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研究(第1辑)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明华,张贤根 主编  页数:571  字数:626000  

内容概要

本书系湖北省美学学会刊行,收录了该会会员的有关与美学艺术的论文。本书分别从中国美学、西方美学、文艺美学、设计美学、审美文化、审美教育、美学短论、美学书评、学者访谈等几个模块,将论文分类收录,对于美学艺术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不错的学术论著,对该领域研究者来说,本书又是一本良好的参考学说。

作者简介

张贤根,男,中国湖北省咸丰县人。武汉科技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服装学院、美学研究所、艺术现象学研究所教授,哲学博士。曾就读与毕业于咸丰县第一中学。1983年,湖北民族学院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1986-198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攻读西方科学哲学,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湖北民族学院社科部任教,并担任社科部主任。1991年,学习并毕业于中英暑期哲学学院。199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师从彭富春教授攻读西方美学,2002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调入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评为教授。2005年,任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兼任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以来,任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兼职教授,湖北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2009年1-6月,在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做访问学者,师从亚历山大·达特曼(Alexander Duttmann)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美学、哲学与艺术现象学研究,出版的著作主要有:《科学与人文的视界融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艺术、审美与设计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武汉出版社,2008)、《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中国美学 体“道”悟“真”——中国古代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 境界:从古典意会难言走向现代澄明之体 从颜回风度与曾点气象看孔子之“乐” “大道无道”与“至言无言”——庄子语言思想解读 论禅定与觉悟之美 王弼的“以无为本”及其对魏晋美学的影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对自然美的认识 试论王阳明的存在论自然美思想 审美意象及其生成 审美人生境界的建构西方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 和谐:古希腊的审美理想 对象化与自我确证的统一——柏拉图《对话》中隐含的美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叙事要素 论古希腊“理念”观的形成 尼采反对瓦格纳 游戏之于艺术作品的现实性考察 游戏的人与游戏的本性 论视觉艺术的规定及其流变文艺美学 从现代还乡——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解读 对传统的坚守与开拓——喜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的《邯郸梦》 评谭霈生的戏剧情境说 一个现代江湖神话的终结——香港新武侠电影《东方不败》系列 “心闲无事”与“发愤作书”辨——金圣叹创作思想探源 论书法中的“势” 对篆刻艺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宋代山水画论的空间意识——以《林泉高致》为例 布颜图的绘画意境论初探 董其昌画论中的“士气”涵义研究 “文人画”概念辨析 元代青花瓷美学特点初论设计美学 试论服装的审美功能 服装风格的艺术表达 漫谈传统纹饰图案与现代服饰设计风格 楚服中的楚文化意涵赏析 土家织锦传统工艺的历程与发展探析 论藏饰对于民族风格造型的影响 浅析戏剧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的象征性 论城市的个性之美 王受之的现代建筑史论观 城市公共艺术的视觉精神与传播 论设计活动中智慧的指引 浅析当代设计现象 论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篆书之美”图标为例 论《情感与形式》中的装饰艺术思想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下的女性理想形象 城市青少年服装审美特征调查分析 个体外观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个人形象的审美化分析 现代爱情的现象学分析 休闲的美与自由 论《周易》对当代精神家园构建的意义 星光照耀的田野——寻觅美的家园 以中国武汉“木兰文化艺术”为中心——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审美教育 宗教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的作用比较 从精英到大众——关于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大师之路——黄宾虹先生学艺兼修的当下启示 谈徐悲鸿与北大画法研究会 美学研究中的学校美术教育问题的初探短论 新媒体艺术文本表达方式:“镜像”语言——从存在、思想的“印象”到语言的“镜像” 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服饰艺术  世界想象与生命精神——楚艺术的美学意蕴 再读赵壹《非草书》 郑板桥绘竹理论浅析 “寻觅称心的词句”——弗莱文论阅读札记 浅谈表演活动策划 关于保障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美学专业为例书评 海德格尔美学的整体透视——评张贤根《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访谈 深化实践美学构建和谐社会——访刘纲纪教授

章节摘录

体“道”悟“真”:中国古代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生态审美观是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从“遮蔽”走向“澄明”的一种美学观念,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人们从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整体关系中去感悟美、观照美,它是人们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趋频繁、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形势下反思人类文化在审美活动领域绽开的时代花朵。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审美意识,它的基本精神早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领域之中,因为生态审美的观照点: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关系。从这个意义来讲,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性存在,他始终是地球生态过程的“在场者”,他的生态审美意识可以说很早就开始萌芽了,只不过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澄明”而已。就此而言,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包孕着生态审美精神,其对天地和谐境界的体察,对生态本真价值的感悟,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挖掘和探究。一、德生敬命的生态生命观照现代生态文化理论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每一生命物种和无机物都对其他生命形式的进化和自然整体功能的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之网上唯一的文化物种,不仅要像其他生命体一样爱护自己的生命,还应该尊重一切从动物到植物,从有感觉到无感觉的生命形式。这是人自我确证、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的一种有价值、有尊严的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人还应该将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生态审美情怀,因为人“拥有的这种理解、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生物学利用”。

编辑推荐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1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是好书,但是当当也太不讲究了,人家好好的书给弄的那么脏,白色的书皮就不能弄个塑料膜保护一下吗?太不爱惜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