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寓言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荷] 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  页数:525  译者:肖聿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石——个人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他关于各种制度也是一个进化过程而非设计结果的思想,对当代自由主义秩序观念也有重要影响。本书为他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言1714年序言第一部分诗歌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第二部分评论美德之起源评论第三部分社会本质之探究第四部分对话1 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薇娅的对话2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3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4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5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6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章节摘录

  上述反驳的第二个论据是,我们时常会为别人感到羞耻和脸红。这种情况并不因为别的。而完全是因为:我们将他人的境况过于拉近我们自己的境况了。所以,看见旁人面临危险时,人们才会发出尖叫。我们以过分急切的心情去思索一种应当责备的行为(倘若是我们自己的)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精神、继而是我们的血液,亦随之不知不觉地产生同样的运动,仿佛那个行为就是我们自己做出的,于是必然会产生种种相同的症状。  在强于自己的人面前。不成熟、无知以及无教养者会感到羞耻,尽管这似乎毫无理由,但这种羞耻却总是伴随着(并且往往是来自)一种意识,即意识到自身的弱点及无能。最谦逊的人,无论他何等心地善良、聪颖博学和富于修养,都绝不会没有出于某种内疚和不自信而感到过羞愧。有些人由于生性质朴和缺乏教育,毫无理由地屈从于羞耻这种激情,或每每被这种激情所征服,我们称之为腼腆。有些人由于不尊重他人,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却并未学会在必要时不受这种错误估价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厚颜无耻或不要脸。人身上包含着何等奇特的矛盾!羞耻的反面乃是骄傲(参见评论M),然而任何人若从未感到过哪怕半点骄傲,便绝不会产生羞耻之情。这是因为:我们全都格外在意旁人对我们的想法,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完全出于我们对自己的无比尊重,别无其他。  这两种激情当中包含着大多数美德的种子,是我们身上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什么虚幻的品质。种种明白无误、各不相同的影响便能够展示这一点,尽管我们刚一受到其中任何一种激情的影响便立即产生理性。  一个为羞耻所压倒的人往往会萎靡不振。他的心脏感到冰凉和紧缩,血液从心脏飞向身体四周;脸在发烧,脖子和胸部的一部分亦如火燎。他的心情沉重如铅。他低垂着头,目光惶惑,紧盯着地面。此刻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打动他。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厌倦,衷心希望自己能够消失得无影无踪。反之,当他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因骄傲而喜不自胜时,他便产生了种种截然相反的症状。他的精力使动脉的血液激增搏动,一种非同寻常的温暖使他心脏力量倍增,扩张膨胀;他的四肢却很凉爽。他感到自己轻飘飘的,以为自己能够踏在空气上。他昂首四顾,目光活泼。他为自己的存在而愉悦,往往喜欢发发火,并常为世人能够注意到他而感到高兴。  羞耻这种成分在使我们能够互相交往方面是何等不可或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羞耻乃是我们本性中固有的。每当受到羞耻之情的影响,人人都会以懊悔的心情屈从于它,并尽可能地防止它产生。然而,交谈的巨大快乐却依然建立在羞耻的基础之上。倘若人类的总体并不受羞耻之心的支配,那便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得到改良。所以,羞耻感造成了诸多麻烦,人人全都竭力自卫,因此,奋力防止这种不舒适感的人,便有可能依靠自己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其羞耻感。然而,这种做法于社会却是有害的,因此,自一个人的幼年时期直至其全部受教育时期,我们便竭力增强、而不是削弱或压抑其羞耻感,而我们对此提出的惟一补救措施,乃是要求他恪守某些规则,以防止这种麻烦百出的羞耻感可能使他做出的那些事情。不过,若要使他彻底摆脱羞耻感,或者治愈他这种感觉,政治家倒宁愿剥夺他的生命。  我所说的规则,就在于巧妙地节制我们自身,压抑我们的欲望,以及在他人面前隐瞒我们心中的真实感觉。有些人在幼年时代并未学会遵守这些规则,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便极少获得进步。