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新民,程灶火 主编  页数:322  字数:406000  

内容概要

  本教材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共12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医学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学科史和研究方法的一般性介绍。接着论述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理论和变态心理内容(第2~4章)。然后描述应激、心身疾病与心理评估(第5~8章)。最后阐述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心理护理和医患关系等医学心理技能,即应用部分(第9~12章)。为丰富教材内容,每一章前均以临床真实案例引出相关主题,在章节中尽量使用图表,以便于学习和比较。此外,还设置一些专栏,包括有关基础知识、背景材料、经典事例、研究进展和参考资料等。从而丰富教材内容,体现教材特色,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刘新民: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应用心理学教学、研究和心理咨询近30年,发表论文50余篇、科普文章100余篇,主编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丛书80余部。应邀为学校、医院、部队、政府机关等作学术报告和讲座数百场,为社会提供心理咨询、治疗、测验和鉴定数万人次,并进行大量的团体辅导、人才选拔和EAP服务。兼任卫生部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应用心理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安徽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等4个杂志的编委。

书籍目录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
第四节 相关学科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认识过程
第三节 情感过程
第四节 意志过程
第五节 个性
第六节 行为
第三章 主要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第四章 心理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个体心理卫生
第三节 群体心理卫生
第四节 社区心理卫生
第五节 特殊人群心理卫生
第五章 变态心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类
第三节 理论模型
第四节 基本症状
第五节 常见的心理疾病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介机制
第三节 应激反应
第四节 测验与评估
第五节 应对
第七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病的心理学说
第三节 发病原因
第四节 预防原则
第五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八章 临床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化结构式访谈
第三节 智力测验
第四节 人格测验
第五节 神经心理测验
第六节 临床评定量表
第九章 临床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一般性心理治疗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
第四节 行为疗法
第五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六节 认知疗法
第七节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第十章 临床心理咨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要求
第三节 方法与过程
第四节 危机干预
第十一章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第一节 患者心理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类型
第三节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第四节 医患沟通技巧
第十二章 行为医学与行为干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本能行为
第三节 成瘾行为
第四节 行为与健康
第五节 行为评估与行为干预
第十三章 心理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三节 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附录 生活事件量表(LES)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美国心理学家D.B.Lindsley于1951年总结了前人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网状结构为核心的情绪激活学说。他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接受着来自外周和内脏的各种感觉冲动,经过下丘脑的整合之后,再弥漫投射到大脑,激活大脑皮层,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 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是由J.W.Papez和Maclean提出的。他们认为大脑的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Papez提出了有关情绪的环路模型,他的模型包括与情绪有关的下丘脑、乳头体、前丘脑和扣带回皮质。这些相互连接的结构合起来被称为帕佩兹环路(Papez circuit)。 三、情绪与健康 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心身健康。同时所有心理活动又都是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人们将其看成是心身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正性情绪如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等有利于人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健康;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等会影响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身障碍。实际上,医学心理学研究的许多问题,包括疾病的心理病因学、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康复心理和心理护理等都涉及情绪问题。情绪研究在临床医学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一、概述 意志(will)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成分,人不仅能适应外界环境,而且能积极主动地改造客观现实。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首要特征。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作为行动的目的而预先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并以这个目的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所以动物没有意志。 2.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目的的确立与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战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困难有内外两种:内部困难指人在行动时内心所发生的相反愿望干扰,如不同动机、不同目的之间的矛盾冲突,或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缺乏信心、情绪低落、身体欠佳等引起内部矛盾的干扰等;外部困难指来自客观条件方面的阻挠,如环境艰苦、工具简陋、讥讽打击、诱因干扰等。在一般情况下,外部困难是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的。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人的行动可分为不随意运动和随意运动两种。不随意运动是指不由自主的活动,如非条件反射运动、自动化的习惯性动作等;随意运动是受主观意识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的运动。有了随意运动,人就可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一)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是一个过程,包括动机斗争、目的确定和行动方式的选择等。在意志行动初期,人的动机是多样的,有高级的与低等的、正确的与不正确的、长远的与近期的、原则的与非原则的等。人在动机斗争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动机的轻重缓急,反复比较各种动机的利弊得失,评定其社会价值。当某种动机通过斗争居于支配行动的主导地位时,目的也就确定下来,动机斗争才告结束。在众多动机斗争中,原则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斗争,检验着一个人意志水平的高低。

编辑推荐

  《心理学创新系列教材:医学心理学》的特色是注重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力求内容与形式的新颖。每一章均由精彩案例引出主题,以体现案例引导、问题中心。书中设置丰富多彩的专栏:基础知识、背景材料、经典故事、研究进展、参考资料……以此丰富教材内容、提高阅读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学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看看大概了解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