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大转型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毛丹,彭兵,胡文木,张丽萍,任强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区域文化人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概要

从区域文化人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简介

毛丹,男,1963年生,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编委,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乡村社会学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导论 浙江村庄的大转型  一、村庄转型:一个观察农村变迁的视角  二、观察维度一:村庄与市场  三、观察维度二:村庄与国家  四、观察维度三:村庄与大社会~作为议程的社区衔接第二编 村庄经济:市场、集体、农户关系转型 编前语 第一章 农户与集体:村庄生产关系的调整  一、农户经营模式的转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一般背景   (二)从大锅饭到定额管理、小段包工   (三)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实施   (四)缓进的某些合理考虑  二、稳定土地制度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导入  一、农产品购销模式的转变与影响   (一)从统购、派购到粮食补贴   (二)非粮食作物多元化  二、乡村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市场能力提升   (一)乡村工业的复苏与乡镇企业发展   (二)从乡土企业到现代企业:乡镇企业的改制与民营经济  三、市场化进程与村庄集体经济   (一)集体经济经营方式   (二)功能转换与村庄转型 第三章 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户经济  一、农户经营结构的变化   (一)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的集中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户合作   (三)农民就业结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劳动力市场化的冲击   (一)从农户到劳动力的演化   (二)劳动力流动   (三)城市化、小城镇建设的拉动  三、农业经济的大转型   (一)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崛起   (二)林业、渔业升级   (三)观光休闲农业开发   (四)全球化视野中的浙江农业前景 第四章 新型村庄枚举  一、小康明星村  二、古村的变化  三、融人城市的村庄 第五章 武装农民进市场  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投入   (一)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二)对“三农”的财政投入   (三)从减轻农户负担到取消农业税  二、传统农业的科技改造  三、农村合作社:农户组织化进市场  四、农民的社会保护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农户社会保障  五、提高进城农民的权益保障第三编 村庄政治:乡土型公共领域的生长 编前语 第六章 村庄治理:后发展国家的难题 第七章 乡村自治与乡村再组织的进程 第八章 乡村治理中的制度创新(1998-2008)第四编 乡村社会:迈向城乡衔接  编前语 第九章 村庄和大社会的链接第五编 地方政府与村庄趋向 编前语  第十章 浙江村庄转型的形态特征  第十一章 浙江村庄转型的三元动力参考文献 征引文献 其他参考文献浙江村庄变迁大事记跋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导论  浙江村庄的大转犁  一、村庄转型:一个观察农村变迁的视角  中国农村改革与转型的30年实践,正在冲击我们所熟悉的农村、农业与农民理论。有些冲击显在而有趣,足以直接改变成见。例如,通常认为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时代的国家或地区,农民、农业、农村的现代改造会充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震荡,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瓶颈;基本结局则是农村衰落,大批农民转移为城市人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减少并经历现代化改造。但是,中国农村改革却是整个国家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农村30年间的进步总体上也并没有伴生农村衰落现象,反而有可能趋向于2004年联合国治理理事会“人类居住项目”第19次会议所期望的城乡联结模式;通过农业耕作、非农经济以及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尽管大量人口还在农村,但是贫困人口却急速减少。为此,2008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把中国视为全球减贫最成功的国家,认为“过去十年,农村地区的贫困率得到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村庄大转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该书中除编者在社会学研究发表的内容外,其他研究生写作部分一般
  •   一些实证研究,虽然是对浙江乡村社会的研究,但是也可以反观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