作’,以及在我们的余生之年虔诚地遵从基督的律法。”【99】
      
      上帝的儿女的永存不死,“是因为他们是照着他们的父的形象所造的。”【102】因着绝对顺服,耶稣被赐予了一个国度。“出于对人类的仁慈,并为了给他的儿子建立国度,而且使他的国度里充满了从各族、各方、各民和各国涌来的子民,上帝对人类的子孙建议说,只要他们愿意信他的儿子耶稣是弥赛亚,是应许的拯救者,并且愿意接受他做他们的王,无论有多少人,都可以使他们过去所有的罪恶、悖逆和反叛一律得到宽恕。另外,如此自此以后,他们在生活中竭尽全力地虔诚遵从他的律法,那么,一切因为人类的意志薄弱而导致的锅饭,无论是将来的,还是过去的,都将由于他的儿子的缘故而得到宽恕。”【104】
      
      信和悔改的新生活是永生的两个绝对必要条件。“上帝不可能使那些全然不顾正义的人称义,无论他们信什么。”【105】“只有那些已经信耶稣是弥撒亚,已经尊奉他为他们的君王,并虔诚努力以求称义,遵行他的律法的人,才能使他们过去的罪恶得到宽恕。即使他们因为意志软弱而有过犯,或者在归正以后仍然犯下许多罪恶,但是只要他们如饥似渴地追求正义,不纵容自己对他们进入的国度的律法有不服从和背离的行为,他们的信心就可以替代他们的顺从。”【106,看起来信可以替代部分立功之法】
      
      
      
      章12
      
      悔改;登山宝训;耶稣对旧约律令的确认和强化;金规则作为总结“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110】“耶稣还命人要舍己,要忍受苦难和危险,而不是否认他或弃绝他。”【111】“单单信他是弥撒亚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遵守他的律法,并接受他为我们的王来统治我们。”【114】“先前的律法之约仍然有效,只是不再那么严格。”【114】
      
      
      
      章13
      
      从一个异议延展了问题:“那些生活在我们救主的时代之前的人类将要怎样接受审判呢?”【122】在救主降临以前,人们应该相信上帝已经启示的事情,信靠他应许的事情,“要相信他会如期按照他的话派来弥撒亚,那受恩膏的王,所应许的君王和拯救者。”【122】亚伯拉罕因信称义。
      
      
      
      章14
      
      进一步地延展问题,而答案对Locke的基督教观念是非常核心的,现实了其自然神论的特征:“虽然在基督时代之前的人们的信心,以及在基督时代之后的人们的信心,都足以算他们为义,那么剩余的其他人又该怎样才能算为义呢?他们既没有听说过应许或关于救主的消息,也根本不知道弥赛亚将要来到或者已经来到,所以对他完全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信心。”【126】Locke回答说,“上帝仍然通过理性之光,向所有愿意运用理性之光的人显示祂是良善仁慈的。”【126】“人之中使人成其为人的这种神圣的天性和知识的光芒,一方面向他表明他作为人所应当遵守的律法,另一方面还让他知道,在他违背律法时,他应该如何请求他那慈悲、仁爱和怜悯的父,他的造物主,去宽恕他。”【126】律法以及和好宽恕的希望,都是自然之光清楚地显明了的。【127】
      
      那么要一个救主有什么用处,我们通过耶稣基督会得到什么益处?Locke表现出一种怀疑论的谦卑:我们目光短浅和理解狭隘可能无法明白救主之事的智慧,应该将之归为上帝的智慧,承认其正当性。对可见的世界我们所知甚少,何况对于灵性世界。并且,凭着耶稣基督的降临,我们获得了诸多益处:
      
