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的美丽读法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对外翻译  作者:徐磊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座高峰,那么唐代灿烂的文明便是缭绕在高峰上的云霞。在这些“云霞”之中,最美最引人注日的,莫过于唐代的诗歌。唐诗甚至让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亦逊色不少,文言小说的高潮唐传奇也比不上诗的广泛流传,而新生的词则更显得稚嫩。唐诗占去了唐代文学的大半光辉,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中国人在的地方,都会听到哪怕只是几句的唐诗。  唐代的诗人们,不单单是写诗,他们或慷慨高歌,或低吟浅唱,或在边塞悲凉地吹奏笛箫,或于田园优雅地抚弄琴瑟。他们高兴的时候,自日放歌须纵酒;他们忧愁的时候,抽刀断水水更流。他们是一群歌者,毫无顾忌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吟咏出一首首歌诗。而一首首唐诗汇集在一起,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组合成一曲唐诗的歌。  从唐初的六朝余韵,到唐风初成;从盛唐气象,到安史之乱带来的萧索低谷;从元和、贞元年问的唐诗中兴,再到风流晚唱——唐音一步步发生着变化,却不离唐代总的特色,那就是气韵上的华美,意境上的壮美,和情味上的优美,美得自然而健康。  在唐代诗坛灿烂的天空中,有着无数颗耀眼的星。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或张扬,或清高;或稚气,或成熟;或高雅,或沉稳;或刚直,或柔和……脑海中忽地闪m串串姓名,而望一眼他们的身份,却发现,竟来自社会的各个层次与角落,有皇帝与大臣,也有百姓与寒士;有贩夫兵士,也有闺中少妇,甚至还有罪犯……在这样一个诗的国度中,盗贼也会对诗人另眼相看,皇帝也时刻关注着诗坛新的活力。  唐诗受欢迎的程度,无法以量形容,因为它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宋人纵然反其道而行之,但没有唐涛,宋诗又哪里去找反模仿的靶子呢?虽然宋诗是建立起来了,更与唐诗一起在诗史上双峰并立,然而唐诗终以自然之美而更胜。  从古至今,文坛上涌现出大量解说唐诗的作品。无疑,有着悲喜与美丑、壮阔与萧索、太平与动荡等千万气象的唐诗,是备受人们青睐的话题之一。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对唐诗的印象,但每个人领悟的唐诗也绝不重复,恰如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现在,就让我们从唐诗的起点出发,沿着道路追寻一个个里程,感受歌者的悲哀与欣悦,聆听唐诗的旋律吧。

内容概要

  从古至今,文坛上涌现出大量解说唐诗的作品。无疑,有着悲喜与美丑、壮阔与萧索、太平与动荡等千万气象的唐诗,是备受人们青睐的话题之一。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对唐诗的印象,但每个人领悟的唐诗也绝不重复,恰如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就让我们从唐诗的起点出发,沿着道路追寻一个个里程,感受歌者的悲哀与欣悦,聆听唐诗的旋律吧。

书籍目录

四海之内皆为家 一样分别两样情 红颜易逝的幽叹 山寺月中寻桂子 幽州台上的悲歌 孤篇横绝 春风不度玉门关 爱恋黄鹤楼 天涯共此时 田园中的守望者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昏独坐海风秋 意尽,是种豁然 一个游侠身份的自己 回看射雕处,千里鸣春涧中 阳前三叠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举杯消愁愁更愁 风吹一夜满关山 君不见,走马川 月是故乡明 安得广厦千万间 以诗论诗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两个韩*的区别 回乐峰前沙似雪 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弦上的共鸣似花还似非花几十年不变的倔强情有独钟对竹枝薄情?多情?桃花乱落如红雨西冷松柏下我心梦桃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斑竹泪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只是当时已惘然相见时难别亦难 山雨欲来风满楼 任是尤情也动人 无情最是台城柳 “燕子楼”的凄凉 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记

