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三册)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刘大杰  页数:全三册  

内容概要

刘大杰所著的《中国文库·文学类: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全3册)》是近代中国文学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名作。它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中国文库·文学类: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全3册)》论述精彩,自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本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曾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思想与人物》《魏晋文人思想论》等。

书籍目录

重版前记
新序
第一章 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
一 文学的起源
二 卜辞时代的文学
三 周易卦爻辞中的古代歌谣
四 古代的散文盘庚
五 古代的神话故事
第二章 周诗发展的趋势及其艺术特征
一 《诗经》时代的社会形态
二 《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三 宗教性的颂诗
四 颂诗的演进
五 社会诗的产生与文学的进展
六 抒情歌曲
七 《诗经》的文学特色
第三章 社会的变革与散文的勃兴
一 散文发达的原因
二 历史散文
三 哲理散文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一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二 《楚辞》的特征
三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四 屈原文学的思想与艺术
五 宋玉
第五章 汉赋的发展及其流变
一 绪说
二 汉赋兴盛的原因
三 汉赋发展的趋势
四 汉代以后的赋
第六章 司马迁与汉代散文
一 司马迁的生平
二 《史记》的史学价值
三 《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 《汉书》
五 汉代的政论文
六 王充的文学观
第七章 汉代的诗歌
一 绪说
二 乐府中的民歌
三 五言诗的起源与成长
四 古诗十九首
五 《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六 结语
第八章 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一 魏晋文学的社会环境
二 文学理论的建设
三 魏晋小说
第九章 从曹植到陶渊明
一 曹植与建安诗人
二 正始到永嘉
三 陶渊明及其作品
第十章 南北朝的文学趋势
一 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
二 新诗体的制作
三 山水文学与色情文学
四 文学批评
五 《世说新语》及其他小说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诗歌
上篇 南北朝的民歌
一 南方的民歌
二 北方的民歌
下篇 南北朝的诗人
一 南朝诗人
二 北朝诗人
三 附论隋代诗人
第十二章 唐代文学的新发展
一 绪说
二 唐诗兴盛的原因
三 唐代的古文运动
四 唐代短篇小说的进展
五 唐代的变文
第十三章 初唐的诗歌
一 齐梁余风
二 王绩及其他诗人
三 初唐四杰
四 沈宋与律体
五 陈子昂与诗风的转变
第十四章 盛唐诗人与李白
一 绪说
二 王孟诗派
三 岑高诗派
四 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十五章 杜甫与中晚唐诗人
一 绪说
二 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三 大历诗人与张籍
四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与作品
五 孟韩的诗风
六 晚唐诗人
第十六章 词的兴起
一 词的起源与成长
二 敦煌曲词
三 晚唐词人温庭筠
四 五代词的发展与花间词人
五 李煜与南唐词
第十七章 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发展
一 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趋势
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
第十八章 苏轼与北宋词人
一 宋词兴盛的原因
二 宋初的词
三 词风的转变与都会生活的反映
四 苏轼的词
五 周邦彦及其他词人
六 女词人李清照
第十九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人
一 时代的变乱
二 辛弃疾及其他词人
三 格律派词人
第二十章 宋代的诗
一 宋诗的特色与流变
二 欧阳修、苏轼及其他诗人
三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四 陆游及其他诗人
五 反江西诗派
六 遗民诗
七 北国诗人元好问
第二十一章 宋代的小说与戏曲
上篇 宋代的小说
一 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
二 宋代白话小说的兴起
三 宋代的短篇小说
四 宋代的长篇小说
下篇 宋代的戏曲
一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进
二 宋代的各种戏曲
第二十二章 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 元代社会与文学
二 散曲的产生与形体
三 词与散曲
四 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五 马致远的散曲
六 睢景臣与刘致
七 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八 元代的诗词
第二十三章 关汉卿与元代杂剧
一 杂剧的产生
二 杂剧的组织
三 元杂剧的演出实况
四 杂剧兴盛的原因
五 关汉卿的杂剧
六 王实甫与白朴
七 元杂剧前期其他作家
八 杂剧的南移
九 结语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想
一 绪说
二 旧体文学的衰微
三 明初的诗文
四 拟古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五 唐宋派与归有光
六 公安派与反拟古主义的文学运动
七 晚明的散文与诗歌
第二十五章 明代的戏剧
一 南戏的源流与形式
二 《琵琶记》与元末明初的传奇
三 传奇的典丽化
四 杂剧的衰落与短剧的产生
五 沈琮与吴江派
六 汤显祖的戏剧
第二十六章 《水浒传》与明代的小说
一 明代小说的特质
二 《三国演义》
三 其他讲史小说
四 《水浒传》
五 《西游记》及其他
六 《金瓶梅》
七 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
八 晚明的短篇小说
第二十七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一 绪说
二 北方的散曲作家
三 南方的散曲作家
四 明代的民歌
第二十八章 封建社会的末期与清代文风的演变
一 清代的社会环境与旧体文学的总结
二 晚明文学思想的继续
三 清初的散文
四 桐城派的古文
五 散文的新变
第二十九章 清代的诗歌
一 绪说
二 清初诗歌
三 遗民诗
四 康雍年间的诗歌
五 乾嘉诗风
六 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歌
七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歌
第三十章 《红楼梦》与清代小说
一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二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三 曹雪芹与《红楼梦》
四 《镜花缘》及其他
五 侠义小说
六 倡优小说
七 清末的小说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戏剧
一 绪说
二 清初的戏剧
三 洪异与《长生殿》
四 孔尚任与《桃花扇》
五 杂剧传奇的尾声
六 昆曲的衰落与花部的兴起
第三十二章 清代的词曲
一 绪说
二 清初词的三派
三 常州词派的兴起
四 晚清词人
五 清人散曲与民歌

