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任晓辉  页数:325  

内容概要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我国仍属新课题,许多方面正在探索之中。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索义务教育绩效评价规律,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本书在广泛涉研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义务教育及其支出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全书核心内容包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义务教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界定现代基础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采取政府直接提的干预方式;同时,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缺乏制度约束的政府未必搞得好学校,对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充分合理的论证,奠定全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通过梳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剖析现行体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寻求解决思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作用和必要性。    第三部分,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从西方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的起源和演化着手,揭示管理制度选择的历史决定性。通过分析义务教育制度安排的经验做法和国别差异,以及基础教育绩效责任制度及其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在西方各国的实际应用,为前述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全新思路。    第四部分,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方法论,以及在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初探。通过研究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实施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并分别从指标设计、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等不同角度对三次试点评价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义务教育公共管理模式应当从传统管理转向绩效管理,在推行以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前提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相对范的义务教育公共政策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相继参加了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教育部委托课题)、200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江苏省财政厅委托课题)和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托课题)三次试点评价的前期调研、指标设计、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并全程负责具体操作和最后评价报告撰写。这些工作对本书的观点和方法论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历史和经济学分析阐释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对课题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和导向性的辨证分析;另一方面,研究也对实证分析投入巨大努力,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并利用试点课题所建立的评价基础资料数据库,尝试进行基于绩效评价的义务教育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由于义务教育制度本身的特点使得其产出和效果的指标量化非常困难,加之我国的公共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创新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评价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义务教育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思路、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第二节 义务教育产品的市场缺陷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供给的政府失灵 第四节 小结第三章   中国义务教育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义务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绩效评价 第一节 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教育体制改革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第四节 美国基础教育绩效评价制度 第五节 其他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绩效评价  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理论 第一节 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原理 第三节 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博弈论分析   第四节 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和难点   第五节 小结第六章 案例介绍与分析  第一节 案例介绍  第二节 案例指标体系设计的评价与分析  第三节 案例的技术性评价和分析  第四节 基于评价结果的义务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第五节 生均拨款底线标准的开发  第六节 小结第七章   义务教育公共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节 建立义务教育绩效责任制 第二节 基于绩效评价的义务教育拨款方式改革 第三节 规范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第四节 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积累知识、形成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每个学生顺利成长,摆脱无知、走向文明的第一步。就国家而言,普及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缩小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具有教育自身的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所谓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保障,要求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所必需的师资、设备和校舍等基本条件,为每个孩子提供基本平等的学习条件、权利和机会,让所有的就学者——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处于何种社会阶层,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能享受平等和良好的教育。  2005-2007年所进行的三次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结果表明①,最具质量代表性的课程水平测试成绩在区域间(东部和中西部)、城乡间(城镇和农村),甚至在同一地区校际间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种质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处于相对不足甚至短缺的状态,导致供需矛盾自然形成,质量不均衡的现象也随之产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不足,往往将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重点”和“示范”学校,使得大部分农村学校资源严重短缺,这是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普遍较低的深层原因;二是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好的管理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不足,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教育拨款与效果相脱节,质量不均衡现状特别是农村教育质量低的问题得不到充分反映,又无法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使得政府缺乏追加拨款和解决问题的动力,长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这本书是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最新专著,值得参考借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