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政治理论教程

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崇华,刘启东 主编  

内容概要

《高职政治理论教程——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编写组邀我作序,得知这是一部集五所高校参编教师之力,又是全国高职院校依靠自身师资力量主编的首部新编“两课”教材,心里不禁为之一动,伏案拜读而欣然命笔……  这部教材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笔流畅,视野开阔,称得上是一部精炼易懂的好教材。更令人值得赞赏的还在于教材立意较高,构思精巧。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发展活力,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承接国家未来发展责任的后续力量。能否通过扎实的工作,做好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使他们确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奠定坚实的人生根基,关系到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否担当起社会发展的重任,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继往开来地推进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编撰者们正是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费尽心力地编写出了这部教材,其政治视野、思想境界和创新精神都是值得赞赏的。  这部教材在构思方面颇具匠心。编撰者为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长达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纳进教材,把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三大理论融为一体,清晰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发展,从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强大的真理性力量。这对于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人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教材还以文笔朴实见长。在写作风格上能以平实的文字体现精深的哲理,以干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把三代领导人所创立的理论融为一体,既避免了理论表述的重复性,又体现了理论发展的传承性和超越性,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代领导人的理论精髓提供了知识条件。  这部教材的出版,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形态,也体现了我们高职院校社科教师在思想上、事业上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的可贵品质。说明我们的社科教师并没有将大学生思想理论武装工作仅仅当作是一种口号,而是通过躬身钻研,真抓实干,精心编写出教材,使之融入课程体系。这种力戒空谈、求真务实的态度,恰恰是我们在壮大高等教育事业中所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编写教材仅仅是一项基础性的育人工作。高职院校作为育人的摇篮、树人的场所,还需切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在做好“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努力掌握先进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吸收先进文化所提供的、道德文明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努力增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所必需的服务本领,引领大学生把自己打造成为代表选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这才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意义所在。

书籍目录

引论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一、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四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节 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组织形式          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三、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二、中国社会主义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三、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及特点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二节 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方针措施      一、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着眼于“两个大局”,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邓小平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体制结构      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四、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三、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依法治国的涵义和意义   二、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祖国统一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节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意义  第四节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三、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第二章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第一节 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一、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三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章 创造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第一节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二节 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三、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第四章 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第一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二、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  第二节 调节 社会关系,充分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一、深刻认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大意义   二、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节 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一、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五章 加强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二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是至善至美的,在它成功的背后往往可能潜伏着某些隐患或危机;何况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种模式在这个国家也许可行,在另一个国家也许就不那么可行。苏联模式也是如此。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和国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遇到了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比例失调的问题凸现出来。毛泽东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强调在学习苏联和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1955年底,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6年春,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用了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方针政策。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做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这篇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正当毛泽东带领全党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时候,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了轩然大波。围绕着苏共“二十大”以及斯大林问题,中共中央于同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重要文章。

编辑推荐

《高职政治理论教程: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职政治理论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