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出版时间:1995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练性乾  页数:392  
Tag标签:无  

前言

一辈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是读了一些书。但对一位作者的书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读了他十几本专著,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件稀罕的事。这位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虽然未曾谋面,未拜过师,但是,我在书信中还是称呼他为“老师”——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谁都叫“老师”的客套,而是从心底里感到,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人品,确实令我敬佩、羡慕。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有许多头衔:“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亲昵地叫着他;许多人都以是南老师的学生而引以为荣,而南老师自己则经常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生,也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接着,还自我幽默一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南老师自谦为“凡人”,实际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南老师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书香人家,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还学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此外,还学习文学、书法、医药和易经、天文等。    抗战军兴,南老师入川,曾任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后离校,专门研究佛学,花三年时间遍阅《大藏经》,后又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师。此后,曾讲学于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    抗战胜利后,于一九四七年返乡。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篷清修。    一九四九年春,南老师去台,一住近四十年,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先是个别授学,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它院校和研究所,并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等文化事业。    南老师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台湾已出版了三十一部专著,其中大多为南老师讲述,他人整理。目前,还有大量讲学录音带尚未整理。南老师的著作不像三毛、琼瑶的小说那样畅销一时,而是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最多的一种达十八版,印数四十万册。台湾流传一段佳话:一对新婚夫妇互赠礼品,新郎向新娘赠送一套《论语别裁》,新娘还赠一套《孟子旁通》,而这两部书都是南老师的著作。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的读者有机会读到南老师的书。自一九九0年以来,大陆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几家出版社,已先后出版了南老师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禅宗与道家》、《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好几部专著,还有《禅海蠡测》、《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等正在洽商出版中。南老师的书在大陆虽未引起轰动,但也拥有不少读者。在我的朋友中,有专家教授,也有青年学生、一般干部,凡读过南老师著作的人,无不叫好,无不佩服。一 位朋友说,他在书店看到南怀瑾的书,随便翻翻,就毫不犹豫买下来,虽然书价不低。一个个体书贩在我案头看到南老师的书,就说:“南怀瑾的书好卖,有人一看见‘南怀瑾,三个字就买,都说这老头子学问大,字字值钱。听说他九十多岁了……”他讲了一大堆不知从哪儿听到的传闻,说得有点神了,我赶紧拿出南老师的相片给他看,并告诉他,老师今年才七十四岁。    我喜欢读南老师的书,因为他的书别具一格,不同凡响。南老师毕生钻研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他并不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训诂注疏,不固执于一得之见、一家之言,而是透彻地理解儒释道各家的学术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现代人的种种心态,广征博引,谈笑自如。“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南老师客厅里挂着的条幅,反映了南老师宽阔的胸怀和执著的追求。    南老师的著作一个难能可贵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易经》、《论语》、《老子》这些几千年前的深奥经典,南老师用通俗、轻松、幽默的现代口语讲解起来,使读者如同听故事读小说,入耳入脑,爱不释手;南老师的书还充满人生哲理、富于强烈的民族意识。难怪出版界争相出版南老师的书。    我无意吹嘘南老师的书完美无缺或句句是真理。我敢说,国内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肯定可以在南老师的书中挑出毛病或提出完全与之相反的观点。本来,如何解释、评价几千年前古人讲过的话,有不同的意见是很自然的。老子的一部《道德经》,才五千多字,但后世诠释评价《道德经》的文章专著恐怕已有几千万言了,不仅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无不掺进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老子如果活到现在,不知作何感想。所以,南老师谦虚地把自己的书名都用上“别裁”、“杂说”、“旁通”等。    南老师现已离开了讲坛,几年前,移居香港。南老师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但声名远播、桃李满天下;南老师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但没有高官厚禄、腰缠万贯。出于对家乡的厚爱,出于对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企望,南老师在海外筹集巨资,建立了几个投资公司和基金会,在国内开办或筹组八个合资企业,合资修建温州至金华的铁路的项目也正在落实;南老师慷慨解囊,在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设立奖学金或提供资助,但是他不让宣传,连他亲近的人也说不清有多少人得到过南老师的扶植。    南老师的书在大陆已印行了几十万册,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但南老师的身世人品还鲜为人知。我根据间接得来的信息作此短文,不足以全面反映南老师的道德文章。这是我第一次未经采访本人而写成的“人物专访”,但愿有机会亲聆教诲,向喜欢南老师书的读者介绍南老师不平凡的业绩。    练性乾    一九九二年八月

