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谈21世纪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李四光 等  页数:122  字数:76000  

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钞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6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技文化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计划出版约1000种,分辑出版。自2004年以来,已先后出版四辑,每辑约100种,分精平装两类。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将“中国文库”第五辑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辑推出,主要收选民国时期原创性人文社科类名著。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基础,并邀约其他数十家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立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扬光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内容概要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题辞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周年的时候
桥梁远景图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滩上的家乡
音乐世界
让自然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
医生的好助手——能干的细菌
化学纤维的灿烂远景
地球上将没有寒带
叫天听话
无线电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业的壮丽前景
半导体的将来
电子科学技术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明天的电影
海上旅行
未来的飞机
旅行在明天
新时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时代
人类衣着的美好前景
在新兴的城市里
未来的房屋

章节摘录

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    沈昭文    这是2049年,一群孩子在出神地听着老师讲述前一个世纪的情况。老师说:    “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大不相同,很多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那时绝大部分的地区种着‘庄稼’,其中有的是水稻,有的是麦子、玉米、大豆、棉花……跟我们现在长满了花果的田园大不相同。”    老师每讲到一种“庄稼”,教室的电视屏上就出现一幅幅布满了水稻、麦子、玉米的田野景像。    “为什么那个时候必须种这些东西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以及以往的很多年代,人类的食物完全依赖着动物和植物。他们不得不经常地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在前一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们在农业上摸索出了一套丰产的办法,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从此我们就不愁农食,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开端,尽管我们在此后完全用机械代替了农业上的手工操作,节省了很多劳动力,但并没有能够摆脱对于农产品的依赖;尤其是在食物方面,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吃的还是动物和植物。”    “老师!那时候的人,是不是像动物园里的老虎吃鸡一个样,咬得鸡呱呱地叫?”一个大眼睛的孩子站起来问。    “不完全是那样。”老师说,“那个时候,人们先把猪啊、牛啊、羊啊、鸡鸭啊……宰杀了放在市场上供应给大家,此后还要加料煮熟了再吃。”    鼍是的,我爷爷说过,他吃过这样的东西。”一个叫小牛的孩子抢着说。    “多么奇怪的吃法!”另一个接着嚷。    老师继续讲着:    “人类像现在这样生活,还不过是本世纪的事情。在20世纪的末期,我们开始住在不用木料盖的房屋里,穿着全部由合成纤维做的衣裳。到了21世纪初,由于生物化学家和化学家的努力,人类第一次掌握大规模制造蛋白质和其他复杂物质的方法,开始在工厂里用简单的原料,像空气、水、碳一类的东西来制造食物。最初,这些食物是搀和到天然食品里用的,因为那个时候制造的食物,还不能符合美味可口的要求。但是这些缺点不久就都改正了。现在我们不但能够模仿天然食品,而且还能生产一些比天然食品更完美的东西,像上星期刚出厂的248号浓汤,是特别为孩子们制造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你们吃过没有?”    好几个小手同时举起来。有的说,很喜欢这种汤;有的说,味道很好,就是太浓了些,冲稀些更好。忽然一个响亮的嗓子抢着说:    “爸爸前天告诉我,他们的厂里正在设计一种随身带的食品制造箱,可以在旅行的时候用,随便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制造食物。他说要赶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你们看,我们的时代多么幸福!真像是神仙的世界,要什么就有什么!”老师接着说,“说到神仙,就使我们想起,在大约两百年以前,剥削阶级中还有人在求仙问道,想要长生不老,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吃的丹药太多,中毒致死。最近几十年来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长寿。早在20世纪末期,传染病如结核、麻疯和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已经从中国土地上消除了;就是那可怕的癌症,也已经给我们搞清楚,可以预防,即使发生了,也可以控制。还有各种先天性的缺陷症,很多不仅已经知道它的起因,而且可以补救,有的甚至可以根治。另外,一些促使人们衰老的病变,可以推迟,像我们学校里谢老师那样一百多岁的人到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上一个世纪里,能活到九十岁已经是难得的了。    “我们得到这样的成绩,主要是依靠最近一百年来我们在生物学上很大的进步。我们很清楚地了解了生物的规律,同时我们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例如,我们现在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人体有哪些部位不正常,并且可以准确地断定不正常的原因,进行治疗。这就是说,现代的——21世纪的——诊断学,不需要再用从前那种可怜的半猜半摸的检查方法,治疗起来,也不需要使用那些令人感到痛苦的器械和药物了。    “有了这样灵敏的诊断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合理的预防。在没有传染病的今天,最容易发生的是各种不平衡症。因为我们身体里经常进行着很多活动,很多变化,它们互相影响着,必须配合得很好,如果配合不当,就会引起失调,好像生产上不协调会造成障碍一样。”    “啊!我知道了!”一个小胖子忽然嚷起来,“那天大夫说我的身体里缺少了什么东西,因此容易堆积肥肉,他说这是一种不平衡病,要给我做调节治疗。”    “对啦!”老师接着说,“调节治疗,这就是现代的预防治疗法,应用了这些方法以后,我们得病的机会就非常少了;除了一些意外事情,任何威胁我们生命的东西都不存在。我们虽然不能阻止自然的衰老,但是已经能够使衰老延迟,延长寿命了。”    P30-36

后记

这本书原是在1959年出版的,当时深受广大少年读者们喜爱,曾多次重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被诬蔑为大毒草,禁锢了十多年。    自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读者和教师纷纷来信要求重新出版。    现应广大读者要求,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我们重新修订出版了这本书。    十多年来,世界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当年科学家们所幻想的,有些巳成为现实;有些科学项目又有了新的发展。因此,在这次修订中,作者已作了补充修改,增添了新的内容。但如李四光、梁恒心和郭沫若等同志已先后去世,我们照登了他们的原文和题辞,以示纪念。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这本书可能还存在不少缺点,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少年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1978年10月

编辑推荐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科学家谈21世纪》是1959年国庆节前,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等25位著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一部科普作品集,首次出版后又多次修订再版,是一部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科普名著。本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家谈21世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