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史

出版时间:2001-9-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任继愈  页数:722  字数:77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道教研究室的学者和专家,利用几千卷道教典籍,研究出的成果,分为五编,分别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隋唐道教、宋元道教、明清时期的道教、明清民间宗教与道教作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  道教研究室的学者和专家,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道、明清时期等时代中产生留存下来的几千卷道教典籍的内容、时代、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道教全集《道藏》的基础之上,集体撰写出这本《中国道教史》,介绍中国道教的产生、传播、发展、衰落过程,向读者提供中国道教发展的整体印象。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汉魏晋南北朝道教 第一章 道教的孕育与诞生  一 概述  二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 《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  四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第二章 魏晋之际道教的传播与分化  一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  二 魏晋天师道在西南巴蜀的传播  三 魏晋江南民间道教的传播  四 魏晋之际神仙方士的活动 第三章 葛洪与魏晋丹鼎道派  一 葛洪家世及魏晋丹鼎道派的传承  二 “仙可学致”的仙道思想  三 丹鼎道派的仙道方术  四 葛洪仙道学说的矛盾  五 丹鼎道派的炼丹活动及其化学内容  六 葛洪丹道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  一 东晋道教的复兴  二 道教新经典的制作与传播  三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的改革  四 陶弘景与茅山上清派的形成 第五章 北朝道教的发展  一 寇谦之与北魏新天师道  二 楼观道与南北朝新道教的融合第二编 隋唐道教 第六章 隋唐道教“重玄”哲学  一 “重玄”之道  二 道性与法身  三 观行与坐忘之道 第七章 唐代道教与政治  一 唐初崇道的政治原因   二 唐玄宗崇道活动  三 唐后期崇道活动 第八章 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形成  一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二 李荣《老子注》的道教重玄思想  三 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及贡献 第九章 唐代道教经戒传授  一 概述  二 传授三洞经戒序次 第十章 唐代道教法篆传授  一 概述  二 正一盟威法篆  三 洞神三皇部法篆  四 高玄部法篆和研玄部法篆  五 靈寶部法篆  六 上清部法篆 第十一章 唐代道教外丹  一 魏晋以后道教外丹術的發展  二 唐代丹道理論的繁榮  三 唐代外丹諸流派的興盛  四 外丹實踐的發展  五 社會影響和歷史命運 第十二章 唐宋之际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  一 五代宋初道士成分的轉變  二 道教神仙思想的轉變  三 道教金丹思想向内丹說的轉化  四 神仙思想的演變對后代道教的影響第三編 宋元道教 第十三章 宋朝与道教  一 宋朝皇帝對道教的態度  二 宋朝的道教管理機構及其職能  三 宋朝的道教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两宋内丹派道教  一 兩宋内丹術的傳承  二 張伯端的道禪融合思想  三 張伯端后學與金丹派南宗  四 南宗以外的其他内丹流派  五 兩宋内丹學的影響  六 陳搏、張無夢的内丹思想及其影響 第十五章 金元全真道  一 全真道創立前后的社會背景  二 王嘉的宗教改革思想  三 丘處機的宗教發展思想  四 元朝中后期全真道的興衰 第十六章 宋元符篆派道教  一 符篆舊派的興衰與改革  二 符篆與内丹融合的新道派  三 儒道融合的典型——净明道第四編 明清道教 第十七章 明王朝与道教  一 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及其對道教的態度  二 明代帝王對道教的信仰  三 明代道教的諸神信仰  四 明代道教狀况  五 明代尊崇道教於社會之影響  六 結論 第十八章 明清道教两大派  一 明代正一道的貴盛與腐化  二 張宇初、趙宜真的道教思想  三 道書的結集與明代道藏的編輯  四 清代正一道的衰落  五 明代全真道  六 清代全真道的中興  七 明清内丹諸家的思想  八 明清道教在民間第五編 明清民間宗教舆道教 第十九章 黄天教与道教  一 黄天教的創立與傳承  二 道教對黄天教的影響  三 黄天教與其他民間教派  四 黄天教教義中的兩種傾向 第二十章 红阳教与道教  一 紅陽教的創立與發展  二 紅陽教與道教  三 紅陽實卷與道教經典结束语——近代與當代道教附录 中國道教史年表后记增订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汉魏晋南北朝道教  第一章 道教的孕育与诞生  一 概述  道教与别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道教徒出于盲目信仰和宗教感情,总是把道教说成是亘古即有、神圣无比的宗教。《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将道教混于道家,归于老子,已属虚夸,而它又据道士之言,谓老子“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此则更是荒诞不经。《枕中书》谓“二仪未分”之时,已有“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后来派生出天圣地神,而庖牺、神农皆其苗裔。《隋书·经籍志》援引道经的观点,谓元始天尊“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就“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若按此说,则道教在宇宙之前即由老子或元始天尊创立。这些诡辞虚言只可视为宗教神话,而与科学的学术研究毫不相干。  但道教也确有其特殊性。例如,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外来宗教相比,它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所以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如它的创建也与其他大教有些不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有一个相对明显的创教时期,它们的早期历史比较容易查考确定。而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拿早期道教的符策派与丹鼎派来说,其诞生的情况相当复杂。符篆派的祈禳、禁咒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但巫术并不等于道教,只有在巫术服务于长生成仙的宗旨,并依托于道家理论,建立起自己的教团体系时,它才转化为道教,这一转化过程至汉末始初步实现。丹鼎派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这就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五编,分别对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隋唐道教、宋元道教、明清时期的道教、明清民间宗教与道教作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道教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任先生的这本书以深度力度见长,以朝代为经纬、以主要人物为线索,可以对中国思想、民俗有很好的理解。
      缺点:如果能通过与其他思想、宗教碰撞的角度下笔的话,读者将会对中国道教史有更深的理解。另外对庙堂道教着墨多,民间道教的描述系统性还需加强
  •   这书该重印了 买不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