内容概要

本书取材自南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新旧的一代》、《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观音菩萨和观音法门》和《金粟轩诗放八讲》等。我所做的事就是剪刀加浆糊,“断章取义”,稍加整理。好在南先生的书通篇结构严谨,但撷取一段,又能独立成篇。文章的标题大多是原书听小标题,小部分是我加上去的,在编辑过程中只删去个别字句。纯粹是技术性的。
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也涉及知命与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时,作者广征博引,谈笑风声;谈诗时,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谈人生时,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词;用典故时,又有作者其独到的见地。

作者简介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诗话与人生
诗的伟大
追的哲学
重论诗教
发挥与寄托
诗的人生
帝王好色入诗来
文采与气质
千古腐儒骑瘦马
吃饭大如天
洗玉埋香总一人
金丹一粒误先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为他人作嫁衣裳
赋到沧桑句便工
盖房子与人生
名利浓于酒
得意失意难定论
不合时宜
出处从来自不齐
志士栖山恨不深
莫到琼楼最上层
人间随处有乘除
文章千古事,得失雨心知
和尚吟诗有威灵
第二章 文化与文学
古代的音乐
文与质
无情何必生斯世
文学史上三个梦
武侠小说的来龙去脉
翻译的学问
生活的艺术
旧八股与新八股
禅宗与中国文学
第三章 知命与立世
第四章 读书与论史
第五章 谈典与论人
第六章 人生精言
后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书摘    一言可以兴邦的史实很多。一个例子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论:“创业难,守成也不易。”这个道理,不但国家天下事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由贫穷而变成富有,是创业难,至于子孙的守成,又是一个大问题。究竟哪一个难?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上,素来认为两者皆不易。另一个例子,宋高宗曾说过,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其实这句话,春秋战国时,卫国的蘧伯玉也这样讲过,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累积,回过头一看,才发现过去的错误。    “一言丧邦”,一句话而亡国的,又可以举很多例子了。历史上楚汉之争,刘邦的长处,是听从别人的话,他之所以成功,是别人的好意见能马上接受。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自己的主意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在个人修养上要注意,尤其作为一个单位主管,往往容易犯一种心理上的毛病,明明知道别人的意见更对,更高明,可是为了“面子”,为了怕“下不了台”而不接受。这种心理,大而言之是修养不够,小而言之是个性问题,自己转不过弯来。我们看看项羽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决定:当项羽打到咸阳的时候,有人(据《楚汉春秋》的记载是蔡生,而《汉书》的记载是韩生)对他说:“关中险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劝他定都咸阳,天下就可大定。    国都应该定在哪里?历代都有讨论。宋元以前,首都多半在陕西的长安,宋代因为国势非常弱,定都汴梁。当时也曾有人认为洛阳是四战之地,不宜为首都。往下元、明、清八百多年来,首都则在北京。民国成立以后,关于定都,当时也有许多主张。一派主张定都北京;一派主张定都南京;还有人主张定都咸阳;又有人主张北京或南京都可以,但是应该在长安、武汉等地设四个陪都。这一派人看到了将来国家的大势,要与国际的局势相配合的。一个国家究竟定都在哪里,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各方面的配合都很重要,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再回来讲,项羽对这个定都的建议不采用。他有一句答话很有趣,也是他的名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就凭了这句话,他和汉高祖两人之间器度的差别,就完全表现出来了。项羽的胸襟,只在富贵以后,给江东故乡的人们看看他的威风,否则等于穿了漂亮的衣服,在晚上走路,给谁看?他这样的思想,岂不完蛋!所以项羽注定了要失败的。而同样的事发生在刘邦的身上又是怎样呢?    刘邦大定天下以后,他自己的意思要定都在洛阳。但齐人娄敬去看他,问他定都洛阳是不是想和周朝媲美。汉高祖说是呀!娄敬说,洛阳是天下的中心,有德者,在这里定都易为王;无德则易被攻击。周朝自后稷到文王、武王,中间经过了十几世积德累善,所以可在这里定都。现在你的天下是用武力打出来的,战后余灾,疮痍满目,情形完全两样,怎么可与周朝相比?不如定都关中。当然有一番理由,张良也同意,刘邦立即收回自己的竟见,采纳娄敬的建议,并赏给五百斤黄金,封他的官。    以这一件强烈对比的史实,清代嘉道年间,有个与龚定庵齐名的文人王昙,写了四首悼项羽的名诗,其中有一首说道:“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秦人天下楚人弓”,典故出在春秋战国时,楚王的一张宝弓遗失了的时候,人家向他报告,这位皇帝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意思是说皇家保存与百姓拿到,都是一样,不要太追究。王昙引用这个典故,说秦始皇死了以后,中国人的天下,凡是中国人都可以出来统治。“枉把头颅赠马童”,指项羽在垓下最后一仗,被汉军将领四面围困的时候,他回头看见追杀他的,正是一个投降了刘邦的他的老部下,名叫马童。马童见他回头,侧过脸去。项羽说,你不要怕,你不是我的故人马童吗?