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俊杰  页数:141  

前言

  一个周末的下午,顾俊杰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有一本关于电视诗文视听语言方面的书要出版,希望我能为他写点文字。此时正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为死者哀悼、为生者祈福的巨大肃穆之中。我们从来不曾有过对于灾难、对于人、对于普普通通的一个个生命如此敬畏之情!这使我自然想起顾俊杰几年前曾做过的一个电视诗歌,题目就叫“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冥冥中似乎也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天昏地暗、天旋地转、天崩地裂,在崩溃似的音乐的倾泻中,那一排排黑的、灰的、白的画面,一排排钢筋水泥的板块轰然倒塌,然后是音乐的暂时间歇,然后是激越的音乐再起。烛火一般晃动的光斑;推土机、挖土机、起重机轰鸣的画面;没有朗诵的诗歌和太阳般新生的一排排新楼,“这些年轻而壮实的骨骼”顽强地崛起。这部作品以其号子般强烈的音乐节奏和大块黑白的几何结构,以其对于“废墟”和“新生”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听觉视觉的艺术冲击力,深深震撼人的心灵。我也算是个写诗和喜欢读诗的人.但我未从曾意识到一首诗歌经过电视的“处理”以后,竟有如此动人魂魄的力量。  我认识顾俊杰,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浙江省作家协会调到浙江电视台工作的时候。那时他还叫“小顾”,但已在电视台文艺部工作近十年。当时为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台里决定筹拍一部“看香港”、“看澳门”和“看台湾”的“三看系列”长篇电视专题片。在选择赴港拍摄的摄像时,负责创意策划的同志向我极力举荐小顾。这是一个高大而英俊的小伙子,常穿一件红格子的衬衫和大皮靴,时尚而又不失稳重。他原是某空军文工团的歌唱演员。富有艺术气质。由他担任摄像的“看香港”的电视专题片因其特有的政治意义和独特的作品风貌。受到有关高层的特别关注,播出后广获好评并理所当然地荣获了政府的各项大奖。

内容概要

本书从电视诗文的“文本创作”人手,以“视觉结构、声音构成、剪辑艺术”为主述段落,将“灯光运用、色彩构成、演员表演”统揽其中,分层次、分步骤地将导演手法融会贯穿于整部著作之中。    本书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地从多学科、多领域阐述表、导演手法。举例充分,结合作品广泛。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电视诗文创作的著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用教材,其理论指导性与学术性暂无同类书籍可比拟。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一书目标读者群为从事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大学电视导演专业、电视文学编导专业的学生,电视媒体研究人员等。

作者简介

顾俊杰,浙江杭州人,195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国家—级导演、中国电视文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现供职于浙江卫视。多年来,顾俊杰在电视诗文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与研究,且作品颇丰,屡创佳绩。其导演、拍摄的电视诗文作品曾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五届全国电视文艺节目展评“金奖”、“最佳创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第十六届);2000年度浙江广播电视文艺奖“特别奖”;浙江电视“牡丹奖”“最佳创意奖”(第十一届)等国家、省级重大奖项。其任制片人、导演的浙江卫视电视文学栏目《文学工作室》两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第十三届、第十七届)。其本人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电视艺术“突出贡献奖”。2001年8月,出版发行了我国第一张电视文学类个人导演作品VCD专辑《对院的女孩  电视诗歌、散文精选》。且有数十篇电视专业论文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其本人被收入《中国电视名人录》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电视诗文的文本创作  第一节 电视小说的文本创作  第二节 电视散文的文本创作  第三节 电视诗歌的文本创作第二章 电视诗文的视觉结构  第一节 视觉的基本构成    一、景别      1.大全景      2.小全景      3.人全      4.中景      5.近景      6.特写    二、构图      1.位置与焦点在构图中的分量      2.运动改变构图      3.构图布局      4.开放的延伸影像    三、角度      1.角度的隐喻功能      2.角度的造型功能  第二节 视觉的趣味中心    一、视觉的趣味选择    二、多重趣味点    三、动态中趣味中心的改变  第三节 影调  第四节 视觉的线条与形状结构    一、线条    二、形状    三、电视诗文的线条与形状  第五节 电视诗文的时间、空间结构    一、时间    二、空间  第六节 电视诗文叙事的基本结构    一、时序性结构    二、非时序性结构    三、交替与线性叙事结构    四、诗性结构    五、间离结构    六、圆形结构第三章 电视诗文的声音构成  第一节 音乐  第二节 音响的构成    一、同期声    二、后期效果声  第三节 声音的审美功能    一、声音的特写    二、声音的渲染  第四节 声音的情感、叙事功能    一、声音的情感    二、声音的叙事    三、声音的节奏第四章 电视诗文的剪辑艺术第五章 电视诗文的灯光运用第六章 电视诗文的色彩构第七章 论叙事类电视散文演员的表演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电视诗文的文本创作  电视诗文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江苏电视台取自朱自清散文名篇拍摄的电视散文《荷塘月色》为经典的一批电视诗文作品,成为当时电视诗文的开山之作。  之后不久,江苏电视台早于全国各家电视台开辟纯文学类电视栏目《文学与欣赏》,首次将文学节目栏目化。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举办了“全国电视散文大奖赛”。  1994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艺术委员会召开了“电视散文观摩研讨会”,表明中国高层电视学术机构与电视理论界对于电视诗文的正式介入。  1995年以后,青岛电视台开办了《人生TV》、辽宁电视台开办了《三原色》浙  江电视台开办了《文学工作室》等电视文学栏目。  199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栏目组推出“98年全国首届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至此,以电视诗歌散文为代表的电视诗文创作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央视每年电视诗歌散文展播的继续,1998至2000年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组(为引领全国电视文学发展,央视特开辟此电视文学栏目)共收到全国参加展播作品654件。每年都有一百多家电视台和社会影视机构参与电视诗文的拍摄制作,全国电视诗文创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一个电视文学祥式长期连续地在央视、部分省级卫视及市级电视台固定栏目播出。扩大了该电视节目样式的影响,观众数量增加。  在社会各界一片叫好声中,央视看准时机,以其为龙头迅速召集全国各家电视台及有关影视机构进行多次研讨、设立奖项,并出版内部交流作品集以扩大影响。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艺术委员会也专门成立“中国电视文学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予以指导。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于电视诗文,运用视听语言来分析的理论书籍还是比较少。但这本书的论述中,大都是作者的感悟,缺乏理论性。讲述比较简单了,缺乏深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