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司马朝军 编  页数:947  

前言

予自弱冠以还,转益多师,博访当代通人,略窥为学之门径。戊寅之秋,始专攻《四库全书总目》,且以博涉《四库全书》为日课。古人云:“观水必观于海,观其会也。”予更下一转语:“观书必观于《总目》,观其书海之会也。”是书也,提要钩玄,考镜源流,残膏剩馥,沾溉百代。然《四库全书》著作浩繁,汇数千年文化而为一皇皇巨帙。四部之籍,一隙难窥,虽深刻如周树人,渊博如钱默存,亦不免望洋而叹。或云:“《四库全书》可置之不读也,然《总目》不可不读也。”斯言信不诬也。读《总目》者,恰似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现代史家吕诚之,平日惯于通读大书,但于《总目》亦仅毕经、史、子三部,于集部提要读其半而中辍矣。《总目》囊括大典,贯串万家,未易可窥测藩篱,况堂奥乎!予频年籀读《总目》,手不释卷,循环诵之,其初如涉大海,浩无津涯,孰辨淄渑泾渭,而鱼龙异状,莫识其名,既穷山海变怪,然后稍敢献疑焉。《总目》洵为《四库全书》之津梁,然终因其卷帙浩大,通读为难。至于澄汰沙砾,披检精英,势在必行。是以《精华录》之编纂,早成弦上之箭矣。然郑笺未作,解人难索。老师宿儒,期之甚殷。友人门生,促之尤切。然则注释之学,古今所难,先哲言之备矣,而予以为莫难于注释《四库提要》。何则?学必贯四部而穷七略,一也;事必数典,二也;语必溯源,三也;非集众人之长,殆未易得其全体,其所以为难,抑又其次也。予能薄而材谫,何敢预注者之选?若不奋力删述,岂不愧用司马之姓氏!遥想当年,史迁发愤,温公枕木,《史记》《通鉴》,先后辉映,真可谓留取丹心照汗青矣。试问吾家雄风而今安在哉?于是蹶然而起,焚膏继晷,卧薪尝胆,兀兀如愚,如聋如哑,如牛如马,如痴如醉,通读《总目》已难记遍数矣。是录之纂也,首以《总目》释《总目》,次以《四库全书》释《总目》,复以《四库全书》外之群书释《总目》。读书破万卷,下笔岂敢乱言哉!有契于心,辄笺其下,积数千条焉。昔胡三省于《通鉴》竭毕生之力,有温公诤臣之目。然身之尝日:“人苦不自觉,前注之失吾知之,吾注之失,吾不得而知也。”诚哉注书之难也!然乐亦在其中矣。人或不堪其难,予则不改其乐。因前人之导路,乘检索之便利,越十祀而成此书矣。

内容概要

  《〈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所选提要,以渐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以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卷端提要为参校本。《〈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共选提要1000则,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文献,二是书未必重要但提要写得精彩者。  《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大,通读为难,作者是为此编撰了《〈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旨在为中等以上的文史爱好者、文科大学生与研究生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相关专家提供最新研究信息,包括有关作者研究、文本整理与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司马朝军,别号观衢,又号献堂。祖籍湖北公安,生于湖南南县。1986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2001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8月至2003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武汉大学四库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专业经学导师、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理事。正发起筹建中国四库学研究会。已出版的著作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编纂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精华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辨伪学论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黄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在《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与学侣合编同人刊物《学鉴》(珞珈七子学术年鉴)。主持多项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库全书总目》与文献整理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评为优秀项目;主持完成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全票评为优秀。目前正在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经解入门》辨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四库全书总目》汇考”。主要学术领域有:四库学研究、文献学研究、经学研究、黄侃研究及中国学术史研究。

