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学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童丽丽 编  页数:297  字数:469000  

内容概要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观赏植物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为概论,对观赏植物学的定义,观赏植物的分类、作用、栽培历史等作了简要叙述;第2至第5章采用实用分类法,按观赏植物的观赏部位,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茎干、观芽5大类,对它们作了具体详尽的介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第6章介绍了常见的草坪及地被植物;第7章结合实际案例诠释了观赏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突出了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园林、园艺、环境艺术、城市规划、林学、生态学、旅游等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1 概论  1.1  观赏植物学的含义及观赏植物的栽培历史  1.2 观赏植物的作用  1.3 观赏植物的分类  1.4 观赏植物学的学习方法2 观花植物  2.1 观花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2.2 常见的一二年生观花植物  2.3 常见宿根观花植物  2.4 常见球根观花植物  2.5 常见水生观花植物  2.6 常见岩生观花植物  2.7 常见花灌木  2.8 常见观花乔木  2.9 常见观花藤本3 观叶植物  3.1 观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3.2 草本类观叶植物  3.3 多浆类观叶植物  3.4 木本类观叶植物  3.5 竹类观赏植物  3.6 棕榈类观赏植物4 常见的观果植物 4.1 观果植物的定义及分类 4.2 草本类观果植物 4.3 木本类观果植物5 其他观赏类植物 5.1 观茎干类植物 5.2 观芽植物6 常见的草坪及地被植物  6.1 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定义  6.2 常见的草坪植物  6.3 常见的地被植物7 观赏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7.1 观赏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原则  7.2 观赏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基本形式附录 中国部分城市市花和市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 m。树冠半球形,树皮青灰色,不裂。一年生枝密生灰黄色绒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8~12 cm,先端尾状尖,基部楔形,全缘或近顶部略有钝齿,厚革质,叶背有灰白色蜡层,侧脉6~10对,叶脉粗。花单性,常雌雄同序,菜荑花序,直立。总苞浅碗状,鳞片三角形;坚果长椭圆形,直径约1 cm,被白粉。花期8~9月,果翌年9~10月成熟。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及深厚、湿润、肥沃土壤,也较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 观赏用途:本种枝叶茂密,绿阴深浓,宜作庭阴树。在草坪中孤植、丛植,在山坡上成片栽植,或做其他花木的背景树均很合适。 繁殖:同苦槠。 3.4.1.23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图3.66)壳斗科(山毛榉科),青冈栎属。原产中国、朝鲜、日本、印度。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2m,胸径1m。树皮平滑不裂;小枝青褐色,无棱,幼时有毛,后脱落。叶互生,集枝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3 cm,叶顶具短渐尖头,叶基宽楔形或圆形,叶中部以上具疏齿,中部以下全缘,叶表无毛,叶背灰绿色,有平伏毛,老时见脱落,侧脉8~12对,叶柄长1.0~2.5 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雌花数个生枝顶叶腋,总苞单生或2~3个集生,杯状,鳞片结合成5~8条环带。坚果卵形或近球形,无毛。花期4~5月,果10~11月成熟。 生态习性: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多雨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弱碱性石灰岩土壤上均能生长良好。不耐干旱贫瘠。深根性,萌芽力强。耐修剪。抗有毒气体能力强。 观赏用途:本种枝叶茂密,树姿优美,四季常青,是良好的绿化、观赏及造林树种,宜丛植、群植或与其他常绿树混交成林,一般不孤植。萌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有毒气体、隔音和防火能力,可用作绿篱、厂矿绿化、防风林、防火林树种。 繁殖:播种繁殖。10~11月采种,去总苞后摊放通风处阴干即可播种,也可沙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种。 3.4.1.24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图3.67) 又名细叶榕、小叶榕。桑科,榕属。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中国、缅甸、菲律宾等国家。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皮深灰色,树冠广展,高可达25 m,胸径50 cm。主枝具下垂须状气生根,全株具有白色乳汁。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深绿色,光亮,长4~8 cm,宽3~4 cm,顶端微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形,羽状脉,侧脉5~6对,上面不明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观赏植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非常有助于专业学习
  •   唯一的缺点是图片不够清晰,印刷一般。但文字内容写的很仔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