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漂流

出版时间:2012-1-3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山水社/主编,刘鉴强/撰文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为消失中的河流    我从小生长在黄河边,傍晚常常到河边去玩耍,每次都赖着不想回家,直到落日的余辉在宽阔的河面上散尽——这是我对河流最初的印记。20岁不到我便开始在中国西部的山野里奔走,研究野生熊猫、做自然保护项目……爬山涉水成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和山水的关系犹如肌肤之亲。水尤其是可爱的——从森林厚厚的植被中涓涓流出,汇集成林间跳跃的小溪与山谷中如镜的水面,总是让人的目光流连不已,心情也随之柔和清朗起来。每探访一处新的密林和山谷,就像结交了一个新的好友。然而和水真正的亲近却是2009年4月在金沙江的漂流。    这是一次集探险、科考和环保为一体的历程。来自学术、企业、环保、媒体、探险等不同职业、背景和年龄的29人,聚齐云南丽江,在中甸香格里拉县的大具下水,至宁蒗的阿海上岸,在野外8天,漂程140千米。大家把各自平时的身份和责任暂时搁置一旁,白天逐浪而行,晚上露营岸边,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拥有的是整个大自然——碧水与白浪、深峡与峻岭、阳光与沙滩、清风与明月、与激流搏击的刺激,以及沿岸百姓的淳朴……人与人在一个单纯透明的世界里赤诚相对,感受到的只有彼此间的温暖和友爱,激发的是对灵魂的涤荡和真诚的反思。现代化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乌托邦,让人们的紧张和焦虑得到释缓,重获灵感和激情,哪怕是短短的8天。    然而美好很快就被粗暴地打破:金沙江中上游至虎跳峡,一个一库八级水电开发项目正在大规模展开。在梨园,水坝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投入建设,江水泥沙俱下,天空黄沙弥漫,当地的少数民族村民已经收到云南省政府要求移民搬迁的通知。在阿海,我们不得不因为江段截流而停止漂流上岸。而事后我们得知,阿海是又一个“未批先建”的水电工程项目,一旦阿海蓄水,我们漂流过的险滩、地质遗迹和村庄将美景不再。一年之后,我们又调查了在阿海上游汇入金沙江的支流水洛河,因为这条河在阿海的环评报告中被指定为受水坝影响鱼类的替代生境。但是我们吃惊地发现,早在阿海之前,美丽如画的水洛河已经规划和开建了11级水坝,随着水电开发修建公路,首先带来的便是无序的金矿开采,这正严重影响着这条河流的生态环境。而所谓阿海水坝的替代生境,则是不堪一击的妄言。    漂流回来的心情是沉重的。金沙江固然拥有令人垂涎的巨大水能资源,但河流绝不只是能源——她更是养育两岸和下游人民生存的资源,是长江特有鱼类和水生生物栖息的生态系统,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迹和自然景观,也是承载多民族文化的媒介。能源也许可以从别处获得,而景观和物种一旦消亡则无法重现。像金沙江这样,用不可替代的自然遗产和人们长远的福祉来换取能源,究竞是不是正当?是不是值得?谁有资格来做此评判?金沙江是中国河流的一个缩影,也是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发达国家对水坝修建利弊的反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无为”需要智慧,人类需要这样的智慧。    从金沙江漂流回来,每一个人都毫无悬念地成为河流保护坚定的拥戴者和践行者,因为那里的山山水水已经成为我们精神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我们今天难以改变金沙江的命运,但是作为亲历者,我们希望把自己在这条河流上的经历、碰撞、感悟和见证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于是便有了这本关于金沙江的故事。——吕植2011年9月20日

内容概要

那年四月,他们通过漂流,读懂一条美丽的大江。
本书讲述2009年4月,王石等人在金沙江几日的漂流故事,并补充地质、环保、人文等领域相关内容,成为一本丰富而完整的漂流日记图文书。让读者了解漂流,了解中国河流的真正价值。

作者简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是中国本土的自然保护民间机构。“山水社”是山水组织的跨界交流平台。通过在山水自然中行走,打破常规的交流,交换真意,从而在享受美好自然的同时,用心回报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刘鉴强:国际媒体“中外对话”中国总编辑,原南方周末记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他的《虎跳峡紧急》对保护虎跳峡起了重大作用。他著有《天珠——藏人传奇》一书。2006年12月,《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对他做了长篇报道。