章节摘录

  四海之内皆为家  过旧宅(二首之一)  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呜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贞观六年,李氏武功旧宅,文皇帝故地重游。  太宗——那个曾经远近驰名的太原公子,战场上犹如神一般存在的大唐秦王,那个踏着玄武门前同胞兄弟的尸骨、迈过高祖李渊残碎的心走向皇帝宝座的李世民——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正是在这里。三十多年后,他翠辇鸣笳,黄罗伞盖,再一次来到自己的出生地,竞衣衮冕而还乡了。  三十年,尚不到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世间却如斗转星移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繁华似锦的隋王朝,已被唐取代多时,湮埋在历史长河中;当年身为岐州刺史的李渊,如今已经连升N级,成为大唐帝国的首任太上皇;而三十多年前呱呱坠地的婴儿,一个被父亲寄予了“济世安民”厚望的孩子,便是如今大唐皇宫中宝座上的帝王。  人变了,物也变了,人非物非。李渊挈妇将雏就任新官,离开了武功,旧宅便也荒弃闲置,直到被“封”为庆善宫,仍是一副乌乌涂涂的模样——看看李世民《过旧宅》诗中对它的描述,印象或不得不如此了:  后园一片荒芜,曾经的小路被蔓草遮断,成为隐约可见的幽径;青苔日久,布满了半壁斜阶;前池的一泓清水早已干涸,化得无影无踪;只有如今依旧生花的杂树,似保留着往日的风采;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后园早已没有了与之相衬的繁华,对比今昔,能不令人喟叹?  当年李氏一家离开这里时,站在旧宅的车马前,他们也许有过一丝留恋吧?那个在此出生的少年,会不会格外对旧宅多望两眼呢?不得而知。但即位后的太宗,确实几次回来,探看这位“老朋友”。  有时候,人对自己出生地的感情之深,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李世民的出生地,虽然残破,总还可以找寻;虽然荒芜,却仍可以辨认;这里有足够的空间令他驻足、沉思,有足够的沧桑使他念怀,念怀那些无忧无虑、阖家和睦的日子——怀旧与怀旧带来的感伤,便是《过旧宅》前六句体现出的诗情了。  有人说《过旧宅》是一首宫廷诗歌:一样宫廷诗歌式的感伤,一样堆砌着楼阶池木,更有一样的怀旧。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首诗电许只能委身被遗忘的角落。我们不能囚前面六句而忽略尾联,恰是最后两句,几乎将诗提高了一个境界。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从对往日的感慨中走出,笔锋一转,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磅礴气势喷薄而出,唐初依稀尚存对南朝文学柔美的崇尚,终于没有束缚住北方健儿刚劲的豪情。离开旧宅,李世民从此踏上了转徙四海的道路,开始了自己建功成业、济世安民的人生旅途。  四海为家?怎么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四处漂流的流浪儿呢?非也。此“四海为家”,非彼“四海为家”。李世民不是漂泊的浪子,而是帝王,四海之内皆是他的家园,又何来漂泊之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世民脑海中一定想起了这句话。是啊,既然天下都是自己的家,那么这里——今日的庆善宫,往昔的武功宅院,不过是自己曾经栖身的一个处所罢了,又何必揽住旧日的思绪紧紧不放?龙,应该腾飞,应该居高而俯瞰,纵然有怀念、有依恋,却不该被这些束缚,因为龙所向往者是更高的天空。  天空,伴随着龙的飞腾,是风起而云涌。  距李世民吟诵此诗的八百多年前,另一位帝王曾经由“风云”而起兴,抒发着感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的作者正是那位一统天下、又因杀害功臣而毁誉参半的汉高祖刘邦,但他不经意间留下的这首诗,却为后人一致称道。诗不华丽,也不需要华丽,却有着汉代文学特有的悲壮,以及可贵的“真”,这足以使《大风歌》成为帝王诗中的佼佼者。而李世民的这首《过旧宅》,相形而言,不免婉约了些;然而气魄宏大、刚健有力的尾联,在总结全诗并点明题旨的同时,为全诗划上了一个豪迈的句号。明代胡震亨的著作《唐音癸签》中,就曾特地拣选这句尾联以及另外一首诗中的“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加以评论,他这样写道:“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气象方侔。”“帝王气象”,堪称点睛之语。若非帝王气象,“四海为家”大约要闹出笑话了。  太宗确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既雄才大略地开创了贞观之治,更大张旗鼓地建设新朝虽略显稚嫩,却充满活力的文学大厦。还在做秦王的时候,李世民就有一番大手笔,以自己对文学的热爱,集中了诸多当时颇负盛名的文人,组成“十八学士”,建起文学馆(后来的宏文馆)这样一个文士们的“瀛州”(虽然秦王此为目的颇不纯,到底是为文学做了件好事)。而他成为帝王之后,就像他自己在《帝京篇》中说的一样,依然常在万机之暇时吟咏诗文。《全唐诗》中对他的评价是:“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清朝的文人们犯不上去恭维几百年前唐朝的皇帝,这个评价或许有高抬之处,但必须承认,帝王的爱好对文学的发展总会有推动作用。  不过,太宗皇帝的诗,的确不总是有着《经破薛举战地》的苍劲、“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的洞察、“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的豪壮,却也并不像郑毅夫所说是“嫣然妇人小儿嬉笑之声”。毕竟,在柔靡诗风弥漫了数百年之后,想让唐太宗立即驱散南音,确立新朝诗歌的新气象,这个要求未免有些苛刻,同时也不可能。  太宗自己就很喜欢宫体诗。譬如,那一首柔靡婉丽的《玉树后庭花》,在宫体诗中出类而拔萃,却也负着亡国之音的名声,因而帝王们每触及它的时候,难免会有所顾虑。太宗却不然,他曾直言要为自己的大臣们演奏这曲艳歌,还像个要做“坏事”的孩子般起誓道:“你们看,一定不会有事的。”事实上,对于先贤们所言音乐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说法,他是心存疑虑的,只是不好直言,便在内心中一直暗暗相信,自己不会因为喜爱一曲《玉树后庭花》就成了亡国之君。是以太宗心中无鬼,当然不会惧怕《玉树后庭花》这个“鬼”了。然而,太宗毕竟是一代明主,有着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狡黠与理智。他可以喜欢宫体诗,可以创作宫体诗,但绝不允许宫体诗妨碍到他的宏图大业,一旦有大臣反对他的爱好并将此提高到一个可怕的高度时,他便会约束起自己的兴致,让理性在头脑中获得胜利。  唐初的诗歌在南朝文学的遗影中左突右闯,虽然一时无法完全冲出,却也为唐诗注入了新的活力。唐代诗风的嬗变,到底是要由后人完成。太宗带领一大群文臣雅士,相互唱和,形成贞观朝特有的文学景象,太宗自己也成为贞观诗坛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就这样,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的序幕,在不知不觉间拉开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的美丽读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