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工作手册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上海交大  作者:王细荣 编  页数:483  字数:77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问在其产生初期是以指导图书馆实务为宗旨的。1807年,德国人施雷廷格提出了“图书馆学”这个专门名词,那时关注更多的是图书馆目录编制的问题。19世纪下半叶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学逐步发展起来,但那时比较偏重实务,所以常以“图书馆经济”(英文为library economy,日文为“图书馆经营”)名之。1931年印度人阮冈纳赞发表《图书馆学五定律》,探讨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1933美国人巴特拉《图书馆学导论》出版,于是以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及工作规律的图书馆学逐步成熟起来。尤其是20世纪是科学技术的世纪,也是学科兴盛的时代。伴随20世纪60至70年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情报学迅速成熟起来。信息革命改变了社会信息交流方式,也影响了图书馆及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概论在一段时间里处于不明朗状态。不久,图书馆学与迅速发展的情报学结盟(corn—mons),进入图书馆学、情报学携手共进的时代。为了突出现代科学的成分,很多图书馆学系纷纷改名,将图书馆学系改名为图书馆情报学系、信息管理学系等,其重心逐步向情报学倾斜。由于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员的需求迅速增长,以及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建立等原因,图书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图书馆就业面越小,面向图书馆的课程所占比例也越小,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正常发展。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出现了逐渐分离的趋势。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因此早期大量研究聚焦图书馆本身,图书馆“三要素”、“五要素”之说曾经影响图书馆界数十年。但后来的几十年里图书馆学的关注点转移,图书馆不再成为学科研究的重点对象。虽然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科本身的深化和发展,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边界,无论如何发展,如何延伸,都不能偏离学科的核心。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图书馆。偏离了图书馆,图书馆学就不成其为图书馆学。实际上图书馆学向其他学科过度倾斜、过度融合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翻开图书馆界的杂志,不难看到这种过度倾斜和过度融合的倾向。那种以为图书馆学仍然是(印刷型)图书本位的图书馆学的传统观念早已过时了。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book),即使在信息社会以前也不仅仅指印刷型的图书,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时候,就有过“图书馆本质功能的知识传播将通过不同于印本的方式实现”(《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3期,第14页)的预测,说明他所指的“书”已经包含图书馆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同样,图书馆学意义上的“图书馆”也不仅仅指人类正进入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时代。在这一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图书馆学的引领,图书馆学的发展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图书馆事业发展了,图书馆学才能更有作为,图书馆学发展了,图书馆事业才能更有活力。

