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谱写乐章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浙江大学  作者:李美芹  页数:207  字数:30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莫里森的小说一部部地问世,中国对莫里森作品的研究热也不断升温,且一直热度不减。评论者用各种批评方法,从各种视角出发,对莫里森作品中所体现的各种主题进行探讨,但真正从莫里森作品与黑人音乐之间的关系对其所有小说进行综合论述的却寥寥无几。李美芹撰写的这部《用文字谱写乐章:论黑人音乐对莫里森小说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李美芹在博士阶段重点研究莫里森及其作品。这部专著是其博士论文的持续研究和深化。当初她和我讨论本书的选题时,我听后喜忧参半。高兴的是,经过博士阶段撇家舍子的艰苦锤炼,博士毕业后她仍然对学术有如此大的热忱。担忧的是,她虽然略通音律,年轻时会弹一点吉他,但毕竟对音乐缺乏系统的了解,更何谈把黑人音乐和作家作品结合。果然她写得很辛苦。她不仅首先要从理论上搞明白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等黑人音乐之间的渊源和所要传达的主旨,而且还要通过亲临其境倾听黑人音乐来真正领会音乐所传达的主旨。好在现代社会媒体发达,各种音乐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倾听,听音乐也为她艰苦的创作过程增添了些许情趣。终于,在优美凄婉的布鲁斯旋律陪伴下,她交出了一份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卷。相信在她以后的学术生涯中,黑人音乐所传达的精神解放、知难而进和动感开放的精神会始终成为激励她的力量。

内容概要

本书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对莫里森作品乃至其他各种文学文本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效的范例。莫里森的作品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书在分析文本和音乐相通性的同时,考证了美国黑人文学及艺术中所表达和蕴含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认为莫里森对非文学文本的种种“挪用”和“改造”也会对研究美国所谓“正史”之外的历史提供有力的佐证材料,并为研究美国文化多样性和黑人民族性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莫里森用写作不仅重构了美国黑人历史,而且在美国奴隶制历史源头的历史语境下,融会了她对历史、种族、文化、性别和“爱”的再思考。作者所探讨和关注的主题如奴役、精神创痛记忆、女性努力摆脱囚禁她们心灵和肉体牢笼的痛苦等都对研究美国历史、文化以及非裔美国人的经历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美芹,1971年6月生,山东莱西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3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奏响灵魂深处的旋律: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音乐传  第一节  休斯诗歌对黑人音乐的创新性借鉴  第二节  拉尔夫·埃里森通过爵士乐构建的文化观  第三节  音乐作为象征性表达方式  第四节  黑人音乐作为文化同化和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第二章  用音乐治疗创伤:审美敏感性与文化保持  第一节  莫里森的音乐美学  第二节  审美敏感性与身份保持  第三节  集体社区表达与文化保持第三章  莫里森的黑人灵歌:荒野中的精神栖息地  第一节  在精神的荒野上  第二节  主体性的丧失  第三节  黑人身份的丧失  第四节  黑人社区身份的丧失  第五节  精神家园第四章  莫里森的布鲁斯:从痛苦与挣扎中的痛哭到宣泄痛苦  第一节  黑人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第二节  宣泄痛苦第五章  莫里森的爵士乐:通过文化杂交重构身份的框架  第一节  再继承黑人文化遗产与唤醒黑人文化意识  第二节  黑人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南方的过去和北方的现在  第三节  超越历史、创造未来:新文化身份与创痛的黑人身份  第四节  参与、交流与沟通:姐妹情、社区和博爱  第五节  超越强加的姓氏、重塑身份  第六节  与白入主流意识和男权王国抗争第六章  莫里森小说中融入的音乐元素  第一节  结构层面  第二节  语言层面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黑人文化和白人社会之间的矛盾在黑人社会中造成了创造性的也是毁灭性的紧张情绪。”(Bell9)在这些矛盾中,为了紧紧抓住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抛弃黑人传统,钻进钱眼的梅肯和因过去心中充满仇恨的吉他都逃脱不了无根感和不安全感。和他们的初衷相反,他们都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保护,而最终被困于现在的生活。实际上,对过去的过于追究和忘记过去都会使人失去根性。因此应该调和这两种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飞翔的秘密。奶人从南方的旅行中得到的精神财富使他能把过去融合到现在,并且紧紧立足于家族关系。他因此具备了如派拉特一样的立足于大地就可以飞行的能力。这些都源于黑人文化和责任感,若非把家族世系铭记于心,奶人和派拉特很难从历史中挣脱,很难对现实有清晰明确的理解,很难超越种族界限,也不可能在社会中生存或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也就是说,若非把家族历史铭记于心,他们永远也达不到完美的境界:不离开地面的飞行。  在《爵士乐》中,莫里森描述了当文化旅居者们放弃他们所熟知的传统和所遭受到的文化冲击,然而这次莫里森并没有像她构思的其他小说那样以一个搬迁家庭的毁灭、混乱或是绝望结束该故事。相反,她绕过乔和维奥莉特经历过的后迁移情感危机的低谷期一一如当他们试图谋杀乔的女朋友多卡丝一一去记载他们最终的治疗过程,即他们适应环境的过程并努力与彼此和新环境和睦共生的过程。乔和维奥莉特并没有被文化冲击摧残,在多年以来尝试着去满足城市生活的标准时,他们发现抛弃他们的南方之根和传统而去接受北方的做法并不能解决目前难以适应的困境。相反,他们发现,为了恢复他们个人内心的平静并与社会保持平衡,他们必须重新阐释并创造可以变化的本民族文化主义,以融入新环境并满足进化的需要。这样以来,他们重建了社区和相应的民族认同感。根据莫里森族人的传统,特雷斯一家回归并找到了根性,用以纪念集体和个人的过去。那段记忆一一历史上的文化观念和对现实的解释一一帮助他们解构并成功把握当前。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美芹的论著分析了黑人圣歌主旨、布鲁斯主旨和爵士乐主旨及其技巧在莫里森小说主题和写作技巧中的体现,认为莫里森通过借用黑人音乐主旨和技巧,探讨了非裔美国人对古老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之间关系、新文化身份与创痛的黑人身份之间关系的处理;认为莫里森将黑人音乐善于适应和兼收并蓄的特点作为论述的模版,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出发成功地改写了文学传统;其作品因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蕴含的开放、动感、民主等文化民主精神息息相通。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朝翔  该专著把黑人圣歌主旨与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在精神荒原上追寻精神家园的主题、布鲁斯主旨与其作品中黑人所处困境的主题、爵士乐主旨与黑人重构自我的心路历程对比分析,认为莫里森作品和黑人音乐特别是爵士乐的共同精髓是文化独立、文化融合、文化杂交、开放、统一、多元化、稳定、集体主义和团结等理念所支撑的文化民主主义思想,莫里森通过探讨这些理念,指出了黑人民族于痛苦失落中崛起.于精神流放中重塑自我、创造精神家园的复兴之路。莫里森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文化民主主义理念既是非裔美国人解决自己作为非裔人和美国人双重身份困境的良方,也是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排斥异己行为的批判。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守仁

编辑推荐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以来,迄今为止发表的每一部小说都会在评论界掀起一阵波澜,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透彻的社会分析、激情洋溢的哲学关照和对黑人美国的诗化描述享誉全球。   《用文字谱写乐章:论黑人音乐对莫里森小说的影响》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对莫里森作品乃至其他各种文学文本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文字谱写乐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音乐文字相得益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