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秦前红 编  页数:451  

前言

课本乃一课之“本”。虽然高校的教材一般不会称之为“课本”,其分量也没有中小学课本那么重,但教材建设实为高校的基本建设之一,这大概是多数人都能接受或认可的。无论是教与学,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好的教材,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亦是教师之善事利器。应该说,这些年来,我国的高校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举全国之力而编写的“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为千百万人的成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举全国之力而编出的“统编教材”、“规划教材”无疑具有权威性。但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办学层次的增多,包括法学专业在内的以往编写的各种“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就日益显露出其弊端或不尽如人意之处。最为突出的,一是内容过于庞杂。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规划教材”,由于过分强调系统性与全面性,几乎每本教材都是章节越编越长,内容越写越多,不少教材在成书时已逼近百万字,甚至超过百万字,其结果是既不利于学,也不便于教,还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二是重理论而轻技能。几乎所有的“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都犯了一个通病,即理论知识分量相当重甚至很重,技能训练却少有涉及。这样的教材,不要说“二本”、“三本”的学生不宜使用,就是“一本”的学生也未必是合适的。现代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本专科合格毕业生应该同时具备知识素质与技能素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都很重视素质教育;毫无疑问,素质教育中少不了知识素质的培养,但是,仅注重学生知识素质的培养而轻视实际技能的获得肯定是不对的。我们都知道,在任何国家或任何社会,高端的研究型人才毕竟总是少数,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的大量人才。因此,对于“二本”尤其“三本“的学生来说,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其知识素质与技能素质的培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为了使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明显强于少数的日后从事高端研究的人才,这类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甚至比知识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要。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宪法的基本概念、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变迁、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形式与宪法效力、宪法基本权利、宪法与宪政、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违宪审查和宪政秩序等内容。《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在强调对宪法基本知识点进行阐释的同时,特别强调宪法知识的系统性、融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及法律思维训练的具体性、针对性。在全书结构安排上,每章开篇部分都有学习目的与要求和引例介绍,结尾部分有司法考试关联知识点和练习题。《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论》适合法学专业的学生使用,对其他法学爱好者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一、现代宪法概念的确立 二、宪法的定义 三、宪法的特征 四、宪法的分类 五、立宪主义与法治国家 第二章 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变迁 一、清末民国时期宪法产生与变迁的反思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的性质与特点 三、1954年《宪法》的制定 四、1975年和1978年宪法的修改 五、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与发展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原则与宪法规则 二、人民主权原则 三、基本人权原则 四、法治原则 五、权力制约原则 第四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效力 一、宪法形式 二、宪法规范结构 三、宪法效力 四、宪法与国际条约 第五章 宪法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一、宪法基本权利与人权关系 二、宪法未列举权利理论 三、宪法基本权利的界限 第六章 公民 一、公民的基本理论 二、中国宪法中的公民概念 三、公民身份与国籍法 第七章 平等权与政治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 第八章 个人自由权 一、表达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一般人格权、住宅权、通信自由权 五、婚姻家庭权 第九章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一、财产权 二、劳动权与休息权 三、获得物质帮助权 四、受教育权 五、文化权利 第十章 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基本义务的一般原理 二、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国家概述 一、国家学说述评 二、国家的要素 三、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四、国家和宪法 第十二章 国家的目标与价值 一、国家的目标 二、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功能 三、国家的价值 第十三章 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范畴 二、选举程序 三、候选人制度 四、代表辞职与罢免制度 第十四章 中央国家机关 一、国家机构概述 二、代议机关 三、国家元首 四、行政机关 五、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六、军事领导机关 第十五章 地方国家机关 一、地方制度与地方国家机关 二、我国普通地方国家机关 三、民族自治地方机关 四、特别行政区机关 第十六章 政党制度 一、政党概述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安排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宪政解读 第十七章 公民自治团体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居民委员会 三、村民委员会 四、中国市民组织的发展概况 第十八章 社会弱势群体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 二、国际条约和各国宪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 三、中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 第十九章 社会公德 一、宪法中的社会公德 二、社会公德与宪法惯例 第二十章 宪法与宪政 一、宪政的概念和要素 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三、宪政过程 第二十一章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 二、宪法解释制度 三、中国的宪法解释制度 第二十二章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二、宪法修改的方式 三、宪法修改的程序与界限 四、中国的宪法修改制度 第二十三章 违宪审查 一、违宪审查概述 二、当代违宪审查制度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二十四章 宪政秩序 一、宪政秩序的概念 二、宪政秩序的保障条件 三、宪政秩序在中国的实现练习题参考答案(选择题部分)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二、宪法的定义宪法的概念十分复杂,历来为政治家和宪法专家所重视,他们基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宪法理念和宪政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去阐释宪法,由此形成了宪法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一)西方国家学者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1.宪法是用来规定国家的统治机构和统治组织及其活动原则的《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对宪法的定义是“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一整套政治制度”。按狭义来说,它是在一定的庄严隆重的形式下制定的一项法律,专门用来规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职能。①《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从最广义上来讲,宪法是一批规则,用以管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的事物。国家的议会、教会团体、各种社会团体或工商业同业公会都可以根据称为宪法的一个正式文件的条款来进行活动。……从定义上来看,宪法内所列的一切规则始终可以认为是基本的规则,即是说所有其他规则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各项规定。……宪法这个概念所固有的含义是宪法在效力上属于高一级的法律,也是处于优先地位的一种法律。”②2.宪法主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英国学者戴雪认为:“宪法是规定政府组织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根本规则与法律。”③芬纳也认为:“宪法就是在各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之间分配职能、权利和义务,规定其与公众关系的法典。”④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

后记

《宪法》这本教材是我应武汉大学出版社之约组织编写的,其目的是满足各独立学院宪法学课程教学的需要。十多年前,在中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中。一批独立学院应运而生,但这批高校的使命是什么?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他们与那些先有、先在的高校在发展模式上是同质化的还是多元式的?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独立学院在路上,一切全在探索中,大概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最低共识。本书的写作者绝大多数都有着在独立学院多年教学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最接近独立学院宪法学教学实践,最了解独立学院法科教学需要的教学工作者,换言之,他们是相关问题意识最突显的一批人。因此,根据这种问题意识所作的教材内容、体例设计当然就具备了自己的特色。本书在强调宪法学基本知识点的阐释的同时,特别强调宪法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开篇部分都有重点内容提示和引例介绍,结尾部分则附有重要问题练习,同时所有宪法制度的解释都注意对宪法、法律规范的规范分析,这样使得本教材不仅具有知识的系统性、融贯性,而且还有法律思维训练的具体性、针对性。鉴于中国所有高校的法科学生均有着大同小异的职业预期,面临几乎相同的职业准入门槛,故本书对于所有独立学院之外的法科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全书由主编拟定写作计划并修改、定稿,副主编宦吉娥博士在协助主编联络编者、沟通出版社、修改稿件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劳动,在此特别对其表达敬意。全书的编者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学术合作,但大家互相尊重、良性沟通,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也应感谢所有编者同仁。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武大出版社的编辑胡荣女士,是她的智慧和耐心成就了中国宪法教材队伍的一位新成员。本教材由于编者众多,在写作观点、写作风格等方面难免不统一,如其中存有错讹之处,敬祈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应用型系列法学教材•宪法》适合法学专业的学生使用,对其他法学爱好者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宪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发货速度很快,内容是我需要的。
  •   我是读法学的,这本书应该是配套秦前红的新宪法学的教材来出的,有些练习,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