书籍目录

序言
漂流人物
漂流地图
漂流缘起
虎跳峡紧急
祭酒,长漂
你为什么来漂流
第一次下水
文大川的漂流故事
涉险“麻风滩”
我为河流而生
遇见施工者
王石落水!
王石:探险让我活了三辈子!
集体是什么?
上天挑选的婚房
翻船“喇叭口”
为金沙江做些什么
再见,金沙江
代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大家坐在沙滩上,顶着烈日,以自由轻松的方式召开这个“漂流论坛”。孙姗说:“对不同的人来说,这条河激发的是不一样的情感。但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乡情。这个‘家乡’不一定是你出生的地方,它也许是你长大的地方,也许是你求学的地方,也许你觉得它是你的归宿,你属于这里。这次我们特别邀请了住在江边的葛全孝大叔,来跟我们分享江边的老百姓对这条江的感情。”葛全孝粗粗壮壮,个头不高,但声音高亢。他给大家讲起江边老百姓的故事:我是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吾竹村的,我读过一些书,有一些在外面工作的经历,但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虎跳峡建坝这件事,是我们家乡出去工作的萧亮中告诉我的。我后来参与一些民间组织的学习,了解了大坝移民的信息,学习了《三峡移民条例》。萧亮中对其中有一条最有意见,那就是“农民必须服从国家的整体安排”。后来我参加联合国的一个大会,对国家能源局一位领导说:我们村民有村民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规定,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水电是市场开发,可以利用国外的资本,也可以利用私人资本,并不是国家专营,为什么不把当地移民看成是开发的经济主体之一?移民为什么一定要搬走?如果由水电公司来安排,应保证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有发展前途,但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所谓“搬得走、稳得住、能发展”都变成了空话。但水电公司根本不把当地10万老百姓放在眼里。2006年3月,他们招呼不打,信息不给,就来蛮横地勘察,并威胁老百姓说:“你们废话别说,赶紧找地方住去吧,明年你们的家就在水底下了。”老百姓生气了,把一些工程人员扣了起来。后来水电公司来跟我们农民对话,承认错误。他们来做这么大的工程,地方州政府不知情,县政府不知情,乡政府不知情,村委会不知情,老百姓更不知情。但承认错误有什么用?他们还是未批先上。水电利益集团的势力很大.大到地方政府官员都有很大压力,有话不敢讲,有屁不敢放,有意见不敢提。我们给国务院写信,表达我们的意见。地方政府对虎跳峡建坝的问题也重新思考,十七大以后,依据科学发展观,尊重老百姓的意见,最后决定,只要当地大多数群众不同意,政府就不做建站决定。当地老百姓和很多政府官员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一个说法了。但大家这次漂流也会看到,水电公司仍没有放弃,有几个水坝已经非法动工了,有些百姓已被迫搬迁。

后记

我们有必要和读者交代这段深植于我们记忆中的江河现在的命运。    漂流之后,虽经大家共同努力,以文字照片影像多种方式多方游说,但仍无力挽回梨园和阿海水电站的建设进程。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施工,直到2008年才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的梨园水电站,在我们漂流一年多以后,于2010年下半年截流,进入坝体的施工。    无独有偶,从2009年4月漂流到现在的两年多内,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也一再登上中国环境新闻的头条。    2009年6月,国家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另外两座电站——理由是“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关会议上指出: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杜绝大、小公司‘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现象,尤其是西南地区,那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保护压力最大、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开发中,必须结合流域开发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结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根据环评审批文件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的环保工作。”    同年,两座电站低调地“补上”了相关手续,继续施工了。其他电站更是以争分夺秒的态势,抢时间催进度地赶着提前完工。金沙江中游规划的一库八级水电站,除了虎跳峡(龙盘)因为过于敏感尚未上马,其他7个大坝都已经在施工中。      漂流之后,我们也一直以民间机构的方式参与梨园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法律程序。山水、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自然之友等机构共同参与梨园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程序。2010年10月,我们终于收到了施工单位的答复,对于我们提出的梨园电站违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龙头水库方案不定(葛全孝说的领导答应他们绝不上马的那个水库)便开始下游电站施工,淹没与影响虎跳峡和虎跳石等著名景观,影响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鱼类繁殖等进行说明。这些答复顾左右而言他,实难令人信服,然而其时,当地的观察者告诉我们,梨园电站已经截流。我们参与的“程序”真的只是程序而已。    为示郑重,2010年底,在向环保部提交对“梨园水电站公众参与答复”的回复时,我们在封面信中写到“金沙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有着世界级价值的河流,开发金沙江是关乎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理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对可能带来的环境、社会、地质等影响进行综合的评价,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和考虑匆忙上马。”    当然,这些,面对已经截流的大江,只是挽歌,金沙江已经“大势已去”。可以说,虽然我们的漂流队伍不乏实力,群情激昂,之后也积极跟进,但是对于改变金沙江的命运,并无实质作用……    和编辑讨论书稿的时候,我一直建议登出一组照片,内容是我们在美丽的河滩上,米哲和Peter Winn为我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使用厚厚铁壁的DutchOver,烧炭,用小树枝生了火,烤出的蛋糕上用事先准备的奶油写字,星空下,大家头灯照射着切蛋糕、生日歌和祝福……编辑说:咱们讲的是一个环保故事,登这组照片是不是显得我们这个过程过于娱乐,不够庄重。可是我难以向读者们解释,这些记忆,在金沙江上的那些枕着江水的声音入睡的日子里,即使想到后来这些河段的命运,却并未让我感到绝望和悲伤,似乎大自然治愈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也采访了曾强、牟正蓬和曾天依,问他们漂流结束两年了,有什么变化,适逢要祝贺曾强和牟正蓬的儿子兔兔刚刚过了百天。他们说:  “漂流旅行当时的使命感很强,遗憾的是当时的使命没有实现,梨园和阿海都按部就班地在建。也不能说漂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但是现在有了儿子,总会想,兔兔们长大了,中国还有多少自然遗产可以留给他们这一代。我们年轻的时候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现在故地重温的时候都是在感慨和叹息中完成了旅行。雅鲁藏布江的上游又在建坝,原来的秘境也会消失。看起来不只当时的金沙江的使命没有完成,而且又有更多地方都消失了。我们当时希望通过关注公益的人士参与,呼吁改变已经进行的事情,难免急功近利,也没有取得实质的结果,但是不能抹杀活动的意义。当时十岁的天依‘偶然’参加了旅行,在她心中种下了种子,对她影响很大。最近天依在学校,自己完成了一个多媒体作业,讲她理解的环境的变化。等天依们长大了之后,很自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记得我曾经问起一位美国的同行,关于他观察到的中国环境工作有何不同。他说,大家都非常勤奋努力,也非常执着于取得“成功”,但是很多人没有时间去爬爬山,看看河,因为工作太紧张了,要打的“仗”多得打不过来。他说,一位早年保护美国西部荒野的作家Edward Abbey曾经说:仅仅捍卫土地是不够的,可能更重要的应该是去享受它——趁着它还在那里。    行走在中国西部的山水之间,看到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稳定等原因,惯性地无意识地找到破坏的理由,令最后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消失。环境危机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反思和运动,抵抗污染,爱护动物,保留自由流淌的江河。然而,治理、恢复、拯救的脚步,似乎永远跟不上破坏和消失的速度。希望在哪里呢?    很多人说,希望在下一代人,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我觉得,希望在每一个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使命”也并不是保护金沙江,而是重新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人在现代社会的焦虑中,只有在自然的怀抱里,才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内心,看到个体和大自然的连接,摒除自大,重获内心真正的平静,并获得绵绵不绝的力量。拥有这样的力量,无论是守护自然,抑或抗争不公,创造更美的世界,那出发点都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怨恨和自我炫耀。到那时,真正的改变才是可能的。    印度著名作家阿拉达蒂·洛伊(Arunidhai Roy)说:另一个世界不光是可能的,而且她正在到来。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等不到看见她的那一天,但是当尘嚣渐隐,我屏息倾听,我可以听到她呼吸的声音。我们籍以此书和读者分享:在金沙江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到了这声音。                                                          孙姗                                                    2011年10月31日

