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佘双好  页数:365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身心健康的维护、大学学习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亲密关系的缔结、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塑造、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化和原则的遵循、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把握、宪法原则的领会和宪法精神的遵从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高校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辅助读物。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也就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邀请全国一些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进行了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探索。本书虽然在范围上基本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内容,但并没有局限于其所提供的框架,而是遵循“按照知识的逻辑、理论的逻辑来进行内容呈现”,“通过学科理论和知识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观念和知识点出发,通过理论说明、逻辑论证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本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信念,在学习“是什么”的过程中得出“应该怎么样”的结论。这样的设计,可能更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因而,本书可以供广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作为备课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概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框架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第二章 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身心健康的维护 第一节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一、人生发展的广阔平台  二、大学阶段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活的改变与适应  一、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二、大学期间心理发展轨迹  三、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环境 第三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一、心理健康与人才成长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调适心理矛盾,维护心理健康第三章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一节 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  三、大学学习方法的适应与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  一、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二、知识产权 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训练和培养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二、科学精神的训练与培养  三、治学与为人第四章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亲密关系的缔结 第一节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人际艾往与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建立与维护  一、大学生亲情的珍视与深化  二、大学生友谊的建立与维护  三、大学生爱情的培育与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一、人际关系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二、社会性情感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三、爱情与婚姻层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第五章 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塑造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与作用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特点  三、道德的作风 第二节 道德发展与道德品质  一、道德与道德品质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道德品质的作用 第三节 大学生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二、恋爱家庭领域的道德规范  三、科学研究领域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运用的道德规范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化和原则的遵循第七章 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民族精神的培育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把握第九章 宪法原则的领会和宪法精神的遵从第十章 社会主义基本法律制度的具体与深化第十一章 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与法治观念的培养第十二章 人生观的形成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第十三章 理想的确立与信念的坚定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