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抽象艺术学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德民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前言

  最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人气,使得抽象艺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更多的人希望了解抽象艺术、亲近抽象艺术,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路径”。抽象艺术在世界艺术顶端的地位和在中国边缘化的地位,落差巨大,这种巨大的落差也为抽象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前景埋下伏笔,也为先知先觉的人群提供了绝佳的“进场”机会。可以预期,一个抽象艺术的“上升期”即将来临。这个“上升期”不仅是属于艺术市场的,更属于社会文化、大众审美和学术研究。为了这个“上升期”的来临,在抽象艺术的理论建构和和学术研究上,中国应该有所准备。因此,写一本理论性强、学术性高,但又通俗易懂、具有普及性的抽象艺术理论专著成为我近些年的心愿。  在研究抽象艺术理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偌大的中国,上百所美术院校,无数家学术机构,竟然没有一家以抽象艺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机构。专业研究抽象艺术的学者、专家也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抽象艺术理论和评论的立论基础都是西方的,都是一百年前诞生的“架上抽象艺术”的经典理论。也就是说,在中国,抽象艺术民族化、本土化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在我的研究和感悟里,抽象文化是最重要的生命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抽象的(即非理性、非功利的)生命方式,是人的生命天性和本质。人的一切理性的、具象的、社会的生命方式几乎都是生命的手段,而生命的目的、生命的本体意义则是“抽象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和“感觉、精神享受”。抽象艺术和人的“抽象生命方式”接轨,是直接服务于人的非理性(抽象性)生命方式的,通过视觉的形式审美,传递快感和美感,完成生命的视觉和精神享受。抽象艺术和抽象文化,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必然应该重视抽象文化、抽象艺术。我们的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没有理由让这个领域一直空缺。

内容概要

  《中国抽象艺术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抽象艺术理论学术专著,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原创抽象艺术理论、全新的学术观念,全面阐述中国抽象艺术历史观、学术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抽象艺术系统理论的空白。《中国抽象艺术学》拥有六大突破性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学术成果:  第一,论证“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中国拥有五千年抽象审美和创造历史。  第二,提议重写中国美术史(撰写中国抽象美术史)。  第三,提出并建立中国抽象艺术的审美和价值标准。  第四,以“艺术是不一样的形式”的观念,挑战“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权威论点。  第五,在中国首次提出“抽象诗学”(抽象文学)观念。  第六,开展抽象艺术图式、技法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研究。  另外,本书对抽象艺术寻根、如何发展中国本土抽象艺术、抽象画创作入门、抽象艺术理解的误区、抽象艺术审美方法论、西方抽象艺术历史和主要线索等等,都作了系统性的阐述。

