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话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龚莉、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编  页数:99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工作者,基础的中国历史知识,几乎全部得自自学。所谓“自学”,也就是自己摸索着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篇幅简短的历史知识小丛书,给我提供过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引领我步入中华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导。按照我所经历的切身感受,像这样简明扼要的小书,对于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就是这样一部中国历史知识系列专题读本。编撰这样的历史知识介绍性书籍,首先是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却很不容易。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历史的困难性所造成的,根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用通俗的形式来表述,尤为困难。好在读者都能够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领你入门的路标,中华文明无尽的深邃内涵,还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领略。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契合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生活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而来学习久已逝去的历史知识,经常会有人提出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的问题。中国古代士大夫对历史知识价值的阐释,是“以史为鉴”,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处理政务时借鉴历史的经验。历史知识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与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大多数社会普通民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我想,历史知识虽然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服穿,但却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要素。读史会使人们的头脑更为健全,智慧更为发达,情操更为高洁,趣味也更为丰富。2009年4月4日

内容概要

  《中华文明史话:小说史话》包括涓涓始流—上古至秦汉小说等内容。

书籍目录

序引言一、涓涓始流——上古至秦汉小说1.神秘浪漫的上古神话2.妙趣横生的先秦寓言3.精彩绝伦的秦汉散文4.光怪陆离的迷信异事5.虚幻怪诞的志怪臆想二、欣欣向荣——魏晋南北朝小说1.博富庞杂的志怪小说2.简约传神的志人小说3.“文言双璧”的艺术成就4.六朝小说对后世的影响三、石破天惊——唐代小说1.唐代小说概述2.步入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说3.唐传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4.唐人小说的分类四、遍地开花——宋元小说1.绝妙传神的“说话”艺术2.俚俗浅白的话本文学3.宋元市人小说的艺术成就4.文言小说的难得补缀五、分湍瀑流——明代小说1.明代小说的发展状况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3.白话短篇小说的辉煌篇章4.文言短篇小说的星火不熄5.明代小说的艺术成就六、千帆竞秀——清代小说1.清代小说的社会背景2.清代小说掠影3.千古奇书《红楼梦》4.文言小说的登峰造极5.另辟蹊径的白话短篇小说结束语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神秘浪漫的上古神话浩瀚宇宙,神秘莫测。面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对强大的自然力项礼膜拜,崇敬非常;面对日升月落、四季交替,他们渴望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而当面临洪水天旱、毒蛇猛兽时,他们又是多么希望能改变自然、战胜自然啊!于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迫切的愿望下,产生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众多自然神和人神,神话传说也应运而生。这些神话传说,按地域性可以分为西方昆仑系统、东方蓬莱系统、南方楚系统、中原系统等。并且,这些奇妙美丽的神话传说有理由成为中国小说的最初源头。首先,上古的神话传说为小说的孕育萌芽作了最基本的准备。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已基本具备了小说所要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虽然还比较单一模糊,但已同小说十分接近。比如在描写“战神刑天”的故事中,把刑天死后仍不放弃、依旧挥舞着兵器与天帝斗争的画面描述得淋漓尽致,使一个不惧权势、奋战到底的高大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盘古开天”里,盘古死后眼睛化作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头发变成满天的星星,骨骼化作大山,血液成为江河,皮肤变作土地。神话中反映出来的英雄形象特征,无论是盘古、羿,还是女娲、夸父,无不是以英雄形象存留在人们的心中。其次,上古的神话传说瑰丽的想象引人入胜,具有最初始的浪漫主义元素。例如,在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时,整个传说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绰约的外纱,最后美丽的女子飞向了遥远的月宫。而听故事的人,思绪似乎也随之飘到了千里之外,在无数个清冷的月夜无限遐想。再如“精卫填海”,我们似乎看到一只白喙赤足的美丽鸟儿,在火红晚霞的映衬下,频繁地往返于东海与西山之间,似乎永不停歇,给人以无限震撼。这不仅体现了先民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气魄以及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愿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精卫这种百折不回、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第三,上古神话传说的一些故事和题材成为后人创作的不竭源泉;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特征,对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此时的一些故事情节、叙事方法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志怪小说的取材与手法。