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刘宓庆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立意于开拓的一个尝试。作者力图继承古典和近代译论的历史功绩,摆脱其局限性,努力对每一个翻译理论课题进行符合观现代思维科学和逻辑学的科学证论,克服传统译论在概念定界中的内涵流变性,努力制订出重描写的翻译理论功能规范而不是规则。  本书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执教于厦门大学外文系,初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和台北书林出版公司印行。这是一本概论性著作,力求突出地显现翻译基本理论的系统结构及各理论项目的大体框架,不求阐释的周全翔实及例证的丰富多面。本书采取概论性体式还立意于抛砖引玉,希望引起翻译界、翻译理论界、语言学界、翻译教学界以及广大学术界的深入探讨,使我们能在充分利用当代科学发展的条件下,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建立起中国的当代翻译学,为人类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慰我们伟大民族的先哲。

作者简介

  刘宓庆(1939.11-)祖籍湖南新宁,北京大学毕业,曾在美国纽约周立大学研究学院主修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历任北京外语院校、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副教授及客座教授,并在联合国组织等任高级翻译。长期从事翻译实务及理论研究。  《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包括以下十一部著作:《文体与翻译》、《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新编当代翻译理论》、《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翻译美学导论》、《翻译与语言哲学》、《文化翻译论纲》、《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口笔译理论研究》、《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刘宓庆翻译散论》。

书籍目录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出版前言《当代翻译理论》第三版前言绪论0.0 概述:翻译理论的职能和基本原则0.1 翻译理论的职能0.2 基本指导原则0.3 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0.3.1 重描写,建立翻译理论的功能观0.3.2 重对策研究,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0.3.3 重视语际对比研究,为方法论提供理论依据0.3.4 重视对传统的审视,立意于开拓0.3.5 强调科学论证,摆脱主观主义的影响0.3.6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强整体性理论整合第一章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架构1.0概述: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1.1翻译理论的发展概略1.2翻译学的开放性1.3翻译学学科架构:内部系统1.4翻译学多维共同体第二章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2.0 概述:理论的基本模式2.1 翻译理论的对象性和对策性2.2 基本理论模式的依据和依归2.3 翻译理论必须重描写2.4 语义结构的核心作用及架构手段2.5 形式对应的功能观2.6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中的功能规范2.7 结语第三章 翻译的意义理论和理解理论3.0 概述:意义对翻译的意义3.0.1 概念意义3.0.2 语境意义3.0.3 形式意义3.0.4 风格意义3.0.5 形象意义3.O.6 文化意义3.0.7 意义的静态观和动态观3.1 语际意义转换的制约条件:所谓“翻译的标准”3.1.1 翻译的社会效益观3.1.2 翻译的共时观和历时观3.2 翻译的理解理论3.2.1 对翻译理解的原则指引3.2.2 理解与表现3.3 翻译的任务、特征和翻译者的条件3.4 翻译思想初论第四章 翻译过程解析:语际转换的基本作用机制4.0 概述:成果和过程4.1 语际转换与语言符号行为模式4.2 语际转换的语言文字结构机制4.2.1 语言结构层次4.2.2 语序规范及其变通性4.2.3 表意手段4.2.4 文字结构4.3 语际转换的思维调节及语感机制4.3.1 按习惯表达法调节思维4.3.2 语感机制4.4 语际转换的社会功能机制4.4.1 接受者因素(the Factor of the Receptor)4.4.2 文化因素4.4.3 语境因素4.5 语际转换的四种基本型式4.5.1 语际转换的基本型式及条件4.6 结语第五章 翻译思维简论第六章 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第七章 翻译的程序论第八章 翻译的方法论第九章 翻译美学概论第十章 翻译风格论第十一章 翻译的技能与技巧第十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编辑推荐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史学的、文学的地质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然伴随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轰隆呼啸,伴随被启明星唤醒的东方大地搏动,伴随旭日普照下亚洲腹地的蒸腾,风行于世;中国的理论已经从公元1500年以来的沉睡中苏醒,我敢断言,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理论的发展,就算美国、日本和西方其他角落里所有的“屠龙卫士”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一窝自不量力的蚍蜉,妄图撼动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  ——摘自:《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十一《四十年学术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