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出版时间:1996-0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梁小民  页数:5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宏观经济学》将介绍理性预期等最新进展的内容,力图把各种新观点都包括进来,以便学生能站在经济学的前沿。希望读者与学生在读《宏观经济学》后,对当前的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能进入一个崭新而五光十色的经济学世界。

作者简介

梁小民 :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九编 宏观经济学导官第二十三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通货膨胀第二节 失业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增长第二十四章 产量与物价水平的衡量第一节 支出与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第四节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第二十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第一节 总需求第二节 总供给第三节 宏观经济均衡第四节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的运用第十编 总需求分析第二十六章 支出决策第一节 消费支出与储蓄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第三节 投资需求的决定第四节 投资类型及其决定第五节 净出口的决定第二十七章 支出与收入第一节 总支出第二节 总支出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第三节 乘数原理第四节 总支出与总需求第五节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第十一编 货币、银行与宏观经济的运行第二十八章 货币、银行与价格第一节 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金融中介机构第三节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第四节 货币与物价水平第二十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与利率第一节 中央银行第二节 公开市场活动与货币供给第三节 货币需求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第三十章 总需求的变动第一节 货币、利率与总需求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总需求第四节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第三十一章 总需求的IS—LM模型第一节 IS曲线:物品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 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第三节 IS—LM模型及应用 ……

章节摘录

  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也分为两种: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不变时,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沿着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以及物价水平不变时,其他因素引起的整个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物价水平与总需求变动  如前所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了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引起这种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微观经济学中,用各种物品之间的替代性来解释某种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原因。例如,当可口可乐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购买百事可乐或其他饮料.从而对可口可乐的需求量减少了。在宏观经济学中,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即对所有物品与劳务的需求存在着三种替代关系:最终物品与劳务和货币与金融资产的替代关系,现期最终物品与劳务和未来最终物品与劳务的替代关系,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和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替代关系。这三种替代关系就引起了物价水平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需求量变动的三种不同效应:货币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和国际替代效应。可以根据这三种效应来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是实际货币量变动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需求量的影响。实际货币量增加,会引起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需求量的增加;而实际货币量减少,会引起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需求量的减少。  货币量(quantity of money)是居民户与企业所持有的通货、银行存款和在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的总量。实际货币(real money)是根据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量来衡量货币,它等于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的值。例如,某人有500元货币,当物价指数为100时,实际货币量也是500元,但如果物价指数上升为125(即上升了25N),那么,这500元货币就只能买400元的物品,从而实际货币就是400元了。所以,实际余额效应说明了,实际货币量越多,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也越多。NNN--+N~来说明这一点。假设某人有700元财产,其中500元是货币,200元是实物。该人对这种金融资产(货币)与物质资产(实物)的组合是满意的。假定物价水平下降。这样,他所拥有的实际货币量就增加了。渡就是说,尽管货币仍然是500元,但由于物价水平下降,能购买到的物品增加了。然而,由于物价水平下降,他拥有的实物的价值下降了,即实物没变,但不值200元了。这种物价水平下降,使他持有的实际货币增加而实物价值减少。在他的资产中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的比例也就改变了。由于他对以前这两种资产的比例是满意的,所以,当物价水平下降,这个比例变动时,他就要恢复以前的比例,即减少货币量而增加实物量。这就会引起对实物的需求增加,即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而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行事的。所以,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的实际余额效应会增加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这正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一个原因。  时际替代(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是现期物品与未来物品之间的替代。影响时际替代的重要因素是利率水平。低利率鼓励人们用现期物品去替代未来物品,即借款进行购买。高利率鼓励人们用未来物品去替代现期物品,即储蓄以在未来购买e而利率又受实际货币量的影响。如前所述,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量增加。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不仅影响人们计划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而且也影啊他们所愿意进行的储蓄与贷款量。当实际货币量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储蓄减少贷款。这样,贷款的供给(即储蓄)增加,而贷款的需求液少,这就引起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就会增加人们对物品与劳务需求量的增加。所以,时际替代数应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二个原因。  国际替代(internationaI substitution)是国内物品与~I-IN物品相互之间的替代。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价格水平下降.那就会吸引国内更多地购买本国的产品,因为相对于价格下降的本国产品而言.外国产品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国际替代效应就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个原因。  总之,由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与国际替代效应的存在·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不变时,物价水平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这种变动就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当物价水平不变时,仍有许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这些因素;{起整个总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可以用表25 2把这些因素总结如下:  现在分析影响总需求的各种因素。  第一,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引起企业计划购买的新资本设备量和居民户计划购买的新住房与耐用品量减少。在上一部分中我们分析了物价水平变动通过对实际货币量的影响而对利率的影响。但这种变动是沿着同一条总需求曲线的痧动,并不是总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引起利率变动的还有许多主他原因。无论是什么原因;1起了利率变动,利率都会影响总需毒例如,近年来美国政府赤字增加使政府对贷款的需求增加,这矗引起利率上升,抑制了居民户与企业的支出,使总需求减少。相日本和欧洲资金流入美国。使贷款的供给增加·在一定程度减缓了利率上升与总需求减少。  第二.预期的遥货膨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期的通货膨胀奎上升也会引起总需求增加。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预期的未来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就越高。预期的未来的货币与其他资产的价值就越低。因此,当人们预期的未来通货膨胀率高时,他们就会计划在现在购买更多的物品与劳务而减少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量。  第三.汇直。以上已经分析了一国物价水平变动对本国与外国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及由此所产生的国际替代效应。另一种引起本国与外国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就是汇率。汇率之所以影啊巷需求就是因为汇率的变动影响国外购买国内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以及国内购买国外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例如,假设美元与日元的汇童为1:1 25.那么.美国人购买日本一台价格为12.5万日元的NEC电啮时要支付1 000美元。如果美国的苹果脾电脑质量与NEC一样而价格只有900美元,那么,美国人当然就买本国的电脑了。但如果美元汇率上升为1:150,那么,购买价格为12.5万日元的NEC电脑就只支付833·33美元。美国人当然就买NEC电脑了。所以,当两国物品的价格不变时,汇率的变动会影响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总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下,本国汇率上升,总需求减少;汇率下降,总需求增加。  第四,预期的未来利润。预期未来利润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对新资本设备的需求。例如,出现了一种提高生产率的新技术,企业预期安装使用了这种新技术的设备利润会增加,这就会引起对新设备及相关的资本品的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宏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