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国和  页数:188  字数:171000  

内容概要

《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以新世纪乡村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回顾20世纪乡村小说的创作以及分析新世纪以来的时代、经济、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以20世纪下半期乡村小说为对照,试图在乡村图景、城乡关系、农民形象的书写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系统、整体地观照新世纪以来乡村小说发展、演变的当代性特征。《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由陈国和所著。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
一、20世纪乡村小说的历史流变
二、新世纪乡村小说
第二节 当代性:探析新世纪乡村小说的方法
一、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现状
二、当代性:作为一种方法
第二章 乡村图景
第一节 规范的乡村:20世纪下半期的乡村图景
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革命语境下的乡村想象
二、新时期: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家园
第二节 新世纪:破败乡村的当代性书写
一、乡村文化的溃败
二、乡村想象的破产
三、生存环境的艰窘
第三节 当代性:介入却无奈
一、启蒙的弱化
二、民间的凸显
第三章 城乡关系
第一节 合作与冲突:20世纪下半期乡村小说的城乡书写
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反”城市的乡村书写
二、新时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
第二节 新世纪:乡村坍塌的当代性书写
一、向城求生的死亡之旅
二、“突围表演”的身体修辞
第三节 当代性:批判又认同
一、游移不定的暧昧立场
二、底层关怀的复杂情感
第四章 农民形象
第一节 20世纪下半期农民形象的塑造
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新人
二、新时期:改革的受益者与成长者
第二节 新世纪:农民形象的当代性书写
一、进城农民的身份焦虑
二、留守女性的迷乱风景
第三节 当代性:复杂与混沌
一、“法自然”的创作选择
二、“地方志”、“语录体”的文体创新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新世纪乡村小说的病相
第二节 新世纪乡村小说的可能
参考文献
一、论著
二、译著
三、博士、硕士论文
四、论文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  一、20世纪乡村小说的历史流变  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乡村(包括农村、农业、农民等)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发展和演变,乡村小说取得了丰硕的创作业绩,产生了大量具有经典意义的文学作品,涌现出许多富有独到艺术造诣的乡村小说作家。乡村小说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丰饶的文化意味、真切的主体体验以及朴素本色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笔者这里所说的乡村小说指的是那些描写乡镇生活、揭示乡村生存状态和农民心理的小说以及由这些乡村叙事而生发出来的有关文化或政治寓言和富有哲学思考的小说。  本书重点研究的是新世纪乡村小说的艺术品质和创作流变等问题。在探讨新世纪乡村小说之前,我们有必要将20世纪乡村小说创作进行简单梳理,并以此作为我们研究新世纪乡村小说的前提、基础和出发点。  乡村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乡村的现代化裂变,试图从新的理论和视角去重构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社会学家往往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诊断当下乡村的脉象,理性分析当下乡村的病相,积极寻找乡村治理的药方。而敏于感受的作家则往往从艺术的层面,通过文学创作把握、窥探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的乡村生存世相,试图探析乡村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当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不同作者的乡村小说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倾向和形态各异的审美选择。以鲁迅、王鲁彦、许钦文为代表的“五四”作家乡土小说作家群,书写下了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乡土中国的生活情状和文化记忆。他们往往站在启蒙的立场,观照乡村生态愚昧、沉滞的存在,在批判的同时充盈着悲悯与同情。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乡村小说家则对乡土自然和乡土人伦给予了双重肯定,视乡村为古老的田园牧歌。在现代都市文明的潜在影响下,乡村健康的人性、理想的生存状态成为作家对乡村想象的主要模式。而左翼作家如沙汀、艾芜等集中关注农村的阶级革命;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作家如丁玲等则更多地描写农民的翻身解放与土改运动,个人的自我认同被民族国家认同所代替,文化记忆被历史和阶级意识所遮蔽;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作家如赵树理、柳青、周立波、浩然等主要表现了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场景,这些革命作家要么醉心于“问题”的发现,要么沉迷于社会主义实践的表达,自觉将乡村书写纳入国家规范建设的轨道。80年代的乡村作家如韩少功则在与现代派的逃离/对话中着力在乡村民间世界寻找民族文化中具有本原性和生命力的东西。90年代的作家如阎连科、刘醒龙等则更多地描写了乡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阵痛。显然,在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土地、农民往往是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书写乡土、形象地展示乡村生态的复杂场景、艺术地表达农民内在精神的裂变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艺术需求,更是国家政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一、20世纪乡村小说的历史流变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乡村(包括农村、农业、农民等)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发展和演变,乡村小说取得了丰硕的创作业绩,产生了大量具有经典意义的文学作品,涌现出许多富有独到艺术造诣的乡村小说作家。乡村小说以其深厚的历史内涵、丰饶的文化意味、真切的主体体验以及朴素本色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笔者这里所说的乡村小说指的是那些描写乡镇生活、揭示乡村生存状态和农民心理的小说以及由这些乡村叙事而生发出来的有关文化或政治寓言和富有哲学思考的小说。  本书重点研究的是新世纪乡村小说的艺术品质和创作流变等问题。在探讨新世纪乡村小说之前,我们有必要将20世纪乡村小说创作进行简单梳理,并以此作为我们研究新世纪乡村小说的前提、基础和出发点。  乡村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乡村的现代化裂变,试图从新的理论和视角去重构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社会学家往往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诊断当下乡村的脉象,理性分析当下乡村的病相,积极寻找乡村治理的药方。而敏于感受的作家则往往从艺术的层面,通过文学创作把握、窥探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的乡村生存世相,试图探析乡村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当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不同作者的乡村小说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倾向和形态各异的审美选择。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