      救主的无数神迹提供了证据。人世间的人很少使用理性,有些人被感官和欲望所蒙蔽,有人恐惧,“尽管理性对具有智慧和品德的人发出最为清晰的召唤,它从来没有足够的权柄去劝服众人,让人类社会相信,只存在一位上帝。…相信和敬拜惟一的上帝,只有以色列民族的宗教如此。…这是以色列民族借着启示去设立并支持的。”【129】连Plato都随波逐流遵守传统律法宗教。因此,“救主发现世人在看待真神的问题上出于这种黑暗和错误的状态中。他给我们带来清楚的启示,驱逐了这片黑暗,让世人知道唯一的真神。”【130】自救主以后,一神的信仰已经获得胜利并在全球传播开来。犹太教的时候启示只限于一个小小的民族,而在救主降临后,就拆毁了民族之墙,福音普传天下。
      人类常常对自己的职分不清楚。注重仪式过于良心的清洁。“自然理性的力量根本没有能力建立起完美意义上的自然宗教。…单凭理性本身,它实在难以担当起让道德全面地、真正牢固地建立起来并散发出清明显赫的光明的重任。”【133】这时启示的帮助。“异教徒的睿智言论阻止不了我们需要救主,需要他所垂示的道德教训”。【134】道德箴言,会受到兴趣、情欲、性情的影响,哲学家的意见缺乏权威的约束力,而“耶稣的诫命中含有上帝的权柄。这样道德就有了一个确切可靠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有启示作为担保。…启示和理性都为它做见证,证明它来自于上帝这个伟大的立法者。”【137】自然理性难以纠正那种种错谬和传统的缺陷,“我们的救主发现人类在行为和准则上都处于朽坏状态,而且这种朽坏的状态已经盛行了许多个世纪,应该说根本就是无药可救的。”【137】 洛克肯定启示有超越之处,“仍有一部分真理隐藏在极为深奥的地方,远非我们的自然理性能力所能轻易到达,所以若是没有天上的光明的指引,它根本不会清楚明白地显示给世人。”【138】
      犹太教的外在形式需要改革,需要简单的、灵性的、适宜的敬拜:“只要有一颗纯洁的心,无论何处都可以拜神。”【142】
      救主的鼓励。在人世间德福并非总是一致甚至常常背离。哲学家的论证是寻求完美的人的理性,这一背离就会构成威胁。而救主对来世的肯定,“以他自己的复活和升天给了我们一个无容置疑的、确切的证据和保证。”【144】为天国而生活,“因为救主所赐的荣耀),品德如今显然就是最有价值的商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最赚钱的买卖”【144,我晕,骨子里不小心露出的绅士俗气?】
      耶稣应许的帮助。“上帝的灵具有充分的智慧,比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禀赋和性格,也更了解怎样引导我们。”【145】
      
      
      章15
      
      使徒书信有什么必要性?在不同背景下写就,“书信本来是写给那些已有信仰的真正的基督徒的,所以使徒们的写作意图不可能是向他们传授为了获救所必需的基本信条和要点。”【147】使徒书信“决不能被看作是获救的必要条件。”【148】很多启示的真理,我们一无所知也不影响我们的得救。基本的信仰是简单易懂的,连劳动人民和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而那些宗教争议常常与真理无关。
      
      
      
      附录 为《基督教的合理性》一辩
      
      Mr Edwards在《关于导致当今无神论的原因和契机的几点想法》中指责洛克有异端Socinianism的倾向,是导致无神论的原因之一,而Locke进行反驳。关键是,Edwards说Locke对于很多关键教义不提及,如“只字未提基督为我们赎罪,或者他借着他的死换回生命或救赎,或注入此类的事情。”【155】而Locke则回应说,被Edwards列为基本教义的东西并不是人们成为基督徒所必须相信的,相反来自狂热偏执。而且Edwards只限于罗列罪名鼓噪一番。
      
      江绪林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oz.hades.
      Date: 2006-01-05 上午5:12
      Subject: Fw: daily quote<2006-01-05>
      To: blog bornvagabond.*********@spaces.msn.com
      
      
      
      最近的每日乱摘越来越没质量,习惯的破坏力量是巨大的
      
      凑字数篇.
      -
      
      
      
      
      mankind might hearken to it or reject it as they pleased, or as it suited their interest, passions, principles, or humors. They were under no obligation; the opinion of this or that philosopher was of no authority
      -locke 几百年前在<基督教的合理性>里说
      
  •   上帝有很多名字,如神,万能,可是在我心中只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叫做爱《雨果。悲惨世界》
  •   嗯,等我读悲惨世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