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传播学(共9卷)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国良 主编  页数:2700  
Tag标签:无  

前言

大约6年前,也就是2002年下半年,由我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发展传播学”(CHINESE DEVELOPMENT COMMtTNICATIONS,简称CDC)正式启动。其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开展一项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旨在考察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经过反复讨论、细致规划,我们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研究团队,于2002年底、2003年初,分头奔赴全国八个省份,实施了入户调查,同时,还对当地主要报纸进行了内容分析和领导访谈。在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后,各团队成员又投入了紧张的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中,经过3~4个寒暑的辛劳,陆续完稿,最终交出这样一份总篇幅逾200万字的答卷。回首往事,颇为感慨!这一项目的背景如下:世纪之交,为了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设立了一百多个“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严格评审,由我担任主任的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被批准为全国传播学科中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是持续地开展重大项目研究,于是,本人申报的“中国发展传播学”被确立为首批重大课题之一。既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发展自然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因此,诸如发展政治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伦理学等,无不构成学科关注的热点。但遗憾的是,由于传播学在中国起步很晚,大致与改革开放同步,基础很弱,短短30年里,又历经各种曲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获得长足发展的空间。在此过程中,以传播与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发展传播学,也就一直处于缺失、贫弱的状态之中。我之所以构想、申报上述项目,初衷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我看来,中国的传播学者不对本土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注意,那无疑是失职。而这一项目当年很快就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及专家的审核,则又表明,对发展传播学的重视,业已成为共识。

内容概要

本系列专著基于我国本世纪以来规模最大、涵盖面最广的一项媒介与受众抽样调查而作。该调查由张国良教授领衔,在全国九省市展开,包括上海、广东、云南、四川、江西、浙江、河南、甘肃、黑龙江,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入户访问近3000个样本。课题组对全国的传播事业状况、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以及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殚精竭虑,几易其稿,得出了许多对当前工作富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和结论,并为我国发展传播学的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书籍目录

《中国发展传播学(总报告)》: 导论 第一章 总体状况  第一节 调查方案与实施  第二节 调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节 样本的个人特征  第四节 受访者拥有媒介的情况 第二章 受众与媒介  第一节 大众传播在闲暇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四大媒介的使用情况比较  第三节 受众接触三大媒介的内容  第四节 受众接触三大媒介的动机与满足程度  第五节 受众对三大媒介的评价  第六节 互联网接触情况  第七节 非新闻类媒介接触情况  第八节 受众与议题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个人特征、媒介与观念  第一节 教育程度与媒介行为  第二节 居住地与媒介行为  第三节 性别与媒介行为  第四节 媒介接触与观念现代化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媒介内容分析——以报纸为例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媒体报道的主题  第三节 媒介报道角色的社会经济地位  第四节 媒介报道角色的性别   第五节 小结 结束语 中国社会系统中的大众传播 附录 “国家发展与大众传播”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中国发展传播学(黑龙江卷)》《中国发展传播学(浙江卷)》《中国发展传播学(甘肃卷)》《中国发展传播学(河南卷)》《中国发展传播学(广东卷)》《中国发展传播学(云南卷)》《中国发展传播学(四川卷)》《中国发展传播学(江西卷)》

章节摘录

插图:至此,可小结如下:河南受访者的报纸接触率和稳定接触率均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报纸的接触还不是太密切,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及西部不发达地区。河南受众的读报时间为每天21分钟左右,低于全国的平均时间26分钟。从读报的费用来源看,近50%来自自费,公费的比例只占30%左右。在读报的种类方面,河南受众主要选择省内报纸,对具有全国和跨地区影响的报纸的接触很少。在河南三地,都出现了都市报《大河报》独占鳌头的局面,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被选择的比例很低。在报纸的内容偏好方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预报占据首位;河南受众表现出强烈的获取新闻信息的倾向,对国内、国际新闻的偏好大于对本地、本省新闻的偏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法制新闻紧随上述新闻种类之后,对各地受众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理论文章、读者来信,以及评论、副刊等内容,在受众的选择中很受冷落。在阅读报纸的动机和满足程度方面,河南受众读报的动机主要是获取新闻,其次是获得知识。总的来说,对报纸的满意程度较高。至于对报纸各项功能的评价,河南受众比较认可的是:信息量、报道速度和通俗性,而对报道的批评性、反映性和公正性评价较低。

后记

本书张国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发展传播学”课题的分项目之一。甘肃省分项目研究报告能够顺利完成,完全是在张老师主持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人完成了项目的组织实施调查、归纳整理数据、综合分析等工作,其他诸如制定研究方案、数据录入等一系列大量的繁重工作,都是在课题组全体成员默契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应该说,由本人负责的“中国发展传播学”甘肃省分项目能够如期结稿,首先是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体劳动的结晶。本课题由于工作量十分浩大,倾注了课题组成员的大量心血,研究之艰辛可想而知!在这里投入的不仅是脑力劳动,更多的还有体力劳动。问卷调查从城市到农村,几度奔波跋涉;数据分析面对大堆资料,常使人茫然无措,忧心如焚。但好在张老师指导有方,课题组全体成员精诚合作,方能有今天的收获。因此,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和张老师的倾心指导分不开的!课题研究期间,我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从张老师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张老师从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张老师对学生宽厚仁爱,对研究虚怀若谷,对学术全心投入,耳濡目染,言传身教,都使我受益匪浅。面对恩师的栽培和期望,我惴惴不安,常生“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之感,怕辜负了老师的希望。可以说,自步入传播学领域以来,每一次的进步和成绩的取得,几乎都倾注着张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所有这些,仅仅感谢二字真是无法表达的。因此,我只有勤奋钻研,勇于上进,在学业上稍有所成,方不辜负老师的厚望!还令我感动的是,在博士后研究其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丁淦林教授、童兵教授、李良荣教授、张骏德教授、黄芝晓教授、刘海贵教授、黄旦教授、孟建教授,杨击副教授、李双龙副教授、廖圣清副教授等,也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关心,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编辑推荐

《中国发展传播学(共9卷)》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发展传播学(共9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调查范围广泛、数据较多,是难得的传播学实证研究资料。可惜深度不够,理论基础欠缺,倒是可以查到一些有用的数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