编辑推荐

《漂流中国:最后的漂流》编辑推荐:一次漂流探险,改变一种人生。他们做到了,你呢?漂流队员:王石(万科地产董事长、探险家),邓中翰(中国王程院院士),曾强(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吕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北大教授),刘鉴强(“中外对话”中国总编辑),文大川(美国漂流专家),杨勇(横断山研究会会长)。八天八夜的金沙江漂流,动人心魄的亲历笔记。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2007年4月于北京成立,是中国本土的自然保护民间机构,致力于以根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自然保护实践,推动中国走向生态公平的拐点。山水基于科学,在中国西部生态尚存完好的区域开展实地工作,通过保护自然创造价值,为当地乡村社区带来福祉。并与政府合作,示范生态、经济、社会平衡的新模式;通过来自实地的宣传、产品、参与,将自然保护与中国主流社会连接,获得社会支持,并以有效的保护行动,吸引中国社会对于自然保护的更大投入与长期支持。“山水社”是山水组织的跨界交流平台。通过在山水自然中行走,打破常规的交流,交换真意,从而在享受美好自然的同时,用心回报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漂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0条)

 
 

  •   最后的漂流《最后的漂流》

    这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丛书系列作品,内容很精彩,这套书我看过《秘境不丹》《最好的时光在路上》都很不错,中国国家地理出手不凡,每本书都不同凡响。

    说到漂流,我也曾经在本地的浑河中参加过一次漂流,那是娱乐性质的商业漂流,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老人小孩都跟着漂,不管感觉真的很刺激,很浪漫。水流平静的时候,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人融入自然当中,美极了;一旦遇到激流险滩,马上就紧张了起来,划桨避开漩涡,冲过激流,小小的充气艇在浪花中颠簸,有几次还真的差一点撞上了岸边的悬崖,挺紧张的。因为漂流的人很多,所以在平稳的地方,就开始打水仗,互相泼水,虽然穿着雨衣但是身上还是都湿了,真过瘾啊!漂的过程中真的有船过激流的时候翻到了水里,然后到下面的回水区把船捞上岸,同去的一条船翻了,几位同事不会水,被扣在船下面,真挺危险的。

    这本书里面的漂流是在2004年,漂的是金沙江,因为金沙江上开始修建梯级大坝,所以被称为最后的漂流,其实漂的时候电站已经未经审批,违规提前施工了,他们的漂流最后就结束于一座已经截流的大坝根前。

    参加这次漂流的也都不是一般人,最有名的就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剩下的有企业家,有国外专业漂流人士,有学者,有关心金沙江开发的人士,有当地的环保人士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小姑娘。人员很多很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漂流,去亲身体验金沙江,并且通过漂流号召更多的人去保护金沙江,保护好这里美丽的风光,号召大家反对违规修建水电站。