听说刘邦下令,凡得我头颅的可赏千金、封万户侯。你既是我的故人,就把这颗头送给你。于是项羽自刎了,这也就是项羽的气魄。“天意何曾袒刘季?”刘季是刘邦的名字,这是说项羽“非战之罪,天亡项羽”那句话的错误,而项羽的错在哪里呢?“大王失计恋江东。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关键。    这里再插一段闲话。说到历史很妙,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大罪行。但是他的罪过,也只能负责一半。因为秦始皇不准民间有书看,把全国的书籍集中起来了,放在咸阳宫,后来项羽放一把火烧咸阳宫,这把火连续不断地烧了三个月,有多少书籍、多少国家的财富,由他这把火烧掉了。所以严格说来,中国文化根基的中断,这位项老兄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后世却把这一责任,全往秦始皇的身上推了。至于项羽的责任,由于对失败英雄的同情,就少提了。    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过去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文学这方面的修养非常重视。自汉唐以后,路线渐狭,由乐府而变成了诗词。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政治工作的人,精神上相当寂寞。后世的人,没有这种修养,多半走上宗教的路子。但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也令人不好受的。所以只有文学、艺术与音乐的境界比较适合。但音乐的领域,对于到了晚年的人,声乐和吹奏的乐器就不合用了,只有用手来演奏的乐器,像弹琴、鼓瑟才适合。因此,后来在中国演变而成的诗词,它有音乐的意境,而又不需要引吭高歌,可以低吟漫哦,浸沉于音乐的意境,陶醉于文学的天地。    最近发现许多年纪大的朋友退休了,儿子也长大飞出去了,自己没事做,一天到晚无所适从,打牌又凑不齐人。所以我常劝人还是走中国文化的旧路子,从事于文学与艺术的修养,会有安顿处。       几千年来,垂暮的读书人,一天到晚忙不完,因为学养是永无止境的。像写毛笔字,这个毛笔字写下来,一辈子都毕不了业,一定要说谁写好了很难评断。而且有些人写好了,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只能说他会写字,写得好,但对书法——写字的方法不一定懂。有些人的字写得并不好,可是拿起他的字一看,就知道学过书法的。诗词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几千年来的老人,写写毛笔字、作作诗、填填词,好像一辈子都忙不完。而且在他们的心理上,还有一个希望在支持他们这样做,他们还希望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永远流传下来。一个人尽管活到八十、九十岁,但年龄终归有极限的,他们觉得自己写的字,作的诗词能流传下来,因而使自己的名声流传后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是永久性的。因此他们的人生,活得非常快乐,始终满怀着希望进取之心。以我自己来说,也差不多进到晚年的境界,可是我发现中年以上,四五十岁的朋友们,有许多心情都很落寞,原因就是精神修养上有所缺乏。    昨天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看到我的《孟子·尽心章》那篇文章,连着看了三遍,感慨很多。他说:“你的看法我很赞成,这样来讲对极啦!从前有些人讲不动心,好像是可把心压着不让它动,那是不对的。不动心是要能做到临事不动心,才是真不动心。”事实上,到了利害关头,这个事业可做不可做?很难下决心。真正的实力,是要在这个时候能不动心,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打坐那个不动心,在佛学上讲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么了。要知道处世之间,危险与安乐,不动心非常难,难得很。另外一个现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来得有兴趣。这也是《易经》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贵远而贱近,向声而背实”这两句话。譬如最近美国一个学禅的来台北,他原本在美国名气就很大,但经我们把他一捧,“美国的禅宗大师来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来恭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讲,不会有两百人来听的。要是我到外国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要做事业,人情的道理大家要懂,如果这个道理不懂,就不要谈事业。    前面说过,人情多半是“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古人总归是好的,现在我不行,死了以后我就吃香了。像拿破仑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后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众的心理。人情是什么呢?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权力欲也是很大的,不仅是想当领袖的人才有,权力欲人人都有。男的想领导女的,女的想领导男的,外边不能领导,回家关起门来当皇帝。先生回家了对太太说:“倒杯茶来尸太太呢?“鞋子太乱了,老公请你摆一摆……”这就是权力欲,人都喜欢指挥人,要想人没有权力欲,那就要学佛家啦!到了佛家无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    一个人只要有“我”,便都想指挥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要希望你听我的。这个里边自己就要称量称量你的“我”有多大?盖不盖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样大,那趁早算啦]盖不住的!这个道理就很妙了。所以权力欲要控制,不仅当领袖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权力欲。