同时,神话故事中的浪漫主义情节对后世的小说风格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传说和神话本身则成为后世小说的母体,如清代《镜花缘》中就有一些《山海经》的影子。神话是人类集体意识的一种依稀的、模糊的记忆,但它又是确实存在过的。并且,神话传说已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并伴有神奇的想象,这些都符合萌芽时期小说的特点,所以说,上古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最初渊源。2.妙趣横生的先秦寓言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即通过故事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其特点是短小精悍而富于讽刺性,给人以启迪。由于先秦的寓言故事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故事性和趣味性,这些都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和素材,因此它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重要源泉。寓言大多以讽刺为手法,针砭时弊,初读觉得荒唐可笑,但读后却发人深省,所以说寓言有着揭示道理、鞭挞劝诫的目的和作用。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揠苗助长”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大多采取集中手法,指斥现实生活的荒唐可笑,这对后世的讽刺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寓言大多以虚构为手段设置故事情节,对小说创作有重要启发。如《庄子·秋水》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故事,揭示了人在宇宙苍穹间的微小这一主旨,从而告知人们遇事待人要谦虚谨慎,切勿妄自尊大。而小说的虚构与此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寓言故事不但具有讽刺性、幽默性,还颇具趣味性。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拟人化了的事物。例如,河伯与海若在寓言中成了能进行哲学探讨的“哲人”,以无知喻有知。再如《狐假虎威》中,它的主人公是能和人一样思考、说话,甚至比人更加狡猾的动物。而小说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情节,来引发读者兴趣,从而达到其寓教于乐或其他的目的。由此可见,先秦的寓言故事与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小说的形成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更是小说发展的重要渊源。3.精彩绝伦的秦汉散文先秦两汉的散文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展现各自特点的同时,其艺术手法也给小说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以及描写政治和军事斗争等方面。在诸子散文中,如《论语》就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子路的率真直爽,冉有的自信中带有谦虚等。在杂文中,如对“荆轲刺秦王”故事的描写,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更渲染了气氛,奠定了全文悲壮激昂的基调。这些手法的运用,实在与小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又如关于“勾践灭吴”的故事,既有历史的性质,又有小说的特点,开历史小说的先河,起着由历史到小说的过渡作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秦汉历史散文对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明清繁盛的长篇章回小说,有着巨大乃至直接的影响。史传的编年纪事、纪传的方法格局,成为长篇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发端。《左传》中《晋公子重耳出亡》,记叙了重耳流亡在外十余载,游历八国。在长期的漂泊和磨炼中,终于由一个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的贵公子蜕变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家。这些描述远比单纯的史传要曲折和动人得多。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突出蔺相如的形象时,选取了完璧归赵和将相和等重大事件。其中完璧归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贞爱国、智勇双全、不畏强暴、娴于辞令的外交家形象,而将相和则表现了他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大局为重的政治家气度和风采。从这里我们似乎也可以寻到小说的痕迹。值得一提的是,秦汉的历史散文在描写战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后世小说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提供了借鉴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左传》,其作者从来不为战争而写战争,而是从战前开始交代双方的政治背景、外交活动,以此预示最终战局。如《晋楚城濮之战》中君臣定计、部署备战、决战序曲均安排得丝丝入扣,环环相连。通过交战双方的此消彼长,宣布最终战果。这种叙事手法,对后世的长篇小说,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有着巨大影响。此外,秦汉的历史以虚补实,以合乎逻辑和现实的猜想假设来补充不完整的史实,这给中国古代小说虚实相生、寓实于虚的创作手法提供了范本。这一时期的散文,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手法上,都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称其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渊源实不为过。P5-14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史话:小说史话(彩图普及丛书)》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发展史,唐诗、宋词、元曲如三颗璀璨明珠,闪耀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里,但小说却很少被人提及,难道小说针对如此难登大雅之堂吗?中国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它是何时开始兴盛起来的?让《小说史话》为你揭示这些文学史的谜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明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