    书做得很漂亮,里面的图片装帧都很美,通过很多图片,让我们这些没去过金沙江的人们,看到了金沙江的美丽,了解了漂流的乐趣,也看到了跟着这些人听到很多故事。

    说起这次漂流,不能不提到当年的漂流长江,当年美国人向中国政府购买首漂权,签订了协议,没想到会影响那么大,中国很多民众都很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的母亲河的首漂权让给美国人,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去漂,所以尧茂书孤身一人去漂长江。当然漂长江,其实就是漂金沙江,长江中下游都很宽阔,漂起来没有什么挑战性,就是三峡也没有什么难度,漂流长江重点就在金沙江。金沙江是一个充满野性的河流,漂流的难度非常大。当年中国人其实还不懂得漂流也需要技术,也需要好的装备,所以尧茂书在金沙江上遇到第一个难关时就牺牲了,很悲惨。然后四川队和洛阳队也和美国队叫板,加入了这次首漂的竞赛中,四川队、洛阳队都死了好几位队员,最后美国队遇到困难知难而退,这样这次漂流的竞赛就这样结束了。

    王石的这次漂流中,就有当年参加漂长江的队员,在漂流的过程中也讲述了当年的故事。尤其是其中有一位队员过生日,大家现场用最简单的工具为她制作了一个大生日蛋糕,真的很了不起!更让人惊讶的是,队员中有一对夫妇才结婚,还没有办婚礼,于是他们就为这两位新人准备了一次绝无仅有的漂流婚礼,婚礼很浪漫,很温馨,让人很感动。

    当然这次漂流并不是完整的漂金沙江,而是从最危险的虎跳峡下游开始漂,装备也都是最先进的,每条船都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的船长,所以安全上没有问题。通过书中的介绍,让我们更了解了漂流,更了解了金沙江,更了解了这些关心金沙江的人,也更清楚了,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来一条美丽的金沙江,我们今天能不能把它保护好,然后完整的交给我们的后人呢?漂流是在2004年,现在那些梯级大坝已经陆续建成了吧,只有虎跳峡因为太敏感而得以保留。也许为了发展,我们现在的确需要更多的能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是公司,是政府,而金沙江边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等待他们的是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去往他乡。

    最近看这期《科技新时代》上面介绍的是美国为了拆除水坝,而进行了新的发明。拆除大坝并不是炸掉了事,那样对环境的破坏太大,现在的最新技术是用浮船一点一点拆除,让水一点一点下泄,通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拆除一座大坝,这样虽然花费更多,但是却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我们光计算了水能够发电,却没有计算因为发电,我们损失的环境价值几何!总有一天我们会重新计算这笔账,看看到底是赢还是亏。
  •   “读水”,是野外漂流的一个专业用词,指的是对将要飘过的地段水面进行观察,分析,以选择最合适的漂流路径。我这里所说的“读水”,如此,又不仅如此。

    我在水边出生,也在水里长大。湘江河依村而过,缓缓北流,夏天清瘦而明净,冬天深沉而温热。傍河取水洗衣,下河游泳摸鱼,可以甩瓦片打水漂,挖泥洞追螃蟹……这是我童年生活的全部记忆,快乐和幸福,是悠悠长长的主旋律。包括我自己,没有人会想到,如果没有这条河,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因为,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是的,很多和我一样在水边长大的人,不曾认真地读这河,读这河中的水。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间发现,河里的水不再洁净,我们的孩子们再不能下水嬉戏,而我们也要深深地掘出地下水来饮用;直到某一天,随着季节变换,起落有致的河水忽然暴涨,淹没了那河滩,码头,还有田野,我们终于收起最后一缕目光,失神地调转头来。此时,我们似乎依然没有好好地读一读这河,读一读这水。我们或许只是“理所当然”地“明白”:生活好了,工厂多了,污染似乎不可避免;要求高了,用电多了,筑个大坝发发电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当时间过去,会留下最真切的现实:2004年,中国成为水电第一装机大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它的3倍,就是要达到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倍,这样,我们西南的江河,包括雅鲁藏布江,几乎都要被“改变了容貌”。我记忆里的湘江水,2011年在长沙段曾“消失不见”。

    读水,读水中的鱼虾,读水边的风景,读水域边的文化,便知道“人世间的奇迹,都在水中孕育”,便会懂得,珍惜和保护好一河水,是多么地重要。杜甫说:“国破山河在。”今人却问:“山河破,国何在?”蜗居城市的人,难得“读水”,更是难得感知,那一河河山水的逐年“破败”,是多么地让人痛惜!

