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管理学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林善浪,张禹东,伍华佳 著  页数:540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东方管理学派“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主线,以海外华商企业的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五篇,即总论篇、原理篇、比较篇、实践篇和趋势篇,用十八章篇幅论述了华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方法的融合、华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特征,并与中国式、美国式和日本式管理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华商管理的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林善浪(1965~),男,福建省大田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研究基金和省部级社科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中国发展问题报告》等专著11本,教材3本,参编著作6本,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书籍目录

总序——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第一篇 总论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华商管理学      一、 什么是华商      二、 华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 华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华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 东方管理思想      二、 西方管理思想    第三节 华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研究华商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二、 研究华商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 华商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 研究华商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二、 研究华商管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华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创业阶段      一、 初期华侨移民特点      二、 华人早期经济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阶段      一、 二战后华人社会的主要变化      二、 二战后华商企业的特点    第三节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调整阶段      一、 20世纪末以来华人社会的新特点      二、 金融危机对华商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三、 金融危机后华商企业的应对与调整  第三章 华商企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华商企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 华商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华商企业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二节 华商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 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二、 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      三、 对美洲经济的影响      四、 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五、 对大洋洲经济的影响      六、 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华商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 华商企业投资中国内地概况      二、 华商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 中国经济发展对华商企业的影响第二篇 原理篇  第四章 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第五章 刚柔相济的管理组织  第六章 德法兼容的管理方法  第七章 审时度势的发展战略  第八章 以仁为本的员工管理  第九章 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以五缘为纽带的华商经济网络第三篇 比较篇  第十一章 华商管理与中国式管理  第十二章 华商管理与美国式管理  第十三章 华商管理与日本式管理第四篇 实践篇  第十四章 港澳企业经营管理  第十五章 台湾企业经营管理  第十六章 东南亚华商经营管理  第十七章 美国华商的经营管理第五篇 趋势篇  第十八章 21世纪华商企业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华商对传统家族文化的继承和演变  早期海外华商大多生长于中国传统的宗族社会,而且往往在乡土宗族社  会中肩负或即将肩负家族责任,赡养家族、回报抚育之恩的需要迫使他们脱  离乡土宗族,他们带着对乡土宗族的无限眷恋与牵挂之情漂洋过海,但他们  的文化之根仍然留在乡土宗族之中。正是在乡土宗族文化的心理背景下,近  代华商依靠宗党亲友关系大规模移民海外。例如,据陈礼颂先生1934年对澄  海斗门乡调查,近代斗门乡移民出洋络绎不绝,后去的人投靠先去的族人,  大多仅限于泰国一地,海外的同族关系非常亲密。一些在海外立定脚跟的商  人也往往介绍自己的宗党乡人前往海外谋生,如泰国华商陈黉利家族在海外  建立基业之后,鼓励同乡族人出外谋生,其澄海县隆都前美乡族人过番谋生  可以免费搭乘陈黉利家族的帆船或轮船,到海外可在陈黉利行铺免费吃住,  并可在陈黉利企业就业,前美乡陈姓宗族“过番”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家家  户户都有人在海外谋生,而且绝大部分曾落脚于陈黉利行铺。移居海外的华  人移民,大多以同乡同族聚居的方式从事工矿和种植业,“在大体上还带着  乡土色彩,他们出外劳动都是和同乡人相聚于一地,后来的人,就依着先来  的同乡——所以一地方的华侨的结合,非常巩固”。从事工商业的华人移民  ,也是大多依靠乡族关系立足。另一方面,身处海外的早期华商对乡土宗族  也具有无限依恋与严重依附。早期华商长期浪迹海上或行走于大都商埠之间  ,有着浓厚的怀土思乡情绪,有强烈的回归乡土宗族的内心愿望,他们以乡  土宗族为人生的最后归宿,致富之后往往退隐于乡土宗族之中,在家乡营造  豪室巨宅,捐建宗祠,捐赠祭田,扶持乡族贫困,在宗族生活中度过自己的  余生。  早期海外华商之所以发生家族凝聚,其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移民环境  中再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华人移民很难在  短期内与当地人民沟通融合,他们便长期保留着独立的社会群体,故其家族  文化历久而不衰。二是由于早期华商并非由官绅、地主及传统商人转化而来  ,他们兴起于移民拓殖之中,缺乏财富积累,缺乏发展近代工商业的资金,  相当多的华商利用族群关系积聚资金,发展近代工商业。如早期华商陈焕荣  见香港“出入口贸易之重要”,“遂与族人合作”,积聚资金,“创设乾泰  隆行于香港之南北行街”;“又以米业日形发达”,“复与族人集资创陈生  利行于新加坡”,家族关系对于早期华商的资本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因为早期华商的商业活动没有能够在法律上得到应有的保护。在东南亚  ,各殖民地当局只将华侨当作廉价劳动力,而不给他们以平等的法律地位。  华侨的身份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侨民,又不同于当地的原住民,而被称为东  方外国人,实际上受到各种歧视。与此同时,历代中国政府虽然承认海外华  侨为中国人,但是由于国力衰微,官员腐败无能,所谓保护海外华侨正当权  益往往只是一句空话。1740年,在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发生了荷兰殖民者  屠杀近万名华侨的“红溪事件”。事前,清朝政府既没有采取任何保护侨民  的措施,事后也没有向荷兰殖民者进行交涉。相反,由于荷兰殖民者担心这  一事件可能影响中国商船去荷属东印度进行贸易,曾在第二年派遣使臣与清  朝修好。然而,乾隆皇帝却回答说:“莠民不惜背弃祖宗庐墓,出洋谋利,  朝廷概不闻问。”其后的民国政府,对东南亚各地发生的迫害华侨事件,虽  曾提出抗议,但是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因而也没  有引起当事国的重视。处在这种情况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家族或宗  族,自然是当时华侨小商贩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依靠。  P68-69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商管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比较全,相对来说不够深入,特色不突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