要获得我所提到的那种造就并且加以完善,最有效的东西就是骄傲之心与常识。我们极度渴望他人的尊重,我们想到自己为他人所喜爱、甚至可能为他人所赞美而飘飘欲仙,这些都相当于对克服最强烈激情的超值报偿,因此,它们便使我们远离一切能给我们造成耻辱的言行。为社会的幸福与完善,我们主要应当隐瞒起来的激情是:贪欲、骄傲以及自私。因此,“羞怯”这个字便具有三层含义,因其掩饰的激情不同而各不相同。  第一层含义乃是羞怯的一个分支,通常使其对象以贞洁而感到自负。它是一种真挚而痛苦的努力,即在他人面前全力扑灭和隐瞒我们那种天然性向.而大自然赋予我们这种性向,目的是繁衍人类这个物种。有关这种做法的课程,在我们有机会学习或理解这些课程的有用性之前很久便开始教给我们,如同教给我们语法那样。因此,在我所暗示的那种自然冲动尚未给儿童造成任何印象之前,他们便常会出于羞怯而感到羞耻并脸红。一个自幼便被施以羞怯教育的女孩,在她不到两岁的时候,便可能开始观察到(与她交谈的)那些女人如何小心翼翼地在男人面前掩饰自己。大人亦通过教训及实例向她灌输同样的谨慎守则。因此,这女孩很可能在六岁上便羞于露出自己的腿,却既不知道究竟为什么露腿是可耻的,亦不晓得她的羞涩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做到羞怯,我们首先便应当避免一切不合时宜的身体袒露:倘若一个国家的风尚允许,袒露脖颈上街的女人便没有什么错处。若时尚要求女人胸衣的领口开得极低,一位鲜花盛开的处女便可以毫不惧怕任何来自理性的责难,而向世人显示:  她突出的双乳何等坚实、雪白茁壮  在丰满的胸膛上间隔分开生长。  与此同时,她却会因为被人看到脚踝而痛苦,因为时尚要求女人藏起双足,而露出脚踝则打破了羞怯。若一个国家的礼法要求女人遮起脸庞,那么,露出半个脸的女人便是厚颜无耻的。羞怯的第二层含义,用我们的语言来说必是贞洁。它不仅要求自己不讲下流话,而且要远离污言秽语。换句话说,不可提及属于我们这个物种的繁殖行为,至少,那些与我们的繁殖行动之间存在着遥远联系的词句,是绝不该宣之于口的。羞怯的第三层含义是:一切每每能够玷污想象的姿势及行动,即一切能够使我们想到我所说的淫秽事物的姿势及行动,全都应当以极大的谨慎加以杜绝。  不仅如此,年轻女子若要被视为教养良好,还应当在男子面前使自己的一切行为显得稳重,从不接受男子的恩惠,更不给予男子恩惠。除非这男子年事很高,或为直系亲属,或者施受恩惠的任何一方的地位大大高于对方,她的做法才有开脱的理由。教养良好的年轻女士不但应严格警惕自己的行动,亦应严格警惕自己的外表。从她眼里,我们可能看到一种极为自重的意识,它虽非出于惧怕堕落,却使她决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放弃这种自重。对假装正经的女人,人们已经给予了上千种讽刺;同样,对贞洁美女无忧无虑的优雅举止及漫不经心的风度,人们亦给予了同样多的赞誉。然而,更聪明的人都会肯定:与具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目光、时刻警惕的美女相比,微微含笑的美女那种自由开放的面容更带诱惑性,更能使被诱引者想入非非。  一切年轻女子都应当谨遵这种严格的节制,尤其是处女,只要她们十分看重文雅精明人士的尊重,便应当如此。男人的行动自由要大得多,因为男人的欲望更为强烈,更难控制。若将同样严苛的戒律加在男女两性身上,那么,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便都不会首先做出行动,一切上流社会人士当中的繁衍则必定停滞下来,而这种结果远远不是政治家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较为恰当的办法是:让那个最因严格戒律而吃苦的性别得到松弛,昂总其性欲,制定一些规则,以减弱其严格的自我约束,因为其激情最为前强烈,而严苛限制的重负将会是最难忍受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文版序言  ——个人利益,社会经济繁荣与制度之形成:  客观确定的善  要考察洛克之后即18世纪初经济学家关于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伟大社会经济意义的观点的内容,最适合的人选也许莫过于曼德维尔。在他之前,学者们在讨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并没有明确地把社会利益(或公众利益)看做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繁荣,而常常只是把它等同于社会安定或有序。也许,曼德维尔是第一个在这种讨论中明确、系统、始终如一地把公众利益理解为社会经济的扩大和发展的学者。他既是霍布斯式自利观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淋漓尽致的创造性发挥者,也是洛克关于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之基础的论点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在《蜜蜂的寓言》中比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明确地阐述了古典经济学家用于建构其体系的若干基本假设和信念。哈耶克、布坎南等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对他的经济学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建造一座桥梁,一端搭在自利的经济人上,另一端搭在“社会福利”或“公共利益”上;并表明,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曼德维尔就是其中的主要建筑者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国人有关经济思想史的论著却很少注意到他的贡献,甚至于根本就无视他的存在,也许是因为他的学说中没有包含“正规的”(normal)经济理论的缘故吧!