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基础文献选读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施旭,罗卫东  页数:367  字数:37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就基础而言,我们不能把语言形式——一种给定的代码——或言语自身,当做一种限制性的参照框架。我们必须把一个社区或人群网络作为语境,从整体上调查其交际活动。这样,任何交际途径和代码都会为该社区成员可使用的资源一部分。
由施旭主编的《语言学基础文献选读》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在本书范围内,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年轻学者和学生,特别是以语言、修辞、传播、文化为研究对象和主修内容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个既较为广阔、系统,又较为具体、详尽的语言学基础文献读本。

作者简介

施旭,浙江嵊州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Discourses主编,《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主编,任十多种国际期刊的编委。曾在国外留学,任教15年。著有Cultural
Representations,A Cultural Approach to
Discourse,《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等;编有Read the Cultural
Other,Discourse as Cultural Struggle等。
个人网站:WWW.shixu.com

书籍目录

导言
论语言的民族特性
语言的基本特性
语言游戏
意识形态研究与语言哲学
语言学与科学
语言学作为隐喻
“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的分析
“杂语喧哗”的世界
言有所为和言有所述
逻辑与会话
语言·资本·权力
词·语言·历史
符号学与文字学:与朱莉·克里斯特娃的会谈
分析的意义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前言
语言的性质及描述方式
社会语言学基础:民俗学方法
会话分析方法论
论建立传播学亚洲研究范式的必要性

章节摘录

  一个民族的总的情绪倾向,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的趋势和沿流的决定因素,尽管它会在个人怎样把握这文化的各个成分时显露出来。就算气质对文化的形成起了某种作用(虽然很难说是怎么起作用的),也不能就此说它对语言的形成也起了同样的作用。没法证明语言形式和民族气质有任何一点联系。语言变异的倾向,它的沿流,顺着历史先例给它规定的渠道无情地向前流;它不顾及说话人的感悟和情绪,就像一条河的河道不顾及当地的大气湿度一样。我十分相信,从语言结构里去找分别,以相应于据说是和种族有关的气质变异,那是徒然的。这里,我们最好记起:我们精神生活的情绪方面很少在语言体格中表达出来。  语言和我们的思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同一回事。基本的思维结构并不显出有重要的种族差别,所以语言形式的无限变异,也就是思维的实在过程的无限变异,并不指出种族上也有这样重要的区别。只有表面上看来这才是诡辩性的。所有语言的潜在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经验的直觉的科学。两种语言从来不相同的是外表形式,因为这形式,就是我们叫做语言形态的,不多不少正是思维表达的集体艺术,一种脱尽了不相干的个人情绪的艺术。所以,分析到最后,语言不可能是从种族本身流露出来的,就像十四行诗的形式一样。  我也不相信文化和语言真有因果关系。文化这名称的定义可以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语言指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想。很难设想经验的摘录(文化,社会所精选的东西)和社会表达一切经验的具体方式,这二者之间会有什么特殊的因果关系。文化的沿流,也就是说历史,是社会摘录上的一系列复杂变化一一有增,有减,也有重点上和关系上的改变。语言的沿流一点也管不着内容的变化,只管形式表达的变化。可以设想,一种语言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词、每一具体概念都改变了,而它的内在的现实一点也不改变,就像可以往一个固定的模子里倒水,倒石膏,或是倒融化了的金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言学基础文献选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