    知之甚爱之切。这中国人的道理,美国人文大川(Travis Winn)理解得似乎犹为深切。这位漂流专家,2000年开始到中国漂流,组织“漂流中国”,为的是:“我一直期望能带更多的人到金沙江上来,来认识她的美,来保护她不受到伤害。”是的,只有真正身临其境,登山读水的人,才能细腻贴切地理解一河山水的真正价值和内涵:那河岸一曲曲柔美富饶的梯田,那一世世宁静和美的民居,那一弯弯淳朴美丽的村落,那一尾尾自然活泼的江鱼,那一壁壁独特珍贵的岩石,那一段段悠然宁静的时光……自然、生态、民生,和一河山水息息相关。如果你到过那里,你不会容忍她就这样被淹没,从此了然不再相见。

    “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文大川如是说。而我想,这“探险”不仅仅指的是野外漂流,更是涵盖了不同形式的“读水”,和江河沟通,听山河诉说。认识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会由衷去保护那一河山水。中国的“山河破碎”,一方面有着国家目光和行政监管的问题,更大的原因则是国民的“自然情怀”尚待觉醒。美国有经济学人论证,如果将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交给迪斯尼公司打理,一年不知道要多赚多少个亿!但美国没有这样做,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国人不会同意!

    中国人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我们自认为不会输给任何一国人。而在近年来“做大城市,做空乡村”的风潮中,我们遗憾地偏离了我们的情怀和目光。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大河(长江)几断流。有外国游人来到长江,惊问:“这就是你们的母亲河吗?为什么这么脏?”母亲河,我想不是一个用来骄傲的名词,河,是我们的母亲,生育养育我们的母亲,这该是“读水”最基本又最深层的意义。爬山也好,漂流也好,远足也好,都是贴身自然,贴身生活的切实行动,我们“自然情怀”的觉醒,也能由此触发,形成绵绵不绝的力量。

    读完这本《最后的漂流》,我内心无法平静。王石、吕植、曾强等一行人的“读水”历程,让我回想起依水而居,数着星星入眠的美好童年,也让我反省这些年走得太远,未曾回馈给山河以关切的目光。一位早年保护美国西部荒野的作家Edwand Abbey曾经说:仅仅捍卫土地是不够的,可能更重要的应该是去享受它——趁它还在那里。《最后的漂流》中所记载的那段历程,如今已经成为绝响:金沙江“一库八级水电站”,其中七个大坝已经在施工中……

    去吧,去漂流,去“读水”,去读懂身边那越来越珍贵的美丽。


    ***
  •   “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封面上的照片非常惊心动魄、摄人眼球:陡峭险峻的岩壁,惊涛骇浪的激流,显示出这是一段峡谷激流,激浪中一条小小的皮划艇,上面一位勇士正用力划桨冲上一个浪头。书名“最后的漂流”也引发读者的疑问:为何是最后的漂流?封面上非常显眼地用红色标注着“中国国家地理”,于是这个红色标签又可以给读者一个保证:中国国家地理出品,必属精品。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全书用8万字,非常多幅精彩的彩色照片来讲述了一群人用野外用8天的时间来漂流了金沙江的140千米流域的故事。这一群人,来自学术、企业、环保、媒体、探险、学生等不同职业,来自不同的国籍,年龄从64岁到12岁。他们当中有从未参加过漂流的12岁的孩子,也有热爱登山等极限运动的著名企业家王石,既有60多岁的老学者,也有专业探险的探险家。他们因为简单的目的聚到一起,通过漂流的形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精彩。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用一段漂流的故事来讲述探寻漂流的意义。当听到住在金沙江岸边的村民说就要开始修建大坝了,水电公司的人都来测量了,几个外国人先后听说了,就坐在那石头上放声大哭。并且积极筹备组织了有中国人参与的在这条河流上的漂流,就是为了做这个非常艰难的环保事业,就是为了拯救这条河流。但是就像书中的参与漂流的12岁小女孩所说的:就算把要修建大坝的那些官员带来亲自漂流,可能也改变不了他们要破坏这条美丽河流的决定。但是,他们仍然要去漂流。就是为了在被大坝蓄水淹没掉那些美景之前,去感受、去记录、去拍照,把那些即将被淹没的景色努力地留存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里面的文字非常的精彩,里面的照片非常的漂亮。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默默地为这个世界保持一份纯净而努力奔走疾呼的人,可以看到探险家们用非常专业的漂流技术与河流做亲密接触。原来探险,也是很有环保的意义。因此,可以理解书中扉页上的那句话了:你的探险可能会拯救一条河流。可惜,书中最后还是说,金沙江被截断了,大坝已经在修建了。唉,青山仿佛还在,绿水是否长流?
  •   《最后的漂流》(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中国国家地理”出品,图文并茂,品质精良。题目有些悲情,一天时间读完了。从尧茂书的长江首漂到以后的雅鲁藏布江漂流,到这次2009年的漂流,中国的漂流探险科考事业在不断进步,并取得成绩。

    曾在《户外》杂志看过一位重庆的大学教授写的漂流金沙江的经历,是我终身难忘的好文章之一,也看过美国电影《狂野之河》,知道漂流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样的漂流人生,虽暂不能,心向往之。