至于有些国人的西方伦理史著述,虽然对曼德维尔的思想给予了重视,但也许是由于难以找到《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原著,所述内容失之空泛。《蜜蜂的寓言》中译本的问世,可以为填补这一缺憾做出贡献。  曼德维尔其人其事  对于曼德维尔这位在世时就名声大振的学者的生平,人们所知极为有限;1670年,他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世家;1685年,于埃拉斯米安学校毕业后,进入莱顿大学,修医学和哲学,16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行医,专治“歇斯底里”病。大约在1696年,他旅居英国,初衷是学习英语,但同时在伦敦作为一名神经和肠胃病及精神病专家而行医。据说,他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感到非常自豪,并于1711年发表了一篇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论文——《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1699年,曼德维尔与鲁特·埃利萨贝思·劳伦斯结婚,生有两个孩子。  虽然曼德维尔的生平事迹语焉不详,但18世纪的西欧思想界却充斥着对他的各种批判,甚至于人身攻击,诸如“品行极坏之人”之类的评论。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主要著作《蜜蜂的寓言》一书。此书的雏形是1705年出版的《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写作风格为讽刺性散文诗体。曼德维尔的初衷在于嘲笑同代人对人类的自负。虽然大多数后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这一诗篇,但它尚未表达出他的多少重要思想,最初也几乎未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1714年,在原诗之外,作者加进“道德的起源”和一些注释,改名为《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 公众的利益》出版,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已经变得清晰起来了。1723年,又加进“论社会本质之研究”,“论慈善和慈善学派”等论文再版时,突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引来“正人君子”们的一致批判。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为自己的观点辩护,1728年,他为此书增加第二卷,包括六个对话。之后,被译为法文、德文,多次再版。  除《蜜蜂的寓言》外,曼德维尔还著有《关于宗教、教会和国家幸福的自由思考》(1720)、《关于荣誉起源的研究》(1724)、《为公共烦恼的中肯辩护》(1723)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蜜蜂的寓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读书的时候,在图书馆里无意中拿到的,那时还没有老师推荐我们看道德情操论之类的书。
      所以我丢下了乏味的国富论,对这本书着迷了。还在笔记本上摘抄了好多名言金句。
      曼德维尔对人性的剖析是很刻薄很真实,细细思索,很过瘾!
  •      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不是人之善,而是制度,会使坏人也可为大众的福祉服务;而制约自私行为恣意妄为的大多数制度是在人类实践中自然生成的;它们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但并非人类有意识设计的产物。曼德维尔认为,社会制度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增进等等,都是一种循序渐进的人类实践过程的产物,而且这类改进几乎完全是在没有计划或设计的条件下自发地发生的。在这一试错性摸索的过程中,那些事后被证明使人的自利行为更为有效的因素会被保留下来,效果不好的则被抛弃。他一再强调,在许多情形中,过去的进步是运用颇为朴素的试错法的产物。而曼德维尔之所以这样认为,因为他坚持这样一个出发点,即“我们坚信人之理解力是有限的。我们稍加思考即可断定,它疆域狭隘,受着很大的限制”。
       曼德维尔在书中说道:“没有一个人能抵御阿谀奉迎的妖法,无论他如何能力过人,如何明察秋毫,只要这种妖法施行得技巧高妙,适于他接受即可。阿谀愈带概括性,被阿谀者便愈少怀疑。你对全城人的嘉许,会被全体居民愉快地接受。你对普遍意义上的文人的嘉许,每一位饱学者都认为他尤其要感谢你。你可以毫无风险地赞许一个人的职业,或是夸奖一个人出生的国家,因为你给了此人一个机会,使他能用自己对他人装出的尊重,掩盖他自视时产生的快乐。”——这真是人类的魔咒
       试图通过道德修养来抑制人性的冲动与欲望,往往听起来高尚无比而做起来步履维艰。刨除对曼德维尔本人的评价以及他对人性赤裸裸地鄙视和戳穿,我们似乎真正陷入了这团泥沼之中而难以自拔。
       好吧,那就愚昧吧。
       每个人都是愚昧的,只不过愚昧的程度不同而已。
  •     曼德维尔只是想告诉人们他们真实的样子,在他的时代,为祛除一切附加于人的谎言,他做出了相当成功的努力。同样,斯密的分工理论也可溯源于此。
  •     曼德维尔对人性的剖析(在对人的种种感情的解析上我认为本书甚至要超过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人类文明的自发、渐近产生和发展的诠释相当精辟!也难怪哈耶克会如此推崇曼德维尔!
      