因为人有“我”的观念,“我”的喜恶,所以有这个潜意识的权力欲。权力欲的倾向,就是喜欢大家“听我的意见”,“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嗳哟!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这就是权力欲,希望你恭维我一下。要想没有这一种心理,非到达佛家无我的境界不行。    佛家说的“欲除烦恼须无我”,就是要到无我的境界,才没有烦恼;“各有前因莫羡人”,那是一种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业,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我看历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数是失败的。做事业的人要真想成功,千万要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说,“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人到了这个境界,或者可以说权力欲比较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一辈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是读了一些书。但对一位作者的书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读了他十几本专著,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件稀罕的事。这位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虽然未曾谋面,未拜过师,但是,我在书信中还是称呼他为“老师”——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谁都叫“老师”的客套,而是从心底里感到,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人品,确实令我敬佩、羡慕。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有许多头衔:“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亲昵地叫着他;许多人都以是南老师的学生而引以为荣,而南老师自己则经常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生,也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接着,还自我幽默一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南老师自谦为“凡人”,实际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南老师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书香人家,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还学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此外,还学习文学、书法、医药和易经、天文等。    抗战军兴,南老师入川,曾任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后离校,专门研究佛学,花三年时间遍阅《大藏经》,后又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师。此后,曾讲学于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    抗战胜利后,于一九四七年返乡。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篷清修。    一九四九年春,南老师去台,一住近四十年,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先是个别授学,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它院校和研究所,并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等文化事业。    南老师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台湾已出版了三十一部专著,其中大多为南老师讲述,他人整理。目前,还有大量讲学录音‘带尚未整理。南老师的著作不像三毛、琼瑶的小说那样畅销一时,而是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最多的一种达十八版,印数四十万册。台湾流传一段佳话:一对新婚夫妇互赠礼品,新郎向新娘赠送一套《论语别裁》,新娘还赠一套《孟子旁通》,而这两部书都是南老师的著作。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的读者有机会读到南老师的书。  自一九九○年以来,大陆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几家出版社,已先后出版了南老师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禅宗与道家》、《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好几部专著,还有《禅海蠡测》、《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等正在洽商出版中。南老师的书在大陆虽未引起轰动,但也拥有不少读者。在我的朋友中,有专家教授,也有青年学生、一般干部,凡读过南老师著作的人,无不叫好,无不佩服。一位朋友说,他在书店看到南怀瑾的书,随便翻翻,就毫不犹豫买下来,虽然书价不低。一个个体书贩在我案头看到南老师的书,就说:“南怀瑾的书好卖,有人一看见‘南怀瑾’三个字就买,都说这老头子学问大,字字值钱。听说他九十多岁了……”他讲了一大堆不知从哪儿听到的传闻,说得有点神了,我赶紧拿出南老师的相片给他看,并告诉他,老师今年才七十四岁。    ……