书籍目录

卷首语自序例言一、总叙类序(一)总叙1.经部总叙2.史部总叙3.子部总叙4.集部总叙(二)类序1.易类2.书类3.诗类4.礼类5.春秋类6.孝经类7.五经总义类8.四书类9.乐类10.小学类11.正史类12.编年类13.纪事本末类14.别史类15.杂史类16.诏令奏议类17.传记类18.史抄类19.载记类20.时令类21.地理类22.职官类23.政书类24.目录类25.史评类26.儒家类27.兵家类28.法家类29.农家类30.医家类31.天文算法类32.术数类33.艺术类34.谱录类35.杂家类36.类书类37.小说家类38.释家类39.道家类40.楚辞类41.别集类42.总集类43.诗文评类44.词曲类二、提要精华(一)经部1.周易注十卷2.周易正义十卷3.周易集解十七卷4.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5.易传四卷6.易学辨惑一卷7.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8.原本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9.杨氏易传二十卷10.诚斋易传二十卷11.周易总义二十卷12.周易会通十四卷13.周易集注十六卷14.周易易简说三卷15.易学象数论六卷16.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17.易图明辨十卷18.周易述二十三卷19.易汉学八卷20.关氏易传一卷21.周易辑说明解四卷22.周易正解二十卷23.易说存悔二卷24.古三坟一卷25.尚书正义二十卷26.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27.书集传六卷28.书纂言四卷29.尚书集传纂疏六卷30.尚书考异五卷31.尚书疏衍四卷32.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33.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34.古文尚书疏证八卷35.古文尚书冤词八卷36.禹贡锥指二十卷图一卷37.洪范正论五卷38.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39.书古文训十六卷40.书疑九卷41.尚书谱五卷42.古书世学六卷43.古文尚书考一卷44.舜典补亡一卷45.今文尚书说三卷46.尚书质疑二卷47.诗序二卷48.毛诗正义四十卷49.毛诗本义十六卷50.诗集传八卷51.诗童子问十卷52.诗传遗说六卷53.诗考一卷54.诗传通释二十卷55.诗缵绪十八卷56.诗解颐四卷57.诗经大全二十卷58.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59.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60.诗经通义十二卷61.毛诗稽古编三十卷62.读诗质疑三十一卷附录十五卷63.三家诗拾遗十卷64.诗渖二十卷65.诗序补义二十四卷66.虞东学诗十二卷67.韩诗外传十卷68.诗疑二卷69.鲁诗世学三十二卷70.诗传一卷71.诗说一卷72.毛诗原解三十六卷73.风雅遗音四卷7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75.周礼复古编一卷76.周官总义三十卷77.周礼订义八十卷78.钦定周官义疏四十八卷79.周官集注十二卷80.周官禄田考三卷81.周礼疑义举要七卷82.仪礼注疏十七卷83.仪礼集释三十卷84.仪礼释宫一卷85.仪礼图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86.仪礼逸经二卷87.仪礼集说十七卷88.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89.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90.仪礼商二卷91.礼记正义六十三卷92.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93.云庄礼记集说十卷94.礼记大全三十卷95.大戴礼记十三卷96.三礼图集注二十卷97.三礼图四卷98.学礼质疑二卷99.读礼志疑六卷100.参读礼志疑二卷101.札书一百五十卷102.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103.礼书纲目八十五卷104.家礼八卷105.周礼补亡六卷106.周官辨非一卷107.周官析疑三十六卷考工记析义四卷108.周礼井田谱二十卷109.仪礼释例一卷110.三礼考注六十四卷111.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112.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113.春秋觳梁传注疏二十卷114.箴膏肓一卷起废疾一卷发墨守一卷115.春秋释例十五卷116.春秋集传纂例十卷117.春秋集传辨疑十卷118.春秋经解十二卷119.春秋本例二十卷120.春秋传三十卷121.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122.春秋属辞十五卷123.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124.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125.御纂春秋直解十五卷126.左传杜解补正三卷127.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128.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129.春秋通论四卷