    参加漂流的人士来自各行各业,且都是精英,因此这本书的开放视野、环保意识和人生哲思,比一般的著作要深入人心得多,因为这里面有认识的变化,有不同的视角,有激烈的争论,还有浪漫的婚礼,更配之以难得一见的精美照片(这是国家地理的强项),让读者看到了中国那鲜为人知的大美,以及功利与环保的尖锐冲突。就像书的封面所说:“一次探险,改变一种人生;一次漂流,拯救一条河流。”这里改变的并不只是漂流者的人生,拯救的也不只是一条河流——如果有更多人看到这本书的话。
  •   在读这本书时,我不时地想到一个问题。我常常会做梦,梦到自己童年时的旧居,宽敞的院子里荒草萋萋,我总是渴望回去,却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前两年我终于没有忍住回去探访的好奇,但见那里路不在,山不在,家园不在,无情的楼宇们蛮横地霸占了我的童年,将记忆摧毁得遍体鳞伤。
    我不知道说这个世界有点儿疯狂是不是过分,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再也没有童年与故乡的一代,一切都被高速前进的时代抹却了,如果你忍得住不走回旧时的故乡,那么你的故乡或者还能永生,但你一旦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你便会发现,沦陷是如此难以避免,新的城堡不能代替旧的家园,你已无家可归。
    就像这本书一样,虽然这些环保人士竭力试图阻止,但终归挡不住贪婪与短视的人类的步伐,一座座疯狂上马的水电站终于还是将美丽的长江撕扯得失去了几千年的风光,人类的记忆永久消失,宝贵的精神财富再也没有落足的栖息之所,多少年的自然财富从此断流与哭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心中是有那么一点儿疑惑的,是因为对于漂流的意义的不甚理解,但是读完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心灵的另一个视角,不仅是理解,更沉重的是疼痛。多少人被城市的麻木已忘却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于是这麻木不断漫延,误以为一切都与已无关,误以为山水保护是自己能力所不及,倒不如不关心。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人类今天的贪婪与麻木,将带来祸患无穷的明天,多少人已经不愿去想,失去了希望?
    漂流绝不仅仅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冒险,它是更多人心中的如锥如刺的痛,是对滚滚而来的车轮却无力阻止的悲怆,它想借着自己对它最后的瞻望而给更多人以呼喊,以力量,哪怕只是最后的挽留。这挽留有血般的鲜艳,有泪般的嘶喊。
    是的,假如你见过它,你便再也不会遗忘,假如你接触过它,你便再也不肯伤害它。大自然便是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可是却总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更多人的利益。
    书上说,一次漂流,可能拯救一条河流。但是我们无奈地得知,他们没有拯救成功。当初的豪迈,几年后却只能报以深深的一声叹息,这份无奈,我们又如何不能体会?除了叹息,面对大自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看完这本图文并茂的与漂流、环保、公益、社会有关的书,心纠的慌。
    不仅仅是对虎跳峡的境况感到担忧,更是为国内及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忧心忡忡。
    平凡的我们,能做什么?
    渺小的我们,在内心为这些敢于阻止敢于揭露黑幕与真相的勇士深深致敬之外。
    能做的只有从身边小事入手。
    不再无视或无节制的浪费淡水资源,不再人为制造环境**,培养并严格约束自己的节约意识。
    不仅仅是节约金钱,更要节约能源。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自然的是最美的,尤其是大江大河自然生态的环境。越来越多的河流被截断,肢解,当地人民搬迁,河里的鱼类繁衍受影响。我们应该关注,应该有呼声。
    书中委实的道来一段壮美的西部金沙江漂流往事,但穿插了当年杨勇老师长漂的事,惊心动魄!好书推荐好朋友看!
  •   书还没到手,具体写什么内容还不知道,但却对书中描写的漂流旅程略知一二,因为朋友便是其中一员。
    金沙江很美,两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很美,希望这不是最后的漂流,希望更多的国人参与其中,体验中国大江大河与生命中的宁静与美妙。
  •   一本关于漂流探险的书,更是一本倡导环境保护的书,书中有对沿江美丽风景的动人描述,有对这美丽风景即将逝去的惋惜,看后更令人惋惜的是一群中国当代社会的精英也阻止不了的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我们究竟会留一个怎样千疮百孔的家园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希望这本书能激励更多的人关心我们的环境,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   读完此书,深深感受到保护我们的美丽河流,爱护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景,多么重要。让漂流不再是最后一次。
  •   好书!平淡的语言读过后却觉壮怀激烈。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的拥有财富,有的拥有权位,也有的只是平凡的人,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汇聚,为了一次最后的漂流。
    水坝终于还是建了,所以这次漂流成为永恒的纪念。令人感动的不是漂流中的风景,也不是漂流中的风云人物,而是这一次漂流所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有些事,虽然还不被人理解,虽然未必立竿见影地为人们谋得福利,但总要有人做。好男儿不但要有勇气,还要有大爱,爱危险,爱挑战,爱自然,爱我们的江山与河流。
  •   第一次读有关漂流的书,真的让人有一种去漂流的感觉,哪怕不漂,能去走一走,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好呀,金沙江,去感受李白、苏轼的情怀。如果还有些金沙江地图插图就好了。
  •   个人感想:
    叙事体的写作方式,让故事很吸引人。
    我同时也学到了漂流知识,特别是救援方面的。
    我很向往这样的团队。
    为什么水电利益集团势力那么强大,可以无法无天?
    (破坏自然、破坏民生。违法也不怕法律制裁?)
  •   漂流一直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通过这本书,了解了很多东西呢!中国国家地理的书都很好!爱死了!
  •   最后的漂流,人类的发展进程将留下许多这么些“最后”。我们将无法享有这些上帝赋予的自然,只能阅读“最后”的文字了
  •   怎么漂流、漂流的刺激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漂流,保护长江是每个中国人该做的事。
  •   非常好看,图片印刷清晰,纸质也不错,内容丰富,让人感叹大自然之美,之险~
    非常适合旅游爱好者阅读,他不只是一部漂流小说,也是一种文化,旅行冒险者的文化~
  •   很好的一本漂流书籍,记录了一段豪情壮志的人生!
  •   漂流很刺激,跟漂流相关的书看了也很受用,更何况是我一直崇拜的国家地理的图书,力挺啊!
  •   帮同事买的他想了解漂流什么的
  •   漂亮,漂流。生态环境变化与资源开发的矛盾。也是以前就在图书馆看过了的。
  •   很多人说,希望在下一代人,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我觉得,希望在每一个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使命”也并不是保护金沙江,而是重新认识和发现我们自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只有在自然的怀抱里,才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内心,看到个体和大自然的连接,摒除自大,重获内心真正的平静,并获得绵绵不绝的力量。拥有这样的力量,无论是守护自然,抑或抗争不公,创造更美的世界,那出发点都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怨恨和自我炫耀。到那时,真正的改变才是可能的。
    印度著名作家Arunidhai Roy说:另一个世界不光是可能的,而且她正在到来。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等不到看见她的一天,但是当尘嚣渐隐,我屏息倾听,我可以听到她呼吸的声音。
    我们借以此书和读者分享:在金沙江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到了这声音。
    ——摘录自本书代后记,孙姗文
  •   中国还有多少自由流淌的河流呢?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吧,我们需要的是自由奔腾的大河,而不是受人为控制的湖泊
  •   用心体验,走向自然,加入环保
  •   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享受美丽的大自然。
  •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金沙江除了水电还有美景需要世人的呵护!
  •   图片很精彩,让人看到这些名人背后的探险故事。很有意思
  •   看了有想自己去探险的冲动
  •   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哎,设么时候也能这样呢
  •   人生的起落,勇敢的面对,当开心的,不开心的,降临,我依然努力得微笑,至少努力让自己微笑。
  •   虽然书还没到手,但是对“最后”二字很感兴趣,一定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   内容没什么特别,值得的是人文意义
  •   感觉有用的就是那本小册子
  •   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好,我都想去
  •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也不错
  •   受益!给人思考……
  •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思绪
  •   文字真实、图片震撼。
  •   为什么自己的家园要外国人来爱护?!多谢赤子吧,这是我们自己的家!
  •   图文并茂很给力!
  •   谁参加的无所谓,整个活动的意义还是不错的。文中代入感很强,值得购买。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长江
  •   根据自我的认知,所谓的漂流作为一种户外活动由来已久。尽管自己也曾跋山涉水地游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因为漂流活动中的险象环生,总让我会不由自主地放弃这个环节的旅程。只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惊险和刺激性,我个人对于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地怀着一份好奇和刺激。虽然自己可能不会去尝试挑战,但是我还是非常乐意去欣赏他人的漂流记录。毕竟这无疑也是一次文字上的分享和精神上的弥补吧!