编辑推荐

  这本《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是《南怀瑾历史人生纵横谈》的修订本,新版改正了初版书中的错别字,补上了漏排的段落,并补充了《苦命的皇帝》、《谁有将身作上皇》、《欲除烦恼须无我》、《春秋多权谋》《——反经》、《苏秦的历史时代》、《商鞅的变法》、《圣盗同源》和《神奇的堪舆学》等九篇文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4条)

 
 

  •   这本《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是《南怀瑾历史人生纵横谈》的修订本,新版改正了初版书中的错别字,补上了漏排的段落
  •   这本书是关于南怀瑾著作的摘录,侧重于历史和人生方面。其实历史和人生是何其的相似,人生就是历史,历史就是人生,只不过是大小和长短的相对差别。

    现在市面上对南怀瑾思想的摘录而集结出版的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快餐式的,比较肤浅和单薄。这本书可以说是广度和深度最高的代表,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把南师一生的智慧和感悟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如果没有时间看南师的全集,这本书将是走近南师的一条捷径。

    该书作者还写了一本《我读南怀瑾》,侧重于介绍南怀瑾的生平和经历,写的也很好。
  •   与南怀瑾先生有关的书都想买来一看 这本书肯定错不了 前面还有南老师给作者的亲笔信 唵嘛呢叭咪吽
  •   南怀瑾先生的处世态度,对世界的看法对我影响甚大。当我拿到这本书后一口气读完,感觉到其中的厚重。以后还会不时再翻页回味那其中的禅意人生。
  •   第一次读南怀瑾先生的书,爱不释手,受益匪浅!真的如一句话所说-----阅读便是阅世!
  •   南怀瑾先生写出的历史见解,通俗易懂,幽默中流露出的智慧。
  •   读史明智,读南怀瑾老先生的书,更是受益匪浅,书的语言通俗可懂,完全有普及社会,惠及万民的价值,建议买家多购益善,南老的书,当之无愧!我给满分!
  •   购了一套南先生的书,在过去的漫长冬季里仔细地品读不下两遍;现在想来也算是下了番功夫吧,那是去年的冬季。南先生的广博和对中国传统的独爱和深研细钻且有不少的实践探索,求实的风范。想来就令人佩服不已。书中的睿智和达观。无不透露出为人品质的高贵和儒雅。特别是看了他演讲的录像,更增加了对南老的敬仰。从此,读大家的书成了我的向往。
  •   很久之前在上海书城买过一本,后来借给朋友看,因为确实不错,竟然不还了,只好再买一本自己收藏,是南怀瑾先生的书籍中比较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学会思考和理性,这是我的启蒙书籍!
  •   经朋友推荐,看到这本书,比较喜欢。在书中,南怀瑾老师讲史讲人,谈古论今,娓娓道来,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不可不看的好书!
  •   南怀瑾先生作品的精选,很好
  •   很喜欢南怀瑾先生的生活态度
  •   南怀瑾老师的书 ,我还是挺喜欢的,这本书主要是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主要是偏向历史方面的,应该来说是比较主观性的
  •   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我的人生和历史联系在一起,以历史为鉴,引导我改善自我的不足。我还推荐大家一本南先生的论语别裁,让论语通俗话,更容易更真切的体会孔子的论语!
  •   顺便请问南老的”南怀瑾说话的艺术与领导的艺术“何时有货到南宁,急需为盼!!谢谢
  •   买来很久了,一直没有看。最近读了,感觉真的很不错。没有大学问是不能写出这种书的,南老先生学识渊博,从历史中分解人生,用全面都眼光来解构生活。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人生一直在重复,历史中竟然也有那么多的人和事与我们相似。以史为镜,但我们需要点拨,南老师正是可以当我们引路的那个人。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书。
  •   读此书就像聆听南怀瑾老师如何引领年轻人进入和认识社会,很不错的一本书。
  •   虽然这是一本剪辑平凑而成的书,但是,编者对于材料的选取以及整理十分科学,不会让读者感觉很突兀。
    我看这本书是分两次看的,一年前第一次跳过了前面诗与文学,觉得看不懂。这一年看了南师的不少书,心可能也静些了,觉得南师里面提到的诗都很能不错!
    相信改天我还要把这本书再看一遍。
  •   南怀瑾老师的书很可惜大学的时候没有看,现在看看觉得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   每晚睡之前我都要仔细读一遍南先生的文章。
  •   南怀瑾尽管自称凡人,但是真正的大师。
  •   一直很崇拜南怀瑾,帮助自己在喧嚣的城市中沉淀灵魂!
  •   南老师的阅历与学识 凝聚在了书里 读史使人明智 向历史要智慧给人生!
  •   南怀瑾的书本本经品,很少有人能企及。
  •   很崇拜南怀瑾老先生...
  •   南老师的书很经典,通过读史和经典能学到很多有易人生价值的思想。
  •   价格便宜,书的印刷不错,很好的书,用通俗的文字告诉你很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教会我们很多人生的真谛!不愧为大师!不愧为大文化传播者!!值得推荐的好书,应该多读!