      在读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之前如果能读读对他们影响很大的这一本书,会容易理解得多!(这本中译本序言就写得不错,推荐不看全书的话也看这序言)
      
      
  •     网上到处都缺货,无奈之下只好看电子版了!
      
      私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和谐的(至少从总体上和长远地来说),私人追求个人私益可由“看不见的手”导向服务于其他人的利益,只要是不“损人”的“利已”最终也会“利人”的。两百多年前曼德维尔和亚当斯密这些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可惜这最基本的常识却被很多人都会忽略。因而有了后来社会主义的“唯不利已只为他人”,有了学雷锋。。。
      
      
  •     青春期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想法,也写过那么800字的议论文,不过没有曼德维尔驳斥的这么强~~~
      17实际末的时候荷兰正在嚣张,能写出这种书,与荷兰本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应该是分不开的,另外,据我所知,荷兰与西班牙相比,在大航海时代受益的之后的区别是——荷兰很节俭,荷兰的商人不仅保持了很高的道德水准,也保持了很好的节约习俗。我相信曼德维尔应该是在当时周游了其他西欧国家之后才写的这个,指桑骂槐的说西班牙很烂。
  •     破坏多么容易.皈依何其困难.所谓的“人性光辉”真的存在吗
      2008.03.03 夜
      
      这是一本成于1728年的书,作者是个荷兰人。这是什么概念呢?众所周知,16-17世纪是荷兰人民的好日子,从尼德兰革命开始,咣叽咣叽一路奔向资本主义的金光大道。产业如纺织造船捕鱼皆称霸欧洲,商港如阿姆斯特丹更是扼住了东西交流的咽喉。1602年东印度公司成立,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1621年,西印度公司成立。荷兰成了欧洲有史以来“第一个现代经济体”,成了“海上马车夫”,他们甚至还有闲情逸致跑到中国来与福建商人争夺台湾海峡控制权,也出产了像伦勃朗这样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两手都抓硬了。但是好景不长,与欧洲各国旷日持久的战争严重折损了这个小国的阳寿,再加上英国的崛起,没等迎来18世纪的曙光,荷兰人民的牛逼地位和幸福生活就一并结束了。
      
      再说作者,伯纳德·曼德维尔生于1670年,鹿特丹的一个世家。虽说语焉不详的世家非常可疑,有装大尾巴狼之嫌,但不管怎么说,他有幸赶上了牛逼的尾巴。此公在26的时候跑去英国游学,说是去学英语,却又改了主意半路出家当起了郎中,主攻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肠胃病和精神病。1705年,他出了一本书,名曰《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据说目的在于“嘲笑同代人对人类的自负”,瞧,心眼多坏,300多年前就敢鄙视人性光辉。此后的20年间,此公的头脑越来越清晰,胆子也越来越大,终于他红了,招来了社会各界正义之士的口诛笔伐。必须表扬的是,他很喜欢也很擅长与人争执,嘴仗上从来没吃过亏。终于在1728年,他的思想从一本小册子变成了一本书,即《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毒,公众的利益》。
      
      颇具喜感的是,1711年,此公还发表了一篇名曰《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的论文,煊赫一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是一个靠谱的医生,干一行爱一行。
      
