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设计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斯荣,唐丽雅,郑翠仙,李昕 编著  页数:1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形态构成设计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形态构成设计》以形态构成的起源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形态构成设计的基本知识。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用各领域设计作品,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形态构成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形态构成设计的概念及基本要素,论证了设计的美感要素和艺术的基本形态构成规律,详细阐述了平面形态构成设计、色彩形态构成设计、立体形态构成设计和装饰形态构成设计,系统讲解了各形态构成设计的构成手法及实例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设计要素与技法,并能以此改变传统的意向认识,提高其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让设计观念逐步由具象向抽象发展,为以后从事形态构成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形态构成设计》结合大量艺术实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较为抽象的形态构成设计知识在各艺术领域中的灵活运用,可以供高等学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装饰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学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各专业师生使用。本书可以作为各艺术类和建筑类院校、工艺美术学校、各职业院校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艺术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美术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本书由刘斯荣、唐丽雅等编著。

书籍目录

第1章绪论
§1.1形态构成的起源
§1.2形态构成教育的特征和目的
§1.3形态构成的形式
思考题1
第2章设计的美感要素
§2.1统一与变化
§2.2对称与均衡
§2.3对比与调和
§2.4节奏与韵律
§2.5想象与意境
思考题2
第3章平面形态构成
§3.1平面形态构成的概念
§3.2平面形态构成的特点
§3.3平面形态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3.4平面形态构成的造型要素
§3.5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与背景
§3.6平面形态构成设计方法
思考题3
第4章色彩形态构成
§4.1色彩的基本原理
§4.2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4.3色彩三属性
§4.4色彩感觉与色彩心理
§4.5色彩的对比规律
§4.6色彩的混合
§4.7色彩的调和
§4.8色彩的肌理
§4.9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4.10色彩的自由组合
§4.11色彩的采集与归纳
§4.12色彩风景欣赏
思考题4
第5章立体形态构成
§5.1从平面到立体
§5.2立体形态艺术感觉
§5.3形态的量感与空间感
§5.4立体形态与材料
§5.5材料的取舍及表现方法
§5.6线、面、块的综合构成形式
思考题5
第6章装饰形态构成
§6.1装饰形态的起源
§6.2装饰形态概述
§6.3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纹样
§6.4装饰形态的构成元素
§6.5装饰方法和特点
思考题6
第7章形态构成的实例应用
§7.1平面设计实例
§7.2装饰设计实例
§7.3工业设计实例
§7.4服装设计实例
§7.5环境艺术设计实例
§7.6建筑艺术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何谓“形态”?我们可能经常使用的与之接近的词语有“形状”和“形象”。“形状”是指由轮廓线围合成形的图形所呈现的外表,形状关系到物体的轮廓线,以及线内所包含的内容,形状的含义偏具象。“形象”常用来形容人物或者动植物的精神面貌和其本身散发的性质特征,形象的概念偏向于抽象的含义。形态则是以上两个内容的结合。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形态是事物的形状和神态,形态是一种活态的视觉形式。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挺拔和直立向上的造型是竹子的天生外形,正是这种外部造型,使之增添了不少正直、积极向上的内在气质,显然这是人们给予植物的人格涵义。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形态而言,不仅有关形的识别,还涉及人的心理感悟和理解,形态既客观又主观,既具象又抽象。而对于形态造型,我们不是仅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需从所观察的事物之中提炼出其本质的样貌和情态。人们能看见或可以触摸的物体都具有“形”存在,辨别形态是认知事物很重要的方法。世间万物,都是因为“形”的存在而被人感知其大小、色彩、质感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形是不被人们直接感知的,这种形像虚幻的感觉或者飘渺的云雾,甚至像是人脑中的幻象,难以描述的抽象形态等。这是人们认识“形”的两个方面,即真实形态和幻象形态。1.真实形态真实形态是指能真切感知的形,能直接感受到形在空间中的存在。这种形态可以直接用描绘的方法转化为平面素材,如:写生,而且其实现过程可以经人为处理,主观变化为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素材。真实形态根据其产生方式和外形、外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

编辑推荐

《形态构成设计》:高等学校广义建筑学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形态构成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