作者简介

  许德民,1953年12月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校任教。现为职业艺术家(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中国抽象艺术》主编,角度抽象画院艺术总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奖:  2007年论文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优秀论文奖  2005年绘画获上海美术大展“艺术创意奖”  1985年诗歌获首届上海市文学奖  1985年诗歌获首届《上海文学》诗歌奖  1982年诗歌获中国作家协会《诗刊》  优秀作品奖个人专著:  诗集《时间只剩下一棵树》  1989年诗集《人兽共患病》  1989年画册、诗集《现代幻象画》  1990年画册、诗集《许德民作品》  1997年画册《许德民抽象艺术20年》  2006年诗集《发生和选择》  2005年诗集、理论《天诗》  2008年文论、随笔集《品左常右》  2008年理论集《中国抽象艺术学》  2008年主编作品《海星星》(中国第一本大学生诗集)  1984年《复旦诗派先锋诗歌》  2005年《复旦诗派经典诗歌》  2005年《复旦诗社社长诗选》  2005年《复旦诗派理论文集》  2005年《中国抽象艺术》第一期2006年  《中国抽象艺术》第二期2007年  《中国抽象艺术》第三期2008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国抽象艺术学绪论一、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二、抽象画、抽象艺术的概念三、艺术非理性的意义四、抽象画需要宇宙思想五、抽象画更需要读者情绪六、艺术创造:不一样的形式第二章 中国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绪论:为什么要建立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一、抽象艺术原创1. 绘画图式原创2. 符号原创3. 绘画材料原创4. 绘画技法原创5. 题目原创6. 题材原创7. 原创与原作二、抽象艺术审美1. 色彩2. 构成3. 点、线、面4.细节5.气氛6.意味7.设计性三、抽象艺术精致1.绘画技法2.技巧难度和时间3.绝技4.上帝之手,神来之笔5.精良高级的绘画材料四、中国文化元素五、中国人文意境六、艺术家资历第三章 中国抽象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研究一、中国抽象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1.中国抽象符号和元素的诞生和发展历史2.建立中国抽象艺术民族化、本土化的信心二、中国抽象艺术民族化、本土化方向1.中国传统抽象审美符号和元素1)中国文字、书法和篆刻2)中国彩陶、青铜图案、敦煌壁画3)中国水墨写意绘画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家具5)太湖石、古玉、玩石等6)中国民间艺术7)中国文化的特有符号8)中国的金缕玉衣、织物绣品、蜡染等9)中国色彩10)中国经典工艺制作2.中国传统抽象审美中的意境和人文精神1)图腾和巫术2)“道”、“无”、“静”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气”与“韵”5)禅意与意境6)太极八卦、阴阳互补、四季五行7)风水8)《二十四诗品》三、弘扬中国抽象艺术民族化、本土化的意义1.中国抽象艺术审美滞后的原因分析1)人类历史重视理性文化轻视非理性文化2)中国抽象文化历史悠久但没有梳理3)中国抽象文化缺少理论总结4)传统价值观念的“权威”阻拦5)中国近代历史的闭关自守和思想禁锢2.中国抽象艺术民族化、本土化的意义1)中国具有悠久的抽象文化历史和成就2)只有民族的,才是自己的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4)民族化、本土化的战略和战术第四章 抽象画是中国美术史之源一、抽象审美的三个途径二、“抽象”是中国美术史的源头之一三、中国篆刻和书法是高超的抽象艺术四、抽象艺术和中国大写意五、抽象艺术和音乐第五章 中国抽象艺术怎样与世界同步一、中国抽象艺术的最新动态二、融合现代生命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抽象艺术理论三、中国应该在世界当代抽象绘画中占有领军地位四、系统的抽象艺术理论是世界空白五、虚空静穆是抽象画中最难追求的意境六、万籁俱寂、宁静致远的境界是一种宇宙本质境界第六章 中国抽象艺术初学入门一、抽象艺术初学入门的彷徨二、认识抽象艺术,坚信抽象艺术三、纯粹的创作状态靠什么来保持四、现行美术教学体制的陷阱五、当今美术学院考生的典型经历六、天才有时是自己扼杀的七、青年画家如何走向艺术市场八、赢得市场的战略和战术第七章 中国抽象艺术的认知误区绪论:抽象画在中国碰到的问题一、看不懂,抽象画太难懂了二、抽象画是“乱画”的三、抽象画太简单,小孩子都会四、画不好写实画,才去画抽象画五、画抽象画早就过时了六、抽象画没有标准,不知好坏第八章 抽象画审美方法论一、引子:无界进行抽象当道二、以艺术标准发现艺术价值三、符号敲击在圆和点之间第九章 中国抽象诗学第十章 抽象摄影与观念摄影附录一 世界架上抽象画的起源和形成附录二 形式主义美学的历史研究附录三 抽象艺术知识产权和“专利”研究附录四 许德民抽象艺术作品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抽象艺术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 审美——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课堂上,许德民老师教给我们抽象艺术审美的思想,告诉我们:“喜欢,好看”便是审美时候的独特体验,微言大义。审美的宗旨是唯美,美带给我们享受、快乐与愉悦,所以我们能由衷地发出“喜欢!好看”的溢美之词。许老师的《中国抽象艺术学》中说:“美是宁静、美是和谐、美是新奇、美是平衡、美是智慧、美是灵巧、美是热情、美是独特、美是粗犷、美是狂野、美是力度、美是气势、美是震撼、美是冲击。”淋漓尽致地向我们描绘了各种美的存在,这些词语存在的本身便是美丽的,而当我们真真正正“审美”的时候,看到这些“唯美”的存在,心中必然会产生各种情绪,如激动与挑战、好奇与想象、新奇与刺激、沉沦与流连忘返……
       这不能不说对于我是一种莫大的启迪。从短时间来说,因为高三一年的学习,我只知将自己埋头于书本题海之中,先别提抽象艺术了,就连对于“审美”我都是陌生的;从长久以前来说,当我看到许多“美丽”的事物,如旅途时候的湖光山色、平时生活中的自然景观或者艺术作品时,我也会感到内心有种对于“美”的赞叹与敬佩,然而,我总觉得在上老师的课以前,我的“审美”太过于功利和理性了(那时候的我根本无从真正了解到“抽象艺术审美”的精髓)。而许德民老师的课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一点,从对“审美”的认识来说,我从课堂里学会了要去审视“体现对生命美好向往的、体现生命本质的美。”如今的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酷爱阴森可怖的血腥暴力美学,颓废、堕落、萎靡、悲观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而另外一些人,仿佛不再相信生命里会存有美好的部分,选择冷漠地看待周遭的一切,或者对于美持有嘲笑、不屑、嗤之以鼻的态度,干脆放逐到底,沉溺于“审丑”当中,越陷越深。因为内部或者外部的压力,我也曾一度找不到“审美”的立足点。而课堂上的种种翔实生动的例子告诉我,这是因为生命的低端功利主义、人个体的狭隘和怯懦在作祟。害怕死亡,所以害怕失去,对于过程不关注却斤斤计较于结果和最后的得失,让我们漂浮在虚无的泥沼中;忽略艺术情调和我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将个体意义过于放大同时过于缩小自然规律的存在,让我们被裹挟在功利的沙尘暴中。我们忘记了曾经属于我们人类的本真的生命方式,忘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非理性的部分,忘记了属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最自由不羁的鸟语花香,忘记了体现我们生命本质的最纯真、无暇的本体需求,而这样的我们,无法用一颗“审美”的心去“审美”。既然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死亡的束缚,那么何尝不去审视生命的唯美,使我们留住生命永恒性的那部分呢?生命不永恒却也永恒,因唯美;我们无法拥有全部的美好,但我们会因“审美”而得到某种永恒。
       第二点,从审美的视角上来说,课堂使我懂得,应关注“抽象艺术”中的美,而对于非抽象的“美”也要试着多用“抽象”的思想去进行“审美”,这对我是一种能重建我的部分世界观、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理念。抽象艺术是非理性的,表达的不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理念或道理,而只是一种视觉形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从小到大,在学习的,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解构、拆分、探寻、深究、理清逻辑、深挖背后意义”,从数学、物理、化学到外语、思想政治与语文……不是说这样的理性不需要也不可取,只是我觉得时间长了,见到任何一样事物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从非理性的纬度上去享受、呼吸,而是直接联系背景、获得资料、追根溯源、发现历史意义或政治企图、主题升华提升至全人类的理性层面……我会感觉到自己在漠视、毁灭自己的本能。抽象艺术的出现,让我确信我需要的,是如许老师在书中所说的,能够放空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现实生活,不表达思想也不传递个人情绪,无主题,无逻辑故事和理性诠释,只表现生命本真形式与原生状态的“美”。这样的“美”,最大部分地存在于“抽象艺术作品”之中。
       抽象艺术是一种为形式而形式的艺术,纯粹的,本真的,能让我感到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而在对抽象艺术进行审美之时,课堂也教会了我不需要跟着创作者情绪和思维走。当作品完成之时,也就与艺术家没有任何关系了。艺术是由接受者来完成的,而不是创作者。一件不带任何主题、情绪、意味的作品展现到个体之前,个体从万千虚无中感受到感官上的快感、非理性的美感,生命个体得以释放,生命之中的唯美得以永恒。而我之前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审美”时,便显得过于功利了,有时反而无法享受到事物本身的美,却被禁锢在了事物本体之上的种种具象的理性诠释之中,这对于我理解更多的美是有很大坏处的。
       第三点,许德民老师同时也告诉我们抽象艺术虽然能让我们自由地、感性地、随意地、纯粹地审美,却也不是可以完全自说自话、天马行空、望文生义地进行的。抽象艺术的审美也需要价值标准,对于创造者来说,能够保护艺术的创造性,让新艺术得到认可;对我们审美者来说,能够甄别艺术的滥竽充数者,使我们的眼睛防止视觉污染,让我们享受最彻底的美。课堂里我学习到了如何对抽象艺术进行审美,从哪些方面来评判抽象艺术的美,对于我在未来人生中的审美之路大有脾益。其审美标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立:色彩、构成、点、线、面、细节、空间、结构、疏密、气氛、意味、设计性,这些标准抛去了传统的对于画作的“立意、内涵、逼真性”进行评论的标准,使我们能够从最接近宇宙意识、生命本体的位置上去进行审美。其艺术精致可以从这些方面确立:绘画技法、技巧难度和时间、绝技、上帝之手,神来之笔、精良高级的绘画材料,许老师在课堂上带我们领略诸多世界级抽象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课堂外带领我们进行了两次抽象艺术的创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向我们强调了最好的抽象艺术是离不开创作的认真细致从而抵达精致的,精致是一种艺术态度和艺术修养,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对中国的抽象艺术来说,其标准是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和人文及形式意境的体现,让我们对于中国抽象艺术的未来拭目以待。而我们最需要的一点便是艺术创新,对于创造者和审美者来说都具有意义,创造者不拘泥于前人的成就,创作出更多不一样的形式,而我们审美者可以获得更多不一样的体验,获得我们生命中属于非理性的各式各样的唯美存在。
       课堂上,许老师告诉我抽象艺术审美的定义、内涵与真谛,以怎样的角度去进行抽象艺术审美,审美的艺术标准,审美的方法论,叩响我心中对于抽象艺术进行进一步了解的大门。我们欣赏古今中外大家的抽象艺术作品,对其中的唯美抽丝剥茧,让灵魂中转瞬即的种种情绪在这一秒能够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恒。“喜欢,好看”从心底蓬勃而出,不容置疑余地。审美之路就此启程,也将不断深化、创造、更新,让我发现存在于我灵魂深处的那个渴望美、需要美、追求美并能够为之不顾一切的我。
      