内容概要

本书以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体制为出发点,介绍了当今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与研究的方法、技巧和艺术。其内容几乎涉及21世纪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图书馆传统的与现代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用户教育、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研究与学术交流、图书情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等。全书注重图书馆学、情报学新理论在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凸显了现代技术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的无穷魅力。    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图书情报经验方法与工作研究的工具书;既传授微观的服务技巧,又绍介宏观之管理规范;既可系统学习,又便于随时翻检;可作为21世纪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图书馆员上岗培训之教材,也可作为图书情报学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图书情报工作概述  1.1 图书情报工作简介    1.1.1 图书情报相关术语    1.1.2 “图书情报工作”的提出与性质    1.1.3 图书情报工作的定位与功能  1.2 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    1.2.1 图书情报工作的层面    1.2.2 图书情报工作的要素    1.2.3 图书情报工作核心业务与业务外包  1.3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    1.3.1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    1.3.2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及其内涵分析    1.3.3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第2章 文献资源建设  2.1 文献资源建设概要    2.1.1 文献的属性、基本规律与分类    2.1.2 文献资源    2.1.3 文献资源建设  2.2 馆藏文献的结构与建设原则    2.2.1 馆藏文献的结构    2.2.2 各类型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2.2.3 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2.3 文献采访工作实务    2.3.1 文献采访概述    2 3.2 图书采访    2.3.3 期刊采访    2.3.4 非纸质文献采访  2.4 馆藏文献的管理与评价    2.4.1 馆藏文献的布局与管理    2.4.2 馆藏文献的复选与剔除    2.4.3 馆藏文献的评价第3章 文献资源编目  3.1 文献编目概述    3.1.1 文献编目及其相关术语    3.1.2 文献编目工作内容    3.1.3 文献编目的原则    3.1.4 编目工作的未来展望  3.2 文献著录、标引与规范控制    3.2.1 文献著录    3.2.2 分类标引    3.2.3 主题标引    3.2.4 规范控制  3.3 MARC的编制    3.3.1 MARC简介    3.3.2 MARC的结构和数据组成    3.3.3 MARC编制的流程    3.3.4 联机编目第4章 图书阅览与流通服务  4.1 藏书管理    4.1.1 图书排架    4.1.2 书架管理    4.1.3 图书剔除  4.2 读者导读    4.2.1 导读的涵义    4.2.2 导读的原则    4.2.3 导读的方法  4.3 图书阅览服务    4.3.1 文献阅览的特点    4.3.2 参考书阅览室的作用    4.3.3 自助阅览方式下的柔性管理    4.3.4 图书阅览利用率统计  4.4 图书流通服务    4.4.1 图书流通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4.4.2 流通工作的变化    4.4.3 图书流通服务的策略第5章 期刊管理与服务  5.1 期刊管理概述    5.1.1 期刊与报纸简介    5.1.2 期刊管理机制及其部门设置    5.1.3 期刊管理的模式  5.2 期刊分类    5.2.1 期刊分类概述    5.2.2 期刊分类表    5.2.3 期刊分类的特点    5.2.4 期刊分类的方法  5.3 期刊管理    5.3.1 期刊验收与登到    5.3.2 期刊的装订    5.3.3 期刊的典藏    5.3.4 期刊的统计  5.4 期刊流通服务    5.4.1 期刊阅览服务    5.4.2 期刊外借服务    5.4.3 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    5.4.4 外文期刊利用率提高的策略第6章 参考咨询与信息共享空间  6.1 参考咨询概要    6.1.1 参考咨询的概念与特征    6.1.2 参考咨询的内容    6.1.3 参考咨询的形式  6.2 参考咨询机构建设    6.2.1 参考咨询机构设置的模式    6.2.2 参考咨询机构设置原则    6.2.3 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  6.3 参考咨询工作实务    6.3.1 参考咨询的程序    6.3.2 参考咨询面谈    6.3.3 参考咨询的业务管理    6.3.4 参考咨询工作中咨询双方的权益  6.4 虚拟参考咨询    6.4.1 虚拟参考咨询简介    6.4.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平台    6.4.3 QuestionPoint虚拟咨询系统及其本地化应用  6.5 信息共享空间    6.5.1 信息共享空间简介    6.5.2 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6.5.3 信息共享空间管理员的素养第7章 文献信息检索  7.1 文献信息检索简介    7.1.1 文献信息检索的涵义、类型和基本原理    7.1.2 检索语言及其类型    7.1.3 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    7.1.4 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    7.1.5 专题检索  7.2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    7.2.1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7.2.2 检索工具的常见类型介绍    7.2.3 检索工具的结构和刊名的缩写、还原问题  7.3 中外文献检索工具    7.3.1 中文图书检索工具    7.3.2 中文期刊检索工具    7.3.3 境外文献检索工具  7.4 计算机网络检索    7.4.1 计算机网络检索系统的构成    7.4.2 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及其实现    7.4.3 检索词选择原则    7.4.4 网上事实和数据的检索第8章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8.1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概述    8.1.1 馆际互借    8.1.2 文献传递    8.1.3 相关术语    8.1.4 文献传递模式  8.2 文献传递满足率提高的举措    8.2.1 文献信息的鉴别和补充    8.2.2 文献收藏地点的确定    8.2.3 文献传递满足率提高的其他举措  8.3 常用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    8.3.1 高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介绍    8.3.2 CALIS馆际互借系统    8.3.3 CASHL文献传递系统    8.3.4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文献传递系统    8.3.5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文献传递系统    8.3.6 国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简介  8.4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8.4.1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有限性    8.4.2 文献传递服务的法律许可    8.4.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侵权问题的解决办法第9章 参考信息源建设与文献数字化  9.1 参考信息源概述  ……第10章 图书馆用户教育第11章 科技查新第12章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13章 图书情报研究与学术交流第14章 图书情报工作法律法规附录 本书数字资源列表

章节摘录

插图:6.档案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有别于一般的资料、信息、情报、文献等,具体主要体现在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等方面。但档案与资料、信息、情报、文献有时也可以互相转化。解密的档案可以编印成图书文献资料,供学术研究用。如政策法规汇编、历史文献和某一重大事件的档案资料等;资料、信息、文献如被某一单位采用,也可转化为该单位的档案。1.1.2“图书情报工作”的提出与性质从概念上讲,“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是有一些不同,但是,就其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与目的,以及今后发展的总趋向,它们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和特性。因此,自从1978年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就把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组合为一个专门术语——“图书情报工作”来使用。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这似乎有点不大“确切”,故图书情报一体化运动在我国图书情报界还存在不一致的声音。其实,只要考察一下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发展历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科学活动”的定义与“科技情报和文献”的解释,或系统地考察一下欧美各国、日本和我国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工作的内容与现状,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21世纪的图书馆工作越来越具有更多情报工作职能与特点,情报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图书馆(含数字图书馆、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另外,近年我国图书情报界的理论研究也为图书情报一体化实践构筑了统一的理论基础。其中的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三原则——信息资源是基础,知识传播是关键,信息服务是目的,与中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四字原则和省力方便原则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准则。

编辑推荐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为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有点脏了,难道是二手的?
  •   专业人员的入门级专业读物,当工具书用有些不解渴,适合初级人员做一般性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