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尹伯成  页数:50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步由传统计划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高校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也作了相应改革,普遍开设了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学等)的课程。广大青年学生及许多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都希望有一本认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如何产生、演变和发展的经济学说史的教材。我作为一名长期在高校从事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一直想编著一本从市场经济视角考察和评述西方经济学说来龙去脉的教材,并体现厚今薄古原则。正因为如此,前几年当复旦大学出版社一再征求我意见是否要把1988年由方崇桂教授和我合作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重印时,我不主张重印,而准备重新编写一本经济学说史教材。2001年正值国家“十五”重点规划教材编写出版项目计划的课题申请,我们申请的经济学说史编写项目获批准了,我立即动手开始编写工作。后来,这本教材编写又列入迎接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要出版一批精品教材(书目)计划,我就更加抓紧编写进度。经过三年多努力工作,现在这本教材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感到十分欣慰。  这本教材之所以起名《西方经济学说史》,并有一副题为“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是考虑到:  第一,评述的是“西方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在中国,至今为止,经济学说通常还区分为西方经济学说(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书所述经济学说史,只包括西方经济学说史,不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也许在评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一些观点或论述时,偶尔会运用或提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但并不专门叙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历史。专门叙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需要一部专门的著作。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经济思想体系,而西方经济学说从阶级本质上看。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从市场经济视角述评西方经济学史的教材。全书用27章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重点介绍了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各种主要理论的来龙去脉。全书以文字表述为主,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以便读者能对西方经济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概括性认识。本书适合做大专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广大青年学生自学用。

作者简介

尹伯成,1936年生,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基础教学工作,主编有《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经济学说史教程》、《西方经济学简史》等著作十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的史前时期   第一节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重商主义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发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   第三节 重农主义第三章 亚当·斯密   第一节 时代、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 分工与交换   第三节 价值规律   第四节 收入分配   第五节 资本积累   第六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七节 经济自由主义第四章 大卫·李嘉图和他的同时代人   第一节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萨伊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第五章 从西尼尔到约·斯·穆勒   第一节 西尼尔为资本辩护   第二节 约·斯·穆勒的综合第六章 李斯特和历史学派   第一节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 历史学派   第三节 瓦格纳和桑巴特第七章 边际革命   第一节 边际主义兴起背景及其先驱   第二节 奥国学派   第三节 数理经济学派   第四节 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的意义第八章 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马歇尔   第一节 马歇尔经济学的方法和特点   第二节 需求理论   第三节 供给理论   第四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五节 收入分配理论   第六节 马歇尔的其他一些经济理论第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   第一节 约·贝·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第二节 费雪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制度学派第十章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发展与修正   第一节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垄断竞争理论   第三节 希克斯对马歇尔需求理论的修正和补充第十一章 新古典厂商理论的挑战与修正   第一节 最大化厂商模型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行为派企业论与非最大化理论   第三节 X效率理论   第四节 几点评论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节 累积过程理论   第三节 宏观动态均衡理论   第四节 通胀与失业理论   第五节 国际经济理论   第六节 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第十三章 熊彼特及其创新理论   第一节 熊彼特的生平、著作和方法   第二节 “创新”与经济周期   第三节 “创新”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前途第十四章 凯恩斯经济学   第一节 《通论》与凯恩斯革命   第二节 就业理论   第三节 利息理论   第四节 工资论与物价论   第五节 经济政策主张   第六节 几点评论第十五章 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学派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   第三节 简要评议第十六章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第一节 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微观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   第三节 宏观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   第四节 宏观非均衡区域及政策选择第十七章 新自由主义诸流派   第一节 现代货币主义   第二节 供给学派   第三节 弗赖堡学派   第四节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第十八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节 简短评论第十九章 新制度学派和激进经济学   第一节 新制度学派   第二节 激进经济学派第二十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交易成本经济学   第三节 产权经济学   第四节 新经济史学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评价第二十一章 经济计量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计量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经济计量学的含义   第三节 经济计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经济计量学评价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脉络   第一节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增长的极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三章 发展经济学思路演变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   第四节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论第二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规制经济学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   第二节 公共物品理论   第三节 有关竞争和垄断的争论   第四节 收入分配不均及其对策思路   第五节 规制经济学第二十五章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   第一节 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几点评论第二十六章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博弈论产生、发展及其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十七章 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 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三节 演化经济学: 生物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学: 地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五节 法律经济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桑巴特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集中表现为“征服和营利”。在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活动是为了获得利润。这种企业家精神在宗教上导致思想解放,在科学中导致阐述世界真相,在技术中导致发明创造,在地理上导致发现新的航路和大陆,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追求物质利益。这种精神打破了封建手工业时代人们那种安逸自足、不求上进的精神状态,把人们都驱人营利经济的漩涡中。一句话,企业家精神就是为追求利润而拼搏和竞争的精神。“市民精神”是什么呢?桑巴特认为,市民精神首先表现为遵守契约,把对契约的忠诚当作一种最主要的社会道德。同时,“市民精神”还表现为正确的计算和冷静思考和选择。这里,桑巴特提出市民精神首先表现为人们把从前讲爱情、讲血统的观念转变为讲信用、讲合同即遵守契约,这就如实反映了从封建宗法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转变而引起的人们观念转变的真实情况。桑巴特认为,这种“市民精神”会给新时代的经济生活以安定的秩序,弥补企业家精神对旧关系的冲击造成的震荡。他还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摆脱了以往宗教和道德的拘束,确立了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即“一种行动如果保证一种编制良好的资本主义经营,便视为道德良好的”①。  桑巴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应当认为,不是资本主义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创造了资本主义精神。古希腊和中世纪不可能产生企业家精神和市民精神,因为这些精神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然而,桑巴特的论述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描述却是真实的,反映了这种精神的实质。另外,桑巴特的论述也讲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必须破除起阻碍作用的过时观念,建立起一种与新制度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用现在中国流行的一句话说,叫做与时俱进。  思考题  1.李斯特为什么要强调用国家经济学代替世界主义经济学?  2.略述李斯特生产力论的主要观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经济学说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