  •   南老先生的书真的是本本都是珍宝,因为老先生本人就是一个值得尊重值得学习的人,学习才会进步,进步就从读先生的书开始吧,希望每个中国人都好好的学习一下
  •   南先生的书非常好
  •   从此书入手,再深入南先生的著作,是条好的捷径。
  •   从顶尖的儒释道哲学看历史与人生,读之受益匪浅啊
  •   南大师不愧为大家呀,笑谈历史与人生,给人以启示。
  •   越读越有味道,醍醐灌顶,内容充满人生哲理,且章节简短易明.用精简的文字而能清楚表达前人深奥的理论,实在难得,是人生必读的一本书.
  •   看过之后,借给好友阅读。应经订购一套南先生全集,准别送给好友。
  •   历史与人生,过往与现实,人如何抉择?
  •   读南师的书受益非浅!
  •   把南老师的各种讲历史的故事摘抄出来,挺有意思的
  •   有没有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有。那本书?很多,本书是一本。严重推荐
  •   读了这本书,对一些历史有重新的了解,其中的观点,耐人寻味,受益良多。喜欢这样的书。
  •   为了配齐先生的一整套书
  •   南师的书没的说
  •   经典的小集子,看南师书的入门读物。
  •   书已收到,看了几篇,很好。静心学国学。
  •   人生十字路口,需要一个智者为我们解答,更的多了些
  •   毛泽东人生纪实很好看!
  •   南老先生的许多言语、文字是只要小学毕了业的人都读得懂更值得认真学习的智慧,这次是送给朋友读大二的女儿看的.
  •   不多说,南师的作品
    很好
  •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   通过历史事件来讲智慧,讲的非常好。应该反复看。
  •   很不错,南老师的书,一直喜欢
  •   书有损坏,南老的书怎么都没有包装的
  •   我喜欢南老的书,风趣,幽默,显示睿智光芒,照亮我的这一颗迷茫的心。
  •   想推荐给大家看,南老师的书是收藏品!
  •   印刷质量不错,偶尔有个别错别字。
  •   书可以改变,或创造一个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无书不知饥味道,读书方明世事新!
  •   南师的著作非常好
  •   大师博古通今,从古典文学,到佛家经著无一不通。所著书籍,对人都受益匪浅。深入浅出的给人以启迪!
  •   本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可这本书却让我获益很多,喜欢
  •   南老师作品中精选的篇章,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受益匪浅
  •   大师的书,永远值得一读
  •   南师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很喜欢南老师的语录,真正的智者,膜拜~~~~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大师的书,谆谆教导。老者,哲者。
  •   大师的书,拜读恨晚
  •   书刚刚收到。非常好!值得精研!!编者是练性乾。
  •   书的质量可以服务不错
  •   大学时代就读过,收藏了
  •   买了好几本类似的书了,应该仔细地读。
  •   多读南子的书有好处,他见过孔夫子的,子见南子么!
  •   国学大师的通俗国学课,值得买、
  •   就是要注意运送过程书的质量保护
  •   精炼的文章,很有韵味。
  •   深入浅出,学到很多
  •   大师已去,思想尚存
  •   阅之使人手舞足蹈,拍案叫绝。一等一的好书!
  •   好评!内容很好,很有哲理!值得购买!
  •   书不错,很好,设计虽然有点老,但内容好看就行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有意义
  •   好书,平淡的语言带给人一种彻悟的感觉.在这个纷繁的浮躁的社会不失为一本可以宁静致远的好书...
  •   匆匆翻开,觉得大师的谦卑已然让人敬仰。
  •   这本书对于开阔眼界非常有好处,看完之后,知道了很多之前没有听过的书名。
  •   真的受益
  •   内容比较杂,涉及面很广,不过好在有用的东西也不少.
  •   书不错,就是发过来之后有点折
  •   所有书都在当当买,这次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   发货很快 就是书的前面十几页又被撕坏了
  •   一生必读的书
  •   很好的书,非常好
  •   应该买来好好看,好好领悟,好好学习,好好收藏的书。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正衣冠!
  •   季老,刚刚找到你的这本书,可还没有读完,您却走了……心里的沉痛……永远缅怀您……季老,走好……
  •   读后感悟颇深。
  •   超好看,不愧为大师!
  •   大师作品,开卷有益,不错。
  •   一个大师又消逝了,看看大师的感悟让自己明白了很多。以史为鉴,其实大到谈论国家,小到自我规划,有必要看的
  •   大师作品一看就入迷了!
  •   以前有一本,但是盗版。这次买的这本好,我把盗版扔了。
  •   送货及时,服务周到,很好很好
  •   这本书 最开始是在一个评论中看到了 买到以后认真研读 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