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福井文雅  页数:291  译者:徐水生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初叶,文化传播学派代表学者德国人格雷布内尔(F·Graebner 1877~1934年)与奥地利人施密特(W·Schmidt1868-1954年)提出“文化圈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文化圈,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共有成分。此说庶几反映世界文化史实际,故近一个世纪以来逐渐被普遍采用。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造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近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往往由某一先进民族或国度组成“中心文化丛”(或日“文化核心区”、“文化源地”),以其首创的文化播扬于周边地区(或日“文化边缘区”、“文化受容地”),在核心与边缘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圈。当然,这种中心一边缘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历史进程中有所异动的。时下学界的普遍看法是:希腊一罗马文化、从希伯来到伊斯兰时期的闪族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曾是具有丰厚积淀与强大扩散力的文化源地,以其为核心形成各自的文化圈。

内容概要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作者简介

  福井文雅,1934年6月6日生于东京都新宿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附属高等学院(德语班)、文学部(东方哲学专业)、研究生院。 1959年毕业于“雅典娜·弗朗塞”法语科。通过法国政府资助 的留学生考试,1961年9月3日一1964年8月8日留学于巴黎。 学习了Paul Demieville(College de France)、Maxime Kahenmark、R.-A.Stein(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Section des Sciences Religeuses法国国立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等人讲授的 课程,结业于该院宗教学专业。回国后任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东方哲学专业)教授、大正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师。获文学 博士。  1947年2月(12岁时),在枥木县日光山轮王寺人天台 宗,1967年任轮王寺唯心院副住持,1976年任住持。1990年 任天台宗劝学,1996年任权大僧正。

书籍目录

概观:汉字文化圈的思想和宗教——儒教、佛教、道教一、儒教二、中国佛教三、道教儒教的仁爱与佛教的慈悲区别何在?——“仁”的本质一、问题之所在二、汉语“爱”的字义三、佛教中“爱”的字义四、“慈悲”与“爱”的比较五、对某种反驳的回应——附结论持续努力则人性可变?——“青出于蓝”的真意一、问题之所在二、“青出于蓝”的本义三、《劝学篇》的思想结构四、结论性善论和性恶论——东西方的人性观一、荀子的性恶论二、性恶论的真意三、东西方的人性观佛教“照千(于)一隅”争论的盲点——何谓“隅”?一、争论的开端二、被忽视的问题点——“隅”的意义三、关于“照千一隅”新解释的疑点四、“照于一隅”的真意五、解决为何竟需二十余年?讲经仪式和“论义”一、佛教礼仪研究的重要性二、讲经仪式的顺序三、“论义”形式的概要四、都讲和麈尾的职能五、“论义”的意义六、日本讲经仪式的流变古汉文训读的长处和问题一、古汉文等于汉语吗?二、古汉文音读的优点和条件三、古汉文教育的目的马来西亚的华人佛教管见一、马来西亚国二、马来西亚的寺院及其活动三、马来西亚佛教界的两大组织四、南马来西亚佛教青年会培训营“道家”、“道教”的系谱和异同点一、问题之所在二、道教概念的轮廓和语义的形成三、“道家是哲学,道教是宗教”的通常看法正确吗?四、今后的课题佛教和道教的交流一、意为佛教的“道教”二、道教中的佛教诸相三、儒教、佛教、道教的“三教归”四、今后的课题《斩龙》笔记——印度与道教的接触?上古日本与道教的关系——期刊连载讨论一、写在再刊之际二、书评、新刊介绍福永光司著《道教与日本文化》三、研究笔记津田左右吉博士与道教四、研究笔记关于福永教授的反驳有关道教的诸问题一、法国东方研究的今与昔二、世界道教研究的今与昔三、法国的研究特色四、什么是“气”?五、道家和道教是同义词——其形成的历史六、研究之要事——对用语的考究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个例子,是我讲课中的体会。  某年,在大学东方哲学专业四年级的研究班课程上,阅读牟子《理惑论》。听讲学生中,有一位从中国大陆来的正规留学生和一位作为受中国政府资助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学习了两年中国哲学的日本女学生。有一天,突然碰到《理惑论》的一部分,让他们用汉语阅读、解释,两人也完全没能做到。其原因之一,是古文中有很多难读(很难发音)的汉字和梵文音译字(在这一点上,佛教古汉文中频繁出现的梵文音译汉字,用日语阅读,比用现代汉语阅读更加容易理解)。  其原因之二是,即使努力发音、勉勉强强读出来了,最终也不能做到充分理解。因为其中有非常多的词汇和语法在现代语言中是见不到的。这里显示出汉语古代典籍的特征。  如果是欧美语言的文本,这种状况是难以想象的。作为大学四年级学生,“不能阅读”(不能发音)或“不能解释”作为母语文本和自己的专业课程的古代典籍,在欧美是难以想象的。  举出上例,并不是要说两位学生学习不用功或能力不足。这位日本女学生作为赴中国留学的学生不用说是优秀的。即使如此,仍然不能阅读,就是因为“古汉文不是汉语”,“即使是中国人也不一定能理解古汉文”。古汉文(古代汉语)就是这种性质的文献和语言,如果不提前作充足的准备,那就连发音也是困难的。为证明这一事实,我把用汉语阅读古汉文,与现代语言教育作了区分。用汉语阅读古汉文,虽然有“偶然的符合”,但无论哪个国家,对古文、古典语言的理解,都是需要一定训练的。  要求用现代汉语表达,认为若能阅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自然就能阅读、理解,我想再次重申,这种想法是妄想。

编辑推荐

  《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儒教、佛教、道教》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