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精读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尚君,张金耀  页数:4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自然也有自己的经典或原典。由传统的文史之学、词章之学的讲求,到近代以来西学影响下较纯粹严整的学科意识的确立,它一直在权衡和汰洗诸家之说,在书与人与世的激荡互应中寻找自己的知识边界。从来就是这样,对有志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者来说,这些经过时间筛汰的经典是构成其全部学问的根柢,所谓入门正,立意高,全基于对这种根柢的掌握。就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更不宜过分强调以究明一字或穷尽一义为终身的志业,但比较系统地了解这些经典的基本内容,深入研读其中重要的部分,做到目诵意会,心口相应,从而初步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知识以为自己精神整合和基础教养的本原,应该说是当然和必需的事情。    再说,汉语言文学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许多时候并不是用职业培养一句话就可以概尽的。对大多数从学者而言,它是一种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并从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处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受它的滋养,学生日后在各自的领域内各取所需,经营成家,并不一定以汉语言文学的某部分专门知识安身立命,因此,它尤注意远离一切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诱引,并不放弃对知觉对象的本质体认和根源性究问。那么,从哪里可以得到这种本质上的体认,并养成根源性究问的习惯呢?精读原典,细心领会,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书籍目录

导言凡例经部 一、毛诗正义 二、春秋左传正义 三、方言 四、重修玉篇史部 五、史记 六、新唐书 七、资治通鉴 八、通鉴纪事本末 九、东观汉记 一○、吴越春秋 一一、元和郡县志子部 一二、嘉泰会稽志 一三、大唐西域记 一四、通典 一五、崇文总目 一六、郡斋读书志 一七、金石录 一八、史通 一九、荀子 二○、孙子 二一、洗冤录 二二、齐民要术 二三、巢氏诸病源候论 二四、葬书 二五、法书要录 二六、淮南子 二七、梦溪笔谈 二八、云麓漫钞 二九、艺文类聚 三○、蒙求集注 三一、世说新语 三二、云溪友议 三三、搜神记 三四、太平广记 三五、广弘明集 三六、列子 ……集部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3.雕版印刷源流和版本的鉴定雕版印刷一般认为起源于唐代,最早被用来刻写佛经与历书。现存的唐代雕印实物,最早可确定在武后时期,敦煌石室所出则有咸通九年(868)王玠所造《金刚经》、乾符四年(878)和中和二年(882)历书。到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应用于典籍的刊印。后唐长兴三年(932),敕令国子监开雕九经,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完成了九经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这便是后世盛称的五代监本。宋代雕版大行,形成了浙江杭州、四川眉山、福建建阳三个刻书中心。所刻书籍质量以浙本最佳,蜀本其次,而闽本最次。所刻书籍中又以官刻本质量最佳,私雕其次,而坊刻本最次。元代杭州、建阳二地的刻书事业延续了宋时的盛况,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主持下雕印了不少大部头的书。宋、元版书保存下来的不太多,为历代藏书家所珍视。明代是雕版印刷发展的鼎盛时期,从中央各部门到各级州县、学校、各地书院都竞相刻书,二百七十馀年间刻书极多,质量虽不足以媲美宋、元刻本,但尚整峭有古意,为近代版本家所推重。在宋、元本已极为稀见的今天,明本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版本的鉴定,可从原书的牌记、刻工、版式、纸墨、字体、讳字、序跋、内容、题识、藏印、著录情况等各方面入手。牌记是刻书书坊的标记,相当于今天的版权页。刻工是书版的刻写者,他们常在书版中附刻自己的姓名。如果某一书坊或某一群刻工的活动时代可以确定,就能根据这些线索考得版本的年代。而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所刻之书在用纸、版式和字体上也有其显著的特征。如宋代建阳刻本多用竹纸,习用柳体,而宋代刻本多左右双边版式,掌握这些特征,从直观上便可对某一版本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我国古代对于皇帝名字需要避讳,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讳字,书籍亦需遵循当时的避讳原则,因此避讳字直接地保存了版本的年代特征。古书的序跋往往记录了某书的编撰刊刻原委、版本源流等情况,而原书内容更是判断其编撰时间的直接依据,因此原书的序跋及内容无疑也是判断某一版本时代的重要参考。古书流传久远,递藏者众,藏书家们往往习惯在所得到的珍本上钤盖印章,以示所有。

