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骏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得知王骏的《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资助,即将正式出版,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有点惊讶。因为在当前中国语言学的生态环境下,出版“字本位”的书,是要有一点勇气的。  其实王骏选这个题目做他的博士论文,本身就需要一点勇气。“字本位”理论的提出,虽说已经有十多年了,但至今行步维艰,其首倡者徐通锵先生为此付出了一生中最后十五年的努力,仍不得不以“少数派”自嘲,直至去世以后有些人还不肯放过他,甚至要禁止发行纪念他的论文集。可见某些人痛恨“字本位”理论,已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徐先生之外,我是主张“字本位”理论最积极的一个,但作为一院之“长”,我却没有能力在我主持工作的学院去实践这一理论,此无他,因为习惯势力太大,我不敢利用行政“权力”去推行我个人的学术观点,只能把我的思想在我的学生中宣传。而且为了学生毕业后的“生存”,我从不强调学生必须接受我的观点,以免遭到“主流”学术界的排斥。在这各种情势之下,王骏选择“字本位”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题目,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叶公好龙”,说的是叶公平素以“好龙”自居,穿的、住的、用的,处处都要显出这一点。然而当真的龙慕名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却吓得马上溜走了。以前总认为这不过是个笑话,看到现在的中国语言学界,我却笑不出来了。这里正有个“叶公好龙”的活生生的现代版。一些人天天在叫嚷语言研究要“创新”,语言学要“现代化”,但当真正的创新理论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却视之如毒蛇猛兽,以“正统语言学”的卫道士自居,祭起“语言学常识”的大旗,一边假惺惺地说什么要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一边却在根本没有读懂甚至根本就不读对方论著的情况下,就“理直气壮”地大张挞伐。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语言学”到90年代以来的“字本位”理论,无不如此。其中“字本位”受到的攻击尤甚,其原因是因为这个理论真正触到了他们的痛处,“字本位”理论一旦成立,他们几十年、上百年以来所从事的一切,便可能化为乌有。这怎能不让他们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呢?然而正是从他们的色厉内荏中,我们愈加看到了他们所主张的“创新”、“现代化”的本质。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本体篇、心理篇和教学篇。本体篇着重从字本体研究中提炼出字本位的教学原则;心理篇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来支持这些原则并给教学法定位;而教学篇则以本体篇和心理篇的内容分别作为教学法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理论基础,构建字体位教学体系,并进行局部的实验验证。本书可作为对外汉教学的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绪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机遇、挑战与转机1 本体篇——从字本位理论到字本位教学语法 1.1 汉语“字本位”理论发展述评 1.2 字本位理论的几个关键问题 1.3 “字本位”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2 心理篇——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认知依据 2.1 语言教学中的认知法 2.2 字本位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认知法 2.3 字本位教学法的认知心理学依据:宏观理论 2.4 字本位教学法的认知心理学依据:微观研究3 教学篇——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应用 3.1 字本位教学法的定位 3.2 字本位教学法发展概述 3.3 总体设计 3.4 教材编写 3.5 课堂教学 3.6 语言测试 3.7 小结:字本位教学法概貌4 结语——渴望宽容,期待腾飞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0.4 转机:创新型研究的不期而遇  《马氏文通》出版至今已逾百年。它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产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诞生。从此,中国语言学不断受到国外语言学思想和理论的影响。”(陆俭明、郭锐1998)从积极的角度看,它促使“汉语研究进入了世界语言研究的轨道”,使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语言研究大师”、“出现了一批历史性的成果”,并且“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潘文国2002a,6-12)。但无可否认的是,一个世纪以来,照搬西方理论(尤其是句法理论),也给汉语研究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朱德熙先生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印欧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的东西强加给汉语”,即所谓的“印欧语眼光”(朱德熙1985)。徐通锵就此撰写了多篇论文,详细分析了汉语研究中这一“眼光”的来龙去脉,指出“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主语一谓语’结构框架下的词类划分以及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徐通锵1994a)潘文国则从宏观的角度指出,它给20世纪的汉语研究带来了“普世语法观”、“语法中心观”、“重语轻文”、“科学主义迷信”四大失误(潘文国2002a,13-46)。  不管上述这些评价是否足够客观中肯,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的语言研究确实出现了对“印欧眼光”的反思和对“中国特色”的追求。而汉语“字本位”理论,则在这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上走得最远,也最为坚决。如果从徐通锵1991年发表的《语义句法刍议》(徐通锵199la)一文算起,汉语“字本位”研究已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有人对它作出了高度评价,也有不少知名学者(如陆俭明),则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总的看来,“字本位”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真正致力于研究它的学者很少,而密切关注它的发展的也为数不多。相比“主流”的语言研究,它虽然独具特色,但确实还没有完全走出“门庭冷落”的阶段。  然而,可能当时并不为这少数几位追求“中国特色”的学者所知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法兰西,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和留法的中国学者张朋朋就已开始了一项独特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核心理念同后来的汉语“字本位”研究十分接近。他们还专门为之编写了后来影响深远的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在他们看来,“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危机”“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地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白乐桑1997)1992年,归国的张朋朋著文正式提出了“字本位”教学法的名称。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跟白乐桑合作,致力于字本位教材的编写和字本位教学法在国内外的推广工作,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