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0-3-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倪立民,施建基,黄顺刚,俞祖勋  页数:405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了有关教材和论著,充分吸取了各家的优点和长处,有些地方还直接引用了它们的理论和材料。借此机会,谨向有关作者致谢。  本教材在出版之前曾铅印成册,作为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和函授生的通用教材,出版时又作了适当的修改,其中《语言学和计算机》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作参考。  本教材由下列人员分工编写: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第五章的附录由倪立民执笔;第四章由黄顺刚执笔;第五章由施建基执笔;第八章由俞祖勋执笔。  倪立民同志主持全书的编写工作并负责全书的统稿整理工作。  由于编著者学识浅薄,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87年8月于杭州

内容概要

  我们知道,科学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的、社会的和思维的知识的总结和总和。科学的目的是要阐明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人们掌握事物发展的客夫规律,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语言学概论(第2版)》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课程,也就是说,是结合理论方面的课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系统地介绍语言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对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规律等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这些基本知识和理论是研究任何一门语言科学时都要使用的。因此,该书也是学习一切语言学学科的准备与入门。

书籍目录

导论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的历史三、语言学的分科四、学习语言学的意义五、学习语言学的方法第一章 语言的本质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一、语言和言语二、语言的基础第二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社会现象二、语言的交际功能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是社会现象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三、语言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第四节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一、语言的符号性二、语言符号的特点三、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区别四、语言符号的体系性第二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的生理基础与物理属性一、语音的生理基础二、语音的物理属性三、乐音和噪音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一、音素与音标二、元音和辅音三、元音的分类四、辅音的分类五、辅音的发音过程第三节 语音的结合一、音节二、复元音三、复辅音第四节 语音的节律一、声调二、轻重音三、长音和短音四、语调……

章节摘录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一种物理现象。声音是由弹性物体受到外力的压迫而发生振动的结果。物体受外力的作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或别的媒介物也发生振荡而形成一种疏密相间的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刺激听觉神经,于是就产生了对声音的感觉。从声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声音都有一定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等物理属性。因此,声音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辨认。  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指发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发音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快,频率大,声音就高,反之就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每秒钟振动一次为一个赫兹。凡是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的音波或频率在16赫兹以下的音波,人的听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所以,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其频率范围在16至20000赫兹之间。  物体发音之所以有高低,这跟发音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大、长、粗、厚、松的发音体振动得较慢,频率小,声音就低;小、短、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得较快,频率大,声音就高。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形状。一般来说,妇女、儿童的声带短而薄,声音就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声音就低一些。老年人的声带松弛,声音就更低一些。比如,女子的声带一般约为13毫米,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在272~553赫兹之间;而男子的声带一般约为17毫米,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在95~142赫兹之间。由于人通过喉部肌肉运动,具有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的声音也可以有高低的变化。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就是靠音高的变化来实现的。  研究音高对于汉藏语等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音强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冁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所谓振幅就是振动体上的任何一点离开其平衡位置时的最大偏移量,或者叫做幅度。振幅的大小跟发膏体所承受的外力大小有关。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用力大,气流量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低。声音的强弱和响度有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响度是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一般认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越强,人们听觉上所感受到的声音也就越强。但是,实验证明,声音的响度并不一定跟它的强度成正比,这是因为影响响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音高、音长等因素都可能对响度产生影响。有人进行过试验,声音的强度增大十倍,响度不过是原来的两倍;声音的强度增大一千倍。响度只不过是原来的三倍。  音强在许多语言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响度对一些复元音较多的语言有重要意义。  3.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振动持续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汉语普通话语音里,元音的发音要比辅音的发音来得长,如“a”与“t”。  声音的长短在许多语言和汉语的方言里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日语和德语常常靠声音的长短来区别词义。  4.音质  音质也叫音色,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它是一个音区别于另一个音的基本特征。音质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形式,即决定于基音和陪音之间的关系。  因为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的振动复合而成,其中频率最小的振动在决定音的高低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莫定这个音的基础,物理学上把它叫做基音,其他的振动叫做陪音。音质的不同取决于陪音的有无,陪音的数量,以及基音和陪音在高低、强弱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即振动形式的不同。物体发音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色,原因很多。下面三个条件都可以造成不同的音质:  (1)发音体的质地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质。例如,钟声和鼓声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发音体的质料不一样。钟是用金属做的,鼓是用兽皮做的。又如,人类的语音用声带振动发出的音跟不是用声带振动而发出的音,它们的音质就不同。汉语普通话的“sh”和“r”的声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后者使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前者没有用。我们每个人的声带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人说话在音质上就有各人的特点。  (2)发音的方法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质。例如,同一把二胡,用弓拉或用手弹,声音不就一样。这是由于造成发音体振动的方法不同。汉语普通话的“g”和“h”,发音时都要运用舌根和软腭,而且都是由气流受到阻碍发出来的,但气流克服阻碍的方法却不一样。发“g”时口腔完全闭塞。气流必须冲破闭塞才能发出音来,发“h”时口腔还没有完全闭塞,中间留下窄缝,靠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去发音。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质。例如,把同样的弦绷在二胡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去拉它们,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二胡和京胡琴筒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汉语普通话的“i”和“a”这两个音的差别就是由于人的口腔这个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造成的。以上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音。  语音的音质变化跟口腔、鼻腔、咽腔等共鸣器的形状、大小有关系。舌头的前后升降,软腭的起落,嘴唇的圆展都可以改变发音器官中共鸣器的形状,从而造成基音和陪音之间各种不同的比例,这样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音质。因为基音和陪音都有它们自己的振动周期,某种共鸣器的形状,可以使某些陪音的振动得到强化,某些陪音的振动被吸收或抑制,这样就使基音和陪音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音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言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