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寇学军  页数:300  

内容概要

胡锦涛同志才党的士气大报告中发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号召,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简介

寇学军,男,1966年月出生,河南商丘人,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任河南省商丘行政学院副教授、商丘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河南省宪法学会理事在《中国律师》,《检查与审判》《行政与法》《河北法学》《经济师》等杂志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6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人格塑造论 第一章 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塑造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第二节  人格塑造的三个问题 第二章 知与行的统一机制分析  第一节  知的假设及其公式  第二节  知与行的统一机制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的理想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第三节  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  第四节  大学生的纪律现状 第四章 人格塑造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人格塑造的主要因素第二篇 犯罪论 第一章 犯罪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刑法学的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认定  第三节 犯罪构成理论  第四节  犯罪的阻却事由  第五节  故意犯罪的几种形态  第六节  共同犯罪  第七节  罪数形态 第二章 犯罪类型划分与犯罪形态  第一节  犯罪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犯罪形态及其发展变化 第三章 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各学派理论介绍  第二节  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学者观点综述  第三节  犯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人格结构五大要素的非稳定    性和易变性  第四节  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人格结构要素非稳定性和易变性    的表现形态——人格缺陷第三篇 犯罪预防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塑造  第二节 人格塑造的三个问题  一、人格塑造的含义  塑造原指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等形象,或指用文字描写人物形象。人格塑造的“塑造”两字在这里引申为培养、培育、完善。人格塑造是指依据人的可塑性特点按照人格形成发展的规律,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引导作用(例如教育者的引导等)逐步改变自身的人格结构,使自身的人格逐步健康化的过程,也是个人有目的有意识地依据健康人格目标而对自身的人格要素进行调整、完善、培养、培育的过程。 具体的人格塑造是指依据每个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个体人格形成的条件、规律和健康人格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个体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变自身韵人格结构;使自身的人格逐步健康化的过程,也是个人对自身的人格要素进行调整、完善、培养、培育并实现健康人格目标的过程。  二、健康人格  1.健康人格  本书的人格定义揭示了人格结构形式的五个要素知、情、意、信、行及其相互关系的性质。从静态分析,人格的结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从动态观察,人格的结构形式又是开放的、发展变化的。因此健康人格是指人格的结构形式注入了现实生动的结构内容,是人格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内容辩证统一与和谐一致的发展的人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