      二、思维方式——从功利到非功利,从理性到非理性
      1、看社会
       我们说到社会,必然不会跳过历史、政治、各式主义等范围广大、承担宏大叙事责任的词汇,这些词语看上去非常理性,它们让我们的文明得以构建、再构建,崩塌之后能够延续,我们不能没有它们。然而,当它们成为社会的百分之百主流之时,功利主义便会肆虐横生。将功利主义衍生到思想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人,看待社会的眼光将会聚焦在权力与地位的角逐、观念与主义的倾轧与对抗、历史与政治的实用与利用价值等事物之上。它们,已经主宰、玩弄了人类数千百年。我们称之为“理性社会”,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功利主义”。
       然而这样的社会,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局促、压抑、有限吗?还好,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家园,能让我们在功利的社会中驻足停留,休养生息,这便是与“功利”相对应的“非功利”思维方式。
       “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朝代的更迭,观念的转换,社会形态的变革,虽然不可避免与不可缺少,却是短命、狭隘与脆弱的。而非功利性的看待社会的方式,能使我们在计较着社会、政治和道德的变化之后,仍有一片可以栖居的诗意家园和一颗能与宇宙意识最为接近的心灵,“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或许我们不能停止理性社会继续前行的车轮,但我们能够用非功利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社会中的成败,获得心灵的一方宁静。
       抽象艺术给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灵魂的庇护所。当他们在宦海浮沉的官场仕途中伤了、累了、倦了的时候,当他们对社会的局促与理性世界的逼仄压抑感到疲惫、无奈、绝望的时候,是一道光、某道光,是一种诡谲迷幻的芳香、一种婉转销魂的低吟浅唱,是变化万千的色彩、密密麻麻无法穷尽的想象,是可以抓到一丝半缕情绪的空气的灵动和悠扬、兼有私密、乖张、艳尽与光亮的印象,谱写成为他们审美、耽美的永恒篇章,给万千年岁之后的我们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社会需要抽象艺术,需要由抽象艺术所带来的非功利的思维方式。社会因非功利性凸显了它永恒性的一部分。
      