后记

本书选题2004年秋确定时,原拟由陈尚君个人承担,但因当时适在外讲学,又为他事所牵,遂约请张金耀合作,并共同商定了全书的体例和选目,又约请汪习波博士和当时在读博士生唐雯、贺忠、史广超、陶绍清、朱红霞分别撰稿。各部分具体执笔者如下(以各人所撰首篇先后为序):陈尚君:导言、附录一。张金耀:凡例、一、三、四、五、六、七、八、一四、一七、一九、二一、二二、二三、二五、三一、三四、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一、四三、四四、四五、四八、参考文献。唐雯:二、二九、三○、三三、附录二。贺忠:九、一○、二四。陶绍清:一一、一二、一三、一八、二六、二七、二八、三二。朱红霞:一五、一六、四○、四六、四七。史广超:二○、三五。汪习波:四二。各人初稿写出后,由张金耀对全部稿件进行了统一体例、复核引文和推敲史实的具体工作。陈尚君在此基础上通阅全稿,作了改写和润饰。唐雯在最后阶段参与了部分文本的校订工作。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教务处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积极支持,责任编辑宋文涛博士认真审阅处理文稿,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四库提要精读》:汉语言文学原理精读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库提要精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目录学为读书、治学之匙钥。四库提要为目录学的重要著作,本书作者陈尚君先生选择其中四十八篇作详细解读。选目尽量兼顾经史子集四部的主要类目,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示传统学术的宏大格局和各部类的特点。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并进而泛览四库提要,除了有助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加深对基本典籍的认识,还可藉此了解古代典籍的构成和分类,掌握古代文史研究的基本途径;了解传统学者治学读书的格局和方法,掌握阅读利用古代典籍的基本原则;了解传统学术批评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弘扬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这个原典精读系列非常之好。尤其是这一本四库提要精读。老师总是说四库提要是多么多么好的工具书,但一直不觉得,读了此书后才如醍醐灌顶。真是本好书吖!
  •   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以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没有名师指点目录之学很难入门,这本书讲的很细只是分量太轻了,选了区区45篇提要,也算是窥豹一斑吧,对于初学还是很有用的。
  •   看了导言和《毛诗正序》,内容概括性较强,对一个问题有宏观了解,但仍需结合原典深入了解。书不错,限于个人水平有限,简评于此。
  •   需要这样的精读,如果能够多选一些更好了
  •   读书门径,非常扎实,对刚入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好的导读教材。
  •   书很厚,质量不错,看完了,找出重点篇章做详细讲解,入门可看
  •   正在和余老的书结合读,希望大有裨益!
  •   尼玛当然很不错啦,作者很牛逼好不好?
  •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提要》。 由清代永溶、纪昀等编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今河北献县人。 《四库全书》于乾隆36年(1771年)开编,46年(1781年)完成,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200卷,分经、史、子、集四大类,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
  •   陈尚君先生的著作,值得信赖,是了解《四库提要》很好的入门书!
  •   目录学是研究学问的开始,对有志于学问者会有帮助
  •   考据与义理,如人之双腿,不可偏废一端。尚君先生这本书很好。
  •   陈尚君老师只写了一小部分
  •   买了之后有点后悔,印刷质量一般,内容也是节选的。这样的书应该借来读,不该买,只当开卷有益吧。
  •   名为精读,名副其实。惜选篇显少,并不能显示提要的精髓,另外就是冠名陈尚君先生为第一作者,实际上陈先生限于时间和精力,并未真正参与正文创制。
  •   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有些内容欲作更深的了解,不妨看看此书
  •   真是精读,陈尚君老师的学问真是没的说。
  •      以提要為線索,對一書之相關問題進行展開。利用史源學的方法,并參考今人成果,對提要所論進行考核,展現了考據的基本方法和學術發展的脈絡。以篇章而論,則導言、毛詩、方言、重修玉篇、史記、列子、文選等印象尤深。少數篇目,如白氏長慶集、雲溪友議等,則價值不高。全書四百來頁,遍涉四部,初學者似不必盡覽。為篇幅減省計,若長慶集之類,似可刪去。
  •     书里参考了近当代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余嘉锡等,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读起来较为费劲,先从这本书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先生学风严谨,考据尤精,该书于四部之中选择的作品也比较经典,通读一遍,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古文献的面貌,并了解相关的学术史知识。
      
      有一定文献学基础的朋友不妨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