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陈岳芬  页数:316  

前言

  世纪之初,我在一所综合大学开设《报告文学研究》选修课,因寻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和适合讲授的作品资料,颇费了一番周折。课程开出几年后,感觉收获颇丰,自以为可以与有需要者共享,遂产生了将其整理成书的念头。当然,讲授与书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后者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创新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成书之后发现它与最初的设想已相去甚远,唯有主要作品和核心观点依然保留着,算是对缘起的一个交代。  报告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百年历程,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式微;深度报道却异军突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探究它们的起源,“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基希),深度报道则是新闻的深化。报纸,是它们共同的母体。它们秉承新闻的“非虚构性”,却比新闻更深刻地切人现实,从而赢得敬佩和器重。老作家冯立三就认为:“报告文学主要不是作为文学,而是作为社会良知的表现才备受推崇的。”至于深度报道,特别是其中的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在西方则享有“扒粪”的美誉,那是对它们清理社会垃圾的由衷赞赏。  由此,你就不难理解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和深度报道的名记们何以能够收获殊荣和敬意。在我眼中,他们是作家中的拼命三郎,当有的作家“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却行走在现实的前沿,以厚重的分量铸就一个个沉重的话题。

内容概要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的特色在于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深度报道则是新闻的深化,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新闻的非虚构性。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系列》所选20部作品均为改革开放30年来发表的作品,在选题立意、反思力度和艺术品位方面堪称上乘。体例上按时间编排,结构上由绪论、解析和附录组成。考虑到作品的深广度,每一讲则分成新闻背景、特色提要、作者简介、作品分析和新闻延伸几个板块,以利于读者对每部作品全方位的解读。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系列》选材独到,资料翔实,文采斐然,融众家之长而不乏己见,忠实解读原意而又常能给人新的启发。适宜作为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或者通识课程的教材与读本。

作者简介

  陈岳芬,198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报告文学、古代文学、文化传播、危机传播的教学与科研,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及参与省级社科课题3项。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第1讲 哥德巴赫猜想特色提要:新时期报告文学奠基之作·以诗意的语言书写报告·士与中国文化新闻延伸:微缩型人物特写第2讲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特色提要:借报告的形式清算历史·以人为中心的报告形式新闻延伸:书写历史的不同方式第3讲 人妖之间特色提要:“一人一事”的叙述方式·“问题”报告文学的发轫·深邃的历史感新闻延伸:独立调查与关注底层的传统第4讲 唐山大地震特色提要:调查性报道与全景式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新闻延伸:灾难深度报道·汶川地震报道第5讲 西部在移民 麦天枢特色提要:报告文学作家的忧患意识与坚强理性·爱不释手的美文新闻延伸:大众传媒是公共政策的完善机制第6讲 世界大串联——中国出国潮纪实特色提要:报告文学从“以人为中心”过渡到“以问题为中心”新闻延伸:深度报道与报告文学的区别第7讲 沉沦的国土特色提要:“全方位报道”与“用事实说话”·生态报告文学的发展新闻延伸:关于生态的深度报道第8讲 中国知青梦特色提要:“史志性”报告文学: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无法抹去的场面新闻延伸:知青文学是一种历史存在第9讲 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特色提要:“史志性”报告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人物的心理刻画新闻延伸:“史志性”报告文学如何达成“真实”第10讲 大国寡民特色提要:以基希为代表的报告文学文体意识新闻延伸:新闻报道引发的侵权诉讼案第11讲 落泪是金特色提要:“穷在闹市”的题材·生命如歌,文学如歌新闻延伸:“阳光使者”与侵权官司第12讲 千年沉重特色提要:开放的文体与诗性语言·报告文学与文化同行新闻延伸:“反右”历史和作品第13讲 马家军调查瑜特色提要:报告中“无我”,文学中“我在”·文化反思: 是谁重创了马家军?新闻延伸:王军霞和马俊仁的后续报道第14讲 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特色提要:选材炼意与叙述方式的选择·报告文学的批判与褒扬新闻延伸:儿童村的发展第15讲 西部的倾诉——中国西部女性生存现状忧思录特色提要:主观抒情色彩与客观数字魅力·报告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新闻延伸:关于教育的深度报道第16讲 智慧风暴特色提要:知识分子群像塑造·高密度的精彩信息新闻延伸:报告文学作品的“触电”第17讲 矿难如麻特色提要:纪实采访的镜头感与场面感·矿难原因探寻新闻延伸:灾难深度报道的类型与特征第18讲 中国农民调查特色提要:重现民众对报告文学的拥趸·问题是经,是纲纪新闻延伸:“陈桂棣现象”第19讲 瘟疫,人类的影子特色提要:报告文学主题的提炼·直面现实直面死神新闻延伸:受众何以关注灾难深度报道?第20讲 中国艾滋病调查特色提要:调查的精神基点是“大爱无边”·纪实照片无言的力量新闻延伸:重要的是理念而非文体附录一 新时期报告文学获奖作品篇目一、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二、鲁迅文学奖之全国报告文学奖三、徐迟报告文学奖四、“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获奖篇目五、中国报告文学“505杯”奖(1992-1993)六、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奖附录二 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专著(1978-2007)附录三 “新闻深度报道”研究专著(1978-2007)后记

章节摘录

  第1讲 哥德巴赫猜想  二、以诗意的语言书写报告  80后、90后的读者也许纳闷,能用诗样的语言来写报告吗?它何以能引起如此的轰动?那实在是时代使然。当黑夜已经过去,黎明即将来临,那是一个需要歌声去呼唤的时刻,用歌声敲碎黑夜的沉寂,唤起人们的清醒,然后出发前行。这就像部队的起床号、轮船起航的汽笛、钟楼洪亮的钟声……它们的作用在于启迪和警醒。这与身处20世纪前后浮躁的商品社会的需求大为不同,唯有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客观地评价之。  数学十分抽象,一般人不敢问津,更别说写到报告文学里去。然而如果不交代清楚,读者又难以理解陈景润研究的高度和意义。怎么办?采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成为最佳选择。让我们窥视一下数学王国那彼岸彼土吧:  那里似有关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蹈。你看那玉羽雪白,雪白得不沾一点尘土;而鹤顶鲜红,而且鹤眼也是鲜红的。它踯躅徘徊,一飞千里。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鸣,姣妙、娟丽,变态无穷。在深邃的数学领域里,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枯燥、抽象的数学领域转眼之间好像成了人间乐土,陈景润连续几十年单调艰辛地研究则像攀登高山的勇士一样鲜活可见:  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误会飞入他的眼帘。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顾;他未予理睬。他没有时间来分辩;他宁可含垢忍辱。餐霜饮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汗如雨下。时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大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报告文学与深度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