      就是因为他太过热爱自己作为精神科医生这一职业,使得这本书在思想界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在经济学界的价值。他不懂经济,当然,18世纪谁也不懂经济,当然,现在也未必有人懂。他只是尽自己对人类这种生物的理解,来推测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的表现。话说回来,他是个精神科医生,看过的疯子肯定比当时很傻很天真的道德家甚至现在我们的大部分人都多,那么他对人性失望是必然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本来心理阴暗,仇恨人类,为了印证自己对人类的观点故意去当精神科医生,以每天听疯子说疯话聊以自慰。好吧,这些都不可考。总结起来,他的核心思想如下:
      
      
      -----------------------------------------------------
      (1)所谓的“人性光辉”
      
      因此,立法者及其他智者为建立社会而殚精竭虑,奋力以求的一件最主要的事情,一向就是使将被他们治理的人们相信:克服私欲,这比放纵私欲给每个人带来的益处更多;而照顾公众利益亦比照顾私人利益要好的多。这一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一切机智与雄辩均被尝试过了,而一切时代的伦理学家和哲学家皆使出浑身解数,去证明这个如此有用的命题乃千真万确。... ...他们彻底勘验了人类天性中所有的力量和弱点,于是发现:再野蛮的人亦会为赞扬所陶醉;再卑劣的人亦绝不会容忍轻蔑。他们由此做出了正确结论,即恭维必是一种最有力的理由,能够用诸人类。于是,他们便利用这令人着迷的引擎,高赞人类天性的卓越,说它高于其他一切动物,并用漫无边际的赞美,讲述人类历史上传奇般的业绩,阐明人类知解力的广阔无垠,将千种赞美誉加在人类心灵的理性上,说人类依靠它们的帮助,才取得了那些最高尚的成就。... ...诚然,他们亦承认:人类天性的那些冲动乃是非常迫切的;抵抗那些冲动会引出许多麻烦,而彻底破灭它们亦极为困难。不过,他们仅仅将这一点当做一个论据,以证明战胜这些冲动是何等光荣,而不试图削弱它们又是何等令人反感。
      
      所以,最先使人类克服私欲,破灭自己最珍爱的天然性向的,显然不是什么野蛮人的宗教或其他什么偶像的迷信,而是精明政客的老练管理。愈仔细探究人得本性,我们就愈加深信:道德美德皆为逢迎骄傲的政治产物。
      
      儿童与傻瓜往往会囫囵吞下对他们个人的赞美,而对更为精明者,则必须使用更加隐晦曲折的赞美。阿谀愈带概括性,被阿谀者便愈少起疑。... ...你可以毫无风险地赞扬一个人的职业,或是夸奖一个人出生的国家,因为你给了此人一个机会,使他能用自己对他人装出的尊重,掩盖他自视时产生的快乐。
      -----------------------------------------------------
      所谓的“人性光辉”乃是无耻政客愚弄傻逼群众的伎俩。
      
      
      
      -----------------------------------------------------
      (2)所谓的“荣誉”
      
      在其比喻意义上,荣誉是个子虚乌有的虚构怪物,是道德家、政治家们的捏造,它表示某种与宗教毫不相关的美德原则。
      
      荣誉之善与耻辱之恶虽是虚的,但羞耻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 ...羞怯支配着我们的理性;要消弭羞怯,就必须像消弭其他激情那样付出巨大努力,进行自我克制。
      
      无耻乃是一种恶德,但我们却不可以因此说:羞怯乃是一种美德。
      
      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超过了我们对自己的估价;我们最不顾及的,乃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这种值得赞赏的品质,通常被称为风度和良好教养,变现为一种时髦的习惯,人们通过教训和实例养成了这种习惯,那就是:迎合他人的骄傲和自私,并以判断及敏捷去掩饰我们自己的骄傲和自私。这种做法只能用于地位与我们相等或比我们更高者打交道。这是因为:我们的温文有礼绝不可违背荣誉的规则,亦不应影响仆人以及其他靠我们为生者对我们应有的尊重。
      
      社会的纽带强迫每个社会成员都对他人怀有一定程度的尊重;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即使是当着一个帝国中最为低贱的人,也不应失去这种尊重。然而我们独处时,我们远离了众人,处在众人可以感知的范围之外,诸如“羞怯”和“无耻”这样的词语便失去了意义。
      