      2、看行为
       我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由理性的社会主导,因此我们的行为也处处想要靠近理性、体现理性。的确,我们可以获得由理性的行为所带来的欢愉感、成就感,我们能够体会到付出、上进、博弈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在此过程中消耗着我们的本能、压抑着我们的欲望,让我们不明白生命究竟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
       一种行为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多少人陷入“忙、盲、茫”的无解循环,多少生命迷失在为了一个具体的目的而奋不顾身却导致粉身碎骨的泥泞路途中。用尽全力渴望登上巅峰熬红了双眼甚至靠近崩溃边缘的学生、不管身边的亲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为了获得升职机会与丰厚报酬、待遇的上班族、游走于各色人等各式规则与底线边际的商人、浓妆艳抹扮演着生活里的自己与戏里的自己希望所有人为之鼓掌的演员或歌手、呕心沥血不辞辛劳斗智斗勇的政客们,我们,你们,他们,一起用理性想象世界,构建世界,让世界延续,让世界进步,同时,也让所有的这些行为,一点一点磨损我们最原始的爱、善良与纯真,一点一点让看似永远不会崩坏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一步一步倾塌。我们理性太久了,我们太过于理性了,因为理性,不容自己有放肆自己欲望的空间、放弃世间大大小小游戏规则的魄力、放空钱权交易与既定世俗成败观的勇气,无法放纵,无力放纵,无所放纵,无可奈何、无言以对。
       而抽象艺术的出现,可以让我大声喊出:我需要直觉,我需要一个构建在色彩、声音、气味、味道、触感、情绪之上的世界,以“非理性”为名,让那些理性的、看似深厚晦涩难懂的、宏大的事物暂时从我的身心中逃离干净,享受释放官能快感的行为,享受这些行为中所侵占了我的所有的每一个贪婪、痴狂、盛放的瞬间。别对我说这是在宣扬“carpe diem(及时行乐)”,我们已经不知道生命的本意与乐趣,那些甜美都还未曾享受,又为何要将自己亲手禁锢并扼杀在自己创造的理性汪洋之中,还以一副站立在制高点的姿态飞扬跋扈?既然都要走过死亡,为什么不能充分感受、领悟、享受属于我们的生命之欢愉?享受非理性的行为,享受那些即使能被理性抽丝剥茧清楚、整理前因后果明晰、挖掘主义真相透澈,却永远无法被理性所掌控与参透的行为,这是我们的本能,这是我们应享有的权力与义务,
       非理性的抽象艺术,由细节、韵律、空间等事物构筑,只有依靠我们生命的自身,才能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一切试图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构我们非理性行为的做法,深入到底,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一种徒然,一种试图破环纯粹与本真的妄想。
       回归非理性的行为,别对其误解、排斥、抵抗,让具象的事物一点点幻化成抽象的模样,让我们的行为忠于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要计算、不要转弯,让我们别因为理性而越来越溃烂。我们要记得,我们应该记得,非理性一直是我们的家,累了的时候,需要回家。
      
