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史考论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巨荣  页数:430  字数:38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宋元以来中国戏剧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探幽索隐,或考剧种及剧目流变,或考戏曲文献之存佚,或考古代戏曲家之生平;既能对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问题做抽丝剥茧般的细微研究,又能对影响中国戏剧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宏观把握。书后几篇中国戏曲作品的赏析之作,对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者亦有很大助益。

书籍目录

戏史探故  宋金杂剧在南戏和明传奇中的遗存  《琵琶记》论考  《南村辍耕录》的戏剧史文献价值  释“逢场作戏”  溧水县正显庙碑与祭神演剧  一位少为人知的戏剧家    ——陈完和他的戏剧  徽州戏曲家补述  明清文化人与昆曲的文化品格  清末昆剧艺人的传承和生活状况  清代晚期宫中弋腔剧目  中国古代戏曲与“龙”  关于李渔研究的一个话题    ——《无声戏》与刘正宗、张缙彦案汤学之页  汤显祖的两篇佚文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一  《彭比部集序》与彭辂其人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二  说《皆春园集叙》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三  汤显祖与沈思孝的文字交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四  汤显祖的《青莲阁集序》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五  精神的抚慰    ——汤显祖佚文拾零之六  20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  《牡丹亭》演出小史  《牡丹亭》的折子戏  新亮点,新突破    ——青春版《牡丹亭》首演观感  漫说花神  《才子牡丹亭》:古代戏曲第一奇评  《才子牡丹亭》的历史意蕴  《才子牡丹亭》对理学贤文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批判古剧续说  “下场头一场春梦”    ——说《红梅记·恣宴》  “渔阳鼙鼓动地来”    ——说《长生殿·惊变》  “剑光落处血似涛”    ——说《一捧雪·代戮》  “弓蛇杯影强追求”    ——说《一捧雪·勘首》  “钢刀上冤仇报雪”    ——说《一捧雪·诛奸》  “迷离惨淡西风吊”    ——说《一捧雪·哭瘗》  “戴顶纱帽且风光”    ——说《人兽关·痴拟》后记

章节摘录

  二、明清文化人与昆剧表演艺术  昆曲不单是曲,更重要的是剧。作为流传数百年的剧种,它在舞台表演上也受到文人的深刻影响。  昆剧是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后崭露头角的。在早期南戏演出中,我们没有看到文人介人其舞台活动的文献记录。当时的演出形态留下了宋杂剧的滑稽调笑,诸宫调的说唱,民间杂技杂艺相混合的特点,虽然有的表演极富创造性和想象力,但因没有文化人的总结,尚未形成自觉的意识,也就缺乏理论的建树。元杂剧的舞台表演重点在唱,所以它的乐论、曲式结构论十分发达。元杂剧也重念白、科介、做工等表演艺术,所以也出现了胡祗通提出的“九美”齐备说。如讲究“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举止闲雅,无尘俗态”,“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语言辩利,字句真明”,“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分付顾盼,使人解悟”,“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使观者谛听忘倦”等等①。如此“九美”齐备,确是对演员的形体、修养、演唱技巧、表情动作都作了很深刻的概括,是文人化的元剧表演论的主要成果。  相对于宋元难得一见的表演艺术论而言,明清文人对昆剧表演艺术的关注要热情得多,研究深入得多,理论遗产也丰富得多。我们翻开昆剧史就可以看到,昆剧与“家班”的关系非常密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剧史考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