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流行语看现代日本(日中双语)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凌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光阴荏苒,转瞬之间旅居日本已近九个春秋。多年身兼经济学与外语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相关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思考与感悟。在此就教于诸位读者。  作为一名经济学人,这些年来,一直在从事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的经济学,注重从假设到结论的逻辑严密性与分析方法的精巧度,这是自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传统。不过,笔者发现,现代经济学中不乏忘记经济学初衷(即用经济学特有的思维来分析解释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而一味堆砌数学概念与模型这样的舍本求末、故弄玄虚的倾向。如果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愈演愈烈的话,经济学研究的路将会越走越窄,恐怕难以再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经济学黄金时代的辉煌。  笔者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现代经济学不重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这也与数学模型在现代经济学中大行其道有关系。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到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再从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一直是经济学先哲们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到了当代,积极运用数学工具,固然使经济学的逻辑严密性和研究方法精巧度大大提高,但经济主体的异质性、社会与文化的多元性却因为数学模型与生俱来的局限性而无法表现,这就使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中极少有人问津。经济学完全不是可以脱离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而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应该与社会、文化等息息相关的学问,因为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无不体现出内在的社会与文化因素,折射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  笔者还想提到,经济学这门学问产生于西方,当然其中有很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经济规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学中明显体现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很多场合并不能用来解释集体主义观念强烈的东亚国家或民族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个人利益或动机诱因(incentive),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合理行为(rational behavior)”。即便是这个被称为“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其实也是受社会及文化制约的。在西方被认为是理性的某种经济行为到了东亚也许就会被认为是非理性、不被众人接受的;反之,在西方被认为是非理性的某种经济行为到了东亚也许就会被认为是有道理、为众人所能接受的。特别是现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东亚各国纷纷锐意改革,引进西方的经验,东西方的经济体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类同或向同一方向的收敛。在此过程中,东西方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剧烈碰撞而产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这就给研究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机制提供了一个大好舞台。  身在日本多年的笔者,深深感到在很多问题上,对邻国日本的现代经济与社会,部分国人往往失之偏颇,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由于其在近代历史上给我国带来的极为深重的灾难,一些国人很容易陷入一种笔者称为“日本印象”的思维定势中。有些人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主观上不愿去深入了解;也有些人对经济发达国家日本盲目崇拜;还有些人夜郎自大,觉得小小日本蕞尔岛国,无须放在眼里……有多少人知道日本这些年和中国一样,也在推行市场经济化改革?有多少人知道日本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历史性转型?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原委?笔者认为,中日两国在文化基础上有很多相同相通的地方,两国在推进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很多也是非常类似的,因此日本在改革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非常适合我国学习参考,对我国应该是很有启发的。现代日本既有很多好经验值得我们汲取,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惕,以未雨绸缪。  上述这些问题意识,使笔者萌生出了通过剖析现代日本的流行新语来探索其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动机制的想法。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全球化的急速发展使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年,与经济、社会有关的流行新语接连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而其中有很多又是那么惟妙惟肖、简明扼要地反映出了现代日本社会经济的变迁。有多年教授外语经验的笔者深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反映时代的镜子,它往往能真实地体现社会的特征,并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词汇层出不穷。这些流行新语往往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有时还不乏诙谐幽默,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可以说,它们承载着最新的社会与文化信息,既是社会经济的风向标,也是我们了解文化的便捷窗口。  由此可见,通过流行新语观察经济与社会,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还可以管中窥豹,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地来加深我们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与社会现实的理解。本书的宗旨就是通过流行新语这个崭新的视点,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来捕捉近年来现代日本的脉动,以期从经济、社会、文化这三个领域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把握日本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笔者从近年的日语流行新语中筛选出在反映日本经济与社会变迁方面较具代表性的词汇,以实证为基础,通过翔实的资料和有力的论据,对这些流行新语产生的来龙去脉,其背后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这是笔者在本书中力图贯彻的学术风格。  另外,为了满足广大日语学习爱好者的需要以及便于自学者学习使用,本书用日中双语撰写(中文以日文译文的对应形式出现),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加注了单词注释和语法句型注释,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本书基本涵盖了日语经济类文章所常用的词汇。学完本书后,相信学习者阅读日语经济类文章的能力将会获得飞跃性的提高。  本书读者面较广,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使用。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尤其适合经贸日语、商务日语等专业学生使用)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参考读本。另外,也可供经济学、社会学、文化论、日本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对相关领域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或研究参考。  本拙稿得以出版成书,首先要感谢中国江苏省出版总社凤凰咨询集团《map》杂志的刘浩社长、王庆清主编、巢戌初编辑、随金玲编辑,承蒙她们开辟专栏将初稿连载,并将读者意见反馈给我,对我是莫大的促进和鞭策;其次,要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将本书列入出版计划,对本书稿的撰写方针、体例、结构等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还承蒙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一番日本语》杂志社遆东敏主任、海迎新编辑、邓颖编辑对本书另一部分初稿以专栏形式进行连载;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岛村典子老师对本书的日文原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看;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研究资深学者王述坤教授对拙稿成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并在百忙中拨冗为本书作序,笔者感到莫大的荣幸。此外还必须提及的是,在本书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以及友好人士的热情鼓励与支持。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最后需说明的是,一直从事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笔者对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笔者的观点未必准确,不妥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加之因篇幅有限,笔者只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流行新语,难免有挂一漏万之虞,敬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广大师生及各位读者朋友予以指正。  王凌  2011年3月于东瀛古都京都

内容概要

  《透过流行语看现代日本(日中双语)》不仅为流行语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拓宽了语言研究的研究视阈,也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学科分类来说,语言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在学科分类越分越细的现代,跨学科的研究往往更容易有新的发现。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最值得一提的是,可以说,本书作者在将经济学、社会学、文化论等跨学科领域有机结合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种敢于挑战的学术精神可圈可点。

书籍目录

序言(ⅰ)前言(ⅲ)婚活/婚活エコ·ポイント/环保积分草食系男子/食草男トヨタ·ショック/丰田危机ワーキング·プア(上)/贫困劳动者\[上\]ワーキング·プア(下)/贫困劳动者\[下\]イクメン/育儿男脱ゆとり教育/脱离宽松教育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上)/单身寄生族\[上\]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下)/单身寄生族\[下\]年金崩壊/养老金崩解勝ち組·負け組/胜组和败组事業仕分け/项目分类医療観光/医疗观光单词索引句型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透过流行语看现代日本(日中双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