章节摘录

82.仪礼注疏十七卷汉郑玄(127~200)注,唐贾公彦疏。《仪礼》出残阙之余,汉代所传,凡有三本:一日戴德本,以冠礼第一,昏礼第二,相见第三,士丧第四,既夕第五,士虞第六,特牲第七,少牢第八,有司彻第九,乡余酒第十,乡射第十一,燕礼第十二,大射第十三,聘礼第十四,公食第十五,觐礼第十六,丧服第十七;一日戴圣本,亦以冠礼第一,昏礼第二,相见第三,其下则乡饮第四,乡射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士虞第八,丧服第九,特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彻第十二,士丧第十三,既夕第十四,聘礼第十五,公食第十六,觐礼第十七;一日刘向《别录》本,即郑氏所注。贾公彦疏谓:“《别录》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其经文亦有二本:高堂生所传者,谓之“今文”,鲁恭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之,谓之“古文”。玄注参用二本。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士冠礼》“阑西阈”外句,注古文“阑”为“檠”,“阈”为“蹙”是也。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士冠礼》醴辞“孝友时格”句注,今文“格”为“嘏”是也。其书自玄以前,绝无注本,玄后有王肃注十七卷,见于《隋志》。然贾公彦序称:“《周礼》注者则有多门,《仪礼》所注后郑而已。”。则唐初肃书已佚也。为之义疏者有沉重,见于《北史》。又有无名氏二家,见于《隋志》。然皆不传,故贾公彦仅据齐黄庆、隋李孟悊二家之疏,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讹殊甚。顾炎武《日知录》日:“万历北监本《十三经》中,《仪礼》脱误尤多。《士昏礼》脱‘婿授绥姆辞日未教不足与为礼也’一节十四字,赖有长安《石经》据以补此一节,而其注疏遂亡。《乡射礼》脱‘士鹿中翮旌以获’七字。《士虞礼》脱‘哭止告事毕宾出’七字。《特牲馈食礼》脱‘举觯者祭卒觯拜长者答拜’十一字。《少牢馈食礼》脱‘以授尸坐取簟兴’七字。此则秦火之所未亡,而亡于监刻矣(云云)。”盖由《仪礼》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写刻有讹,猝不能校,故纰漏至于如是也。

后记

畴昔戴震苦心结撰《孟子字义疏证》,而一时解人难索,知音可谓渺矣。纪昀暮年有旬日:“曾读人间未见书。”身为四库馆总纂官,读书可谓伙矣。余治四库之学,既仰慕东原精湛之思,亦步趋纪、陆宏博之业。《四库全书总目》以纪、陆二氏及干嘉博雅同修,复经清高宗钦定,本当无复遗恨矣。余反复读之,鲁鱼豕亥,亦复不少也。虽迭经余嘉锡、胡玉缙诸君子考索,仍有扫叶未尽之叹,益知学问之无穷也。曩撰《黄侃年谱》成功之日,曾信誓旦旦,许下弘愿:“甘为绝学传薪火,甘为干嘉作殿军。”继而草定计划,拟撰“四库提要研究三书”——《汇纂》一也,《汇考》二也,《详注》三也。此《精华录》之成,乃三书之先导也。诗言志,歌永言。诗圣有《戏为六绝句》,可谓千古之绝唱。今斗胆冒天下之大不韪,生吞之,活剥之,拟其调日:庾信文章老难成,少年壮志气纵横。浅人嗤点编纂考,不畏前贤畏狂生。乾隆偷得父祖钵,大兴文狱苦未休。霸王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三纵使馆臣操翰墨,各领风骚三五朝。经史子集皆陈迹,狂沙吹尽剩野草。四才力应难跨孔孟,老庄孙子号文雄。汉唐宋元到于今,谁掣鲨鱼大海中?五不薄宋学爱汉学,义理考据各有韵。窃攀章黄宜方驾,恐与干嘉作殿军。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想望大雅倍惆怅,北上梁山祭太史。(自注:司马迁墓在陕西韩城梁山之巅。去年仲春曾专程拜祭。)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所选是以渐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张之洞说: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径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精华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其中蕴含的信息、资料难能可贵!
  •   书的后半部分,印刷有问题,可能是纸张太薄,正反面的字互相重叠,看起来很不清楚,好在这样的情况只有几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