章节摘录

版权页:女娲的造人与补天,女娲神话,起源于南方苗族。女娲相传为伏羲之妹,后由兄妹结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在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中,有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的交尾像。中间一小儿,右向,手曳二人之袖。经考古学者与人类学者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夫妇关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鲁灵光殿赋》虽是东汉的作品,但他所描写的却是西汉鲁恭王时期(前一五四一前一二七)的建筑物。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在西汉初期就成了石刻装饰的题材,这故事在民间流行的普遍和古远,可想而知。女娲初见于《楚辞•天问》及《山海经》的《大荒西经》。《天问》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可知在神话中,女娲是造人的神。所以屈原反问说,女娲造人,那末女娲自己的身体又是谁造的呢?女娲造人的方法,据《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又云:“女娲祷祠神祗而为女禖,因而置婚姻。”(《绎史》卷三引)可知女娲先用黄土造人,怕他们死,再教他们结婚生子,藉以传代。但在南方苗族的神话里,所说的有些不同。他们所说的,是在极早的古代,洪水把人类都淹死了,只剩了伏羲女娲兄妹(或姊弟)二人得救,后结为夫妇,遂成为人类的始祖。关于这一神话的介绍与考证,可参阅闻一多的《伏羲考》。女娲造人以外,还有炼石补天的伟大功业。炼石补天是女娲神话中最富于文学意义的故事。传说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作战,共工发怒,用头向不周山碰去,把那支天的柱子碰断了,于是弄得天崩地塌,洪水满地。后来女娲出来,炼石补天,积灰治水,费了大力,才收拾这个残局。《淮南子》记这个故事,比较详细。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此处作颛顼,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作祝融),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文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燧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共3册)》是中国文库•文学类之一。《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共3册)》是各种文学史著作中最能显示个人学术风格和审美趣味的一种。不仅语言富丽,叙述生动。富于感染力,书中的议论也每带有激情。可以说,史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感性在此书中是共存的……比起多种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共3册)》是最漂亮、最具才华和最能显示个性的一种。文学便是人类的灵魂,文学发展史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发展的历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说此书可珍藏是两层意思:一是指《中国文库》这套丛书编选的好,选录了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各方面的优秀著作,很多著作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法则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是我们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的名著。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了五辑。这套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且版式统一,装帧简朴,值得收藏,二是刘大杰的这本书激情澎湃,极富感染力,是文学史的一部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   刘大杰先生这本书书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买的,本身自己就喜欢文学,那如果你想深入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就请阅读这本书
  •   经典文学发展史,中国文人不得不读。经典版,值得一看~
  •   一部中国文学史的经典著作。作品全面而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流程,是一部初学者了解、掌握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入学著作。
  •   适合初学者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史
  •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这本书给了个大概的轮廓,对系统的了解文学发展有帮助
  •   刘大杰先生文采斐然,观点独到,对后世影响很大。
  •   学习古代文学的入门书,非常好
  •   对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很有益处
  •   书的内容自然不必说,非常好的文学史教材。但是纸张质量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只能退掉重拍了另一版,有收藏计划的亲们请慎重!
  •   这是老师推荐的,入门级。大致翻阅了下,内容挺详细的,按历史举例,不错~
  •   充满个性,就像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很有见地。总之才情毕现。
  •   三本书看着很厚,但挺轻的,不重,老师推荐买的,挺不错...
  •   以前有本百花版的,可是让人弄丢了。这次又新买了。书绝对是好书。经得住时间检验。
  •   劉大傑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大家,本書是其代表作,很好的一本中國文學史。
  •   很好的一本书,就是字有点小。
  •   感觉很不错的书,只是还没来得及好好读。
  •   书挺不错的,但是时间有点长。
  •   书是经典,印刷字太小。
  •   已经开始看了,很喜欢,准备寒假潜心读
  •   内容真的发人深省
  •   原想试试看当当网上有无买,结果有,昨天买了今天就送到,很满意。
  •   好书需要细读。
  •   大气!章法谨严!一以贯之!
  •   不错,还没具体看,不做详评
  •   帮同学买的,同学很满意。
  •   考研用书,虽然没啥包装,但质量很好,O(∩_∩)O~
  •   简单翻了翻,值得一看。
  •   好书、质量很好
  •   助人为乐买的 孩子喜欢看 很好
  •   这套书不错,好好看下去
  •   很好,谢谢。速度很快
  •   准备再入一套其他版本的来对比一下
  •   唯一的缺点是字体小了一号
  •   还好吧 不喜欢这个排版和和包装
  •   当当书是不错,但是没有心理准备等等的朋友还是绕道吧!说是蜗牛速度那是抬举了
  •   刘大杰先生的书的确是经典!值得一看。
  •   在文学通史这样的普及读物里能发现个性和才气,真的不愧是传说中的大神啊就是装帧质量稍微有点不满意,如果商务那套现代学术丛书有这个肯定入了。反正内容满分~
  •   这个老先生是有文学情趣的
  •   书的质量很好!老师推荐的书,物流也很快!赞!
  •   以前在地摊上看到过旧版,后来看到过上海书店的民国丛书版本,均失之交臂,这次趁4.9折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收入囊中。
  •   刘大杰先生的文学史可以和袁行霈的相媲美
  •   内容丰富,但是字体太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