      三、价值理念——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为一名刚刚大一的年轻学生,我明白自己需要积极进取、去闯去撞,这个世界倘若还未去经历,去感受,就已然对其失去兴趣,显然是不符合抽象艺术课上老师教给我们的要去“享受”生命的宗旨。不过,这门课给了我一个可以终身受用的观念,便是要在享受与放达、进取与疏离之中掌握好平衡点,学着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去对待一切的是非成败。
       人能预先感知到死亡,便能感知到生命的力量,尽全力去体悟生命,这是我们的归属。往来之中,有些人追求的是功名利禄,有的人追求的是精神不朽,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就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待生命。一副抽象艺术作品完成后,便不参杂个人情感了,一件不带任何主题、情绪、意味的作品会展现到个体之前。我理解的价值理念便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太多的争端、争辩所困扰,无论成与败,输与嬴,都应该坦然与安稳地接受与面对。短暂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本能的,但不能让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主宰你的整个人生。
       我获得这样的理解是因为抽象艺术审美课告诉我,对待是非纷扰,需要宠辱不惊、中正平和。它从审美上、社会与行为的思维方式上教会我:生命是美好的,因为唯美而永恒,价值理念确立的前提是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因为生命本身的短暂与当生命拥有美之后所获得的永恒,我在价值观念上会选择尽量去获得关于生命之美的体验。获得美,也不代表就要尽力避免恶,只是在面对生命当中的所有纷扰的时候,能够相对公正与冷静地就事论事,并尽快获得安稳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去获得更多的美:亲人、爱人、友人的陪伴与关爱;让我们的生命感到充实与满足的那些色彩、声音、气味、味道、触感、情绪;属于生命本意的甜美与欢愉……它们不是我们能通过是与非,成或败就可以简单界定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对这些事物有太多的情绪起伏,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毕竟是与成功不代表你能让非理性的自我获得安慰,非与失败也不代表你会失去生命之中的所有唯美体验。
      该进取的时候就进取,该放达的时候就放达,尽量学会不违心,时刻注意的自己心是否在宏达或者微小的事物中获得到了自我的认同,是否能够拥有纯粹的享受。不要忽略身边的人或熟悉的事物,要记得,我们的生活是被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食物、风景所包围的,这些基本上都会围绕在我们身边直到我们走向死亡,完成生命这场唯美的散步。既如此,功名利禄、是非成败、争端非议似乎也显得虚妄多了,当我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回望,或许终会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慨叹吧。
       抽象艺术审美带领我找回自己生命本质的最纯真、无暇的本体需求,抽象艺术也教会我学着确立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价值理念,让我能够更好地享受生命。
      
       许德民老师的抽象艺术审美与创作课从审美、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等许多角度对我造成了冲击,不仅使我对这个原本生疏的学科产生了初步的了解,更对我的许多想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感到上这门课程是极其值得与有意义的。希望在我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抽象艺术与我还能产生更多的联系,让我的生命能在美中得到永恒。
      
  •   这上课笔记做的很好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