    不过当我看到这本《最后的漂流》书时,我心底其实更有着一种想不通。漂流的前缀是最后。不知道书中漂流的人物遭遇了什么变故又或是发生了什么危险。但是,真正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其实更对于前缀的“最后”有着一种灵魂的震颤。不为别的,只为了如此精心设计的一次金沙江漂流。所谓的最后不在于旅途之上的人,而在于旅途之中的河;所谓的最后不在于旅途之上的风景,而在于旅途背后的河流际遇。金沙江在变化。漂流的河流之上有着新的人造工程出现。于是乎,这条漂流的河段也许在若干年后便再也无法如此畅通无阻地迎接新的漂流人员------事实上,这次旅行中的人们的确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如此有着重大意义的漂流活动。他们不仅真正地享受了一次最为真实的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人生经历;他们更是以其创建一个河流上的“乌托邦”。在大自然的面前,的确人人都实现了平等和风向。事实上,书中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的确非常完美地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漂流目的。而书外的读者更是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而去感悟着书中人们所经历的一切。最后的漂流,拥抱着大江,激情着体验。一切的一切便是在这样的漂流中展现于读者的面前。从参与漂流的人物介绍开始,到读到详尽的漂流地图,到了解书中人物漂流的缘起,到漂流的故事继续,到漂流中经历的落水事件----虽然自己只是这个漂流故事的阅读者,但是强烈的文字记载和作者挥洒自如的贴切笔墨让我的思绪也跨过屏障地一起见证了这样一个具有相当纪念意义的漂流全程。

