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火秀  页数:253  字数:2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由主义文学作为中国新文学中的一脉,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现代化焦虑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文艺的审美功能,以一种审美话语实践方式参与现代中国的价值重建。面对现代性的冲击,自由主义作家的基本态度是以较为清醒、理性的视角,《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力图遵循自身文化传统逻辑来展开现代性的想象与建构,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弊端,试图开出审美救赎的药方,特别是面对传统向现代的“断裂”式过渡所遭受到的思想冲击、情感震荡、价值失范,努力做出自己的文化和美学选择:承继“五四”启蒙主题,以文化复兴作为启蒙出发点,探寻契合中国式发展的现代性,表现出一种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今天,我们在重新审视自由主义文学时,不难发现,其传统与现代、启蒙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复合命题的矛盾纠结,构成了自由主义文学丰瞻与富丽的艺术景观。

作者简介

李火秀,女,1981年生,江西赣州人。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省教育科学规划等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作为边缘性话语实践的自由主义文学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艺术世界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现代性诉求:自由主义文学生成的驱动力
第一节 启蒙:现代性的思索理路
第二节 审美主义:现代性的艺术诉求
第三节 审美话语:被规约化的实践主体
第二章 悲感·否定·超越:自由主义作家的精神特质
第一节 生命体验:悲感与意义
第二节 精神姿态:反叛与否定
第三节 价值向度:形而上的审美救赎
第三章 历史·乡土·人性:自由主义文学的叙事形态
第一节 祛魅与返魅:历史叙事中现代性多元话语的体认
第二节 诗意与创痛:乡土中国的凝眸与书写
第三节 消隐与重构:宏大叙事中意识形态的退场
第四章 多元·情感·诗性:自由主义文学的美学风尚
第一节 叙述视点的多元化
第二节 情感延展与空间性审美趋向
第三节 衔接与圆融:诗性语言与审美世界的营构
第五章 理性·宽容·审美:自由主义作家的批评话语
第一节 理性运思:以理节情,情理交融
第二节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自由主义文学批评的宽容原则
第三节 坚守与越界:自由主义文学批评的审美向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自由主义作家文学观中审美非功利与以文学改造民族品德、影响世道人心的功利欲求所呈现出的“纠葛”(也可称之为“杂色”)特征,其内在悖论在于,个人自由意志与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的关系处理。而这种关系纠结,正体现了在现代中国特殊的客观环境对作家、对文学的审美主义倾向的规定与制约。现代中国的重大任务是争取民族主权与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时代主题本身即强烈要求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的实践。因此,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中,渗入功利的政治性意涵也就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自由主义作家审美主义追求和现代性启蒙诉求之间构成的紧张拉力,无疑是他们展开现代性想象的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事实上,自由主义作家在吸取西方审美主义的养料时,不仅仅体验到审美主义精神的独立自由,而且,更把西方这种审美主义思想理解为一种能够用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变革精神。这种“杂色的审美主义”倾向,正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道义与良知。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对于现代性的焦虑,使他们不可能真正地沉入艺术的象牙之塔,作唯美主义的想象与建构,他们的文化选择与文学理想最终还是要落脚于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关注上。废名曾说:“学习文学的人,如果不热心政治,那是没有什么前途的,简直是危险的道路,我的痛苦的经验告诉我是如此。在‘五四’后,我对文学发生兴趣,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起初我并不是脱离政治,对政治是热心的,我最早写的一篇小说就是写自己同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向那时的北洋政府请愿挨打的事情。不久就一天一天地逃避现实了,自己以为自己的小说越写越好,其实是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观点的影响,把中国的宝贵的现实主义传统一下子给扔了。”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说:“记得自己原来是很热心政治的人,好比这里选的《讲究的信封》、《追悼会》,都可以看得出一些来。即《莫须有先生传》里也还留有我对国民党的‘清党’政策屠杀共产党人的愤怒,这个愤怒至今提起犹如昨日事!”可见,当自由主义作家以高调的姿态着力营造审美的乌托邦时,外界现实的种种威胁并未从作家的意识里退走,而是依然存在着。

编辑推荐

《民国学术文库•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基于文学叙事与时代话语的密切关联,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视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现代化焦虑的产物,指出其以审美话语实践方式参与现代中国的价值重建这一核心思想,在分析和阐述其审美现代性精神内涵与思想特质同时,系统梳理其间所蕴含的多重叙事话语与富有张力的意义结构、审美蕴涵,并力图突显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诉求的基本性状情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