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国良 编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引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浅出、简明系统地论述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对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功能、研究方法、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范畴,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注重反映当今世界各国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密切联系当前中国传播事业的实际。本书是大专院校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共关系、国际新闻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对广大从事新闻、广告、公关、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国良:1954年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1、2、3章,6章1、2节,8章3节,10章)。     

书籍目录

第1章 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 传播的含义第2节 传播的类型第3节 传播的诞生第4节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2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第1节 传播的结构第2节 传播的基本模式第3章 传播的功能第1节 功能的类型和层次第2节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第4章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第1节 实地调查法第2节 内容分析法第3节 控制实验法第4节 个案研究法第5章 信息与符号第1节 什么是信息第2节 什么是符号第3节 语言传播第4节 非语言传播第6章 传播技术的进展第1节 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第2节 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第3节 新一代媒介的崛起第4节 麦克鲁汉的理论第7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第1节 概说第2节 媒介内部的关系第3节 媒介外部的关系第8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第1节 “把关人”理论第2节 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第3节 有关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第4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第9章 受众研究第1节 受众的传播行为第2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第3节 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第10章 信息流程研究第1节 流程研究的意义第2节 流程研究的阶段和成果第11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第1节 社会背景的发展阶段第2节 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果第3节 多元化的媒介效果研究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4章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引人及其意义如前所述,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具体说,有三层意思:①传播学其实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是从各个相关学科“借”来的;②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很强,以定量研究为其主要特色;③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虽说“理论为主,方法为辅”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但常有方法先行、导出理论的情况,即,方法的重要性格外明显。一般认为,直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被引入包括传播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从此,科学的方法替代了以往的推测、谩骂、见风使舵等主观随意性很强的作法。当然,这个局面不是一夜之间就轻易得到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发展渐渐演变而成的。19世纪中叶,已经有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打破传统哲学的束缚,开始用数量统计方法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如心理学家韦伯,发明了一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物理学”的复杂系统,以描述人在感受外界刺激时的强度差异;1879年,德国社会心理学家w.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室,用一些纯铜仪器进行实验,以期对人的反应作出精确的测量。19世纪末,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统计了欧洲各国自杀身亡的人数,并据此作进一步分析,引伸出一种关于终极行为的理论;蒲士则在一份早期的调查材料中,用缜密的计数法和分类法对伦敦贫困居民的生活进行了描述。

后记

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弓l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努力。希望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自成一家之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引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    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    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努力。希望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自成一家之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国良    1995年8月于复旦大学

编辑推荐

《传播学原理》是大专院校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共关系、国际新闻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对广大从事新闻、广告、公关、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传播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张教授的书的确不错,而且,是复旦的考研书来着
  •   跟店家说了以后就很快发货了,书也不错,挺喜欢的
  •   买了,放着,现在还没有看。很薄,千万不要买
  •   纸质和印刷都很劣质
  •   比较通俗易懂的一本书,可作辅助理解
  •   确实是很朴实的一本书
  •   货包装的很好 一点都没有损坏
  •   咬文嚼字的话,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入门基础教材吧。。
  •   经久不衰的教材,10元的价格很朴实。就像作者本人一般,实在。
  •   好书,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是所考院校的指定书目,挺不错。
  •   非常好~全新的~找了好久~
  •   当年考复旦研究生的必备书目,其实很不咋样。
  •   这本书也是复旦新闻学院的通用传播学基础教材,无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还是传播学,都必须学习这本《传播学原理》经典教材的,所以堪称传播经典!作为一个大众传播人,无论是广播中的DJ,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制片人,抑或是报纸记者、编辑,又或者是网站记者、编辑……没有理由不读读传播学的基础原理。... 阅读更多
  •   书中有一处明显的漏印 其他还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