    事实上,读着这样的一部作品很让人会发自内心地有所触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我们已经在越来越多地透支着地球母亲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江河湖海,山川河流,森林极地,天南地北-----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地球在遭受着伤害,而我们也时刻接受者自然给予我们的报复。如何寻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如何维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或许我们在阅读《最后的漂流》过程中,不仅可以品味些许的内涵和深意,而且还可以引发更多的深思和探究。我们人类在自然界究竟该何去何从呢?至少在这本书书,我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   关于旅游,我们有太多美好的向往,旅行更是对经济实力和个人意志力的一场严峻考验,在所有的旅行项目中,探险称为最,一直觉得有旅游特色的地方,一定可以是富足一方的,对于出行者来说就是放松和放血的过程,但从来没有想过一场旅行可以变得有除了自我满足之外的其他价值,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旅游价值观,原来旅行也可以是一场拯救地球自然的公益举动。

    此前关于漂流所有的印象,就是其他各地小景点举行的漂流活动,至今有着渴望却没有尝试过,据说很是刺激,但却没有料到会有书中这样的地方可以有这样一场漂流,在这本书中看到很多的名人去参加,还有年幼的孩子也跻身其中,真的很是动容,因为看多了知名企业家们放下工作去参加登山等各种探险活动,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就好像有的人会选择去寺院静坐来沉淀内心一样,其实,每一次旅行之于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可以净化灵魂,甚至改变人的一生,因为这样的一次旅行就是一次自我的托生,而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在这场漂流探险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力呢?

    任何挑战性的活动都是存在一定风险和危险的,漂流也不例外,很多人还对此前的漂流惨痛事件记忆有心,尽管已经过去了N多年却还是心有余悸,这本书在开篇也给出了很好的解说,因为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没有那么高,同时随书赠送的漂流手册也很实用,对于对漂流一知半解或者已经熟知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当然,在这本书中除了漂流的图片外,主要记录回望了漂流者们的漂流现场大事记和点滴,并没有对这里的美景进行过多的论述,但在照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份唯美,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可怜孩子等着人去疼爱,随着该地区多地区的大坝不断建起,它们,这般的美景也正在逐渐陷入消亡,在农村长大孩子一定都清楚的记得,儿时村外河流中的打闹嬉戏,如今,干涸已不见沟壑,可见,不保护不重视会让我们丧失很多美好的记忆,而这些资源亟待拯救,为了今天的我们,为了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

    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漂流除了自我升级外,还可以具有如此重大的社会意义。尽管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胆力去进行诸如此类的漂流,或者此生会与如此仙境和险境交臂,但还是想呼吁一下大众,如果你愿意,如果你有这样一颗温暖的心,行动起来,去拯救这些江河吧,原来你的一次漂流,就可以挽回一条江河,很值得。
  •   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是金沙江漂流的记录。对漂流过程和参与者都有详细地描述。
    最令我感动的是几位专业漂流者对自然的热爱。
  •   内容不算很丰富~有共鸣,环保寓意很深!
  •   没有机会出门旅游,在家看看书,过过干瘾也好
  •   不简单,值得一读。
  •   比实体店买便宜一些还可以
  •   说实话这可能使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系列我不太喜欢的一本,书的意图是通过一群户外漂流爱好者的运动,来拯救改善金沙江及其他中国河流的生存状况。但看了没有这种感觉,另外这本书文字一般,读起来不太吸引人。
  •   此书化妆的很人文,其实矫情。缺少对水、对漂流本身的感悟。也许漂是好漂,但书却是烂书,缺少了最起码的真诚和敬畏之心。
  •   little bad
  •   这本书,带给你的不只是阅读快感,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我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了什么,付出了几分爱?如果我们的爱多一点,漂流,就不会是最后一次。保护我们的美丽河流,爱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景,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也会回报给我们更多的爱。
  •   全书文笔一般,流水账一样的记述,除了几天的聊天内容和吃喝拉撒外没什么实质东西。不过也不怪作者,就是个6天的游记确实没什么可写。写作目的主要是想让人了解河流、保护河流,但写来写去总让人感觉保护河流就是为了开发旅游、为了漂流、为了刺激、为了玩。内容不多,图还可以,不值得买。
  •   图片和内容都喜欢~~~~~~~~~~~~~~~~
  •   买书的赠品都是高帅富,一般人就看看当了解一下野外漂流的知识
  •   很好的书,外公很喜欢
  •   微博一样的几句话,配上整页的图,也能凑成一本书,这行真不错。
  •   纸张的质量特别号,图画很多,纪实性的东西,还不错。
  •   因为环保,给个四星吧
  •   应该挺不错的,还没有仔细看。
  •   造工:纸不薄不厚,不会看到背面的字。普通平装。表面磨砂内容:几乎每页都有文字和大图片,好像是专业摄影师摄影的。 经常出现对话和图片... 阅读更多
  •   自然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   不只是一次漂流~值得品读!
  •   一次探险,改变一种人生;一次漂流,拯救一条河流!...一直感觉漂流离自己很遥远,抱着好奇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不仅获得了漂流的知识,同时也让我读到了人生,读到了更深刻的东西。值得购买的好书。...
  •   正版,值得收藏。继续购买
  •   中国国家地理:最后的漂流
  •   这个书很好,写的很好
  •   漂流是多么刺激啊
  •   活动时候买的,很划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