      有理智、有教养者以最为娴熟的技巧掩盖自傲之时,亦是他最能取悦于自傲之心的时刻。
      -----------------------------------------------------
      装13者的最高境界:装谦虚。
      
      
      
      -----------------------------------------------------
      (3)所谓的“曼德维尔悖论”
      
      节约是个人的美德,却使社会萧条;浪费是个人的恶行,却使社会繁荣。
      -----------------------------------------------------
      偶尔为之的败家,乃是可持续发展乃至永动机型社会的不二法门。
      
      
      
      PS:万圣书园旁边有个小超市,名字记不得了,或许我从不曾试图记住它以作谈资。超市尽头有个小书店,和北京寻常的小书店一样,书架上贴满了白纸黑字的“五元区”、“十元区”、“十五元区”,那些字条总是令我莫名的心惊,虽然我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整理狂,平素总以给东西或是人乱贴标签,并以此为乐,但是关于书,我却不愿意这样这样条理分明,在我的书架上,《去吧!稻中桌球社》总是恬不知耻的靠在《两晋南北朝史》旁边,《来自远方》则欲语还羞的依偎着《城市发展史》,这是我乐见的风景,也可能这只是我装13的手段之一:我是如此博爱,如此博学。
      
      我不知道店员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书的价值。原价?进价?出版社?不管怎样,这本《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毒,公众的利益》便是在十元区内寻得的。
      
      PPS:此书信息量非常大,经常跑题然后不知所云。窃以为作者对女人和婚姻的高论才是此书的最大看点。
      
  •     人世间,什么是美德?
      
      美德一定是维系社会发展的规则吗?
      
      不一定.
      
      这本书是经济学的祖父.
      
      也是经济学假设的基础.
      
      我们希望活在美好当中.
      
      但是真实往往很残酷.
      
      人的自利性,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
      
      却被我们称为恶德.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是否褒贬.
      
      真实还是真实.
      
      是我们个人的主观看法违反了真实.
      
      违反了天道.
      
      这是一部可以冲击原本信念系统的书.
      
      道德往往不是真实的.
  •   全世界的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   这不是普世地,要取决于宏观的社会结构。
    好的结构,可以让两个恶人加成为善,坏的结构,可以让善人加成为恶。
    钻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但一个是世界最硬一个最软
  •   私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和谐的
    ------------------------------------------------------------
    法国大革命你怎么说?
  •   还有囚徒困境的问题
  •     私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而可以是和谐的
      ------------------------------------------------------------
      法国大革命你怎么说?
    和諧當然是雙方之間的,前提是你不侵犯我我不侵犯你,大家通過分工交換實現更大的利益。怎麼把法國大革命扯出來了。。。
  •   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执行血腥屠杀的理由正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自由这条公共利益。他把这种公共利益上升成法律,并以此法律消灭他认为偏离了革命道路的人。
    像丹东这种原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也因为和他意见不合被清理掉了——理由就是他背离了公共利益
  •   我就是想說這種最常見的以“公益”為名義擠壓私人利益的(這種邏輯這是私利與公益是非此即彼的)。。。
  •   麻烦就麻烦在罗伯斯庇尔是真的一心为民……
    其实我也觉得公益和私益并非不可调和,但是这种调和的基础首先就是不能以“公益”为名挤压私益……
  •   萝卜再怎么“一心为民”,其所作所为的外观都导致其既危害私人利益,也危害公共利益,当一个人以公共利益之心之名行恐怖政治之实(或推波助澜,或不加扼制),他危害的岂不恰恰是构成公益的基石。
  •   在萝卜的理论里,他并没有危害公意,相反正是公意支持他进行恐怖政策。
    他也需要恐怖政策来保持人民的斗志,直到他认为的新社会建立起来,当然,他失败了,这个例子就说明人民公意也是很可怕的,不能只当成个好东西
  •   群众的所谓“公益”有时只是一种荷尔蒙冲动而已,而精英为大众规划的“公益”又往往容易堕入单纯寻求私人快感的反公益。
  •   讨论偏了。
    不存在抽象的公共利益。
    所谓的公共利益本是各个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劳资双方,不同民族,不同职业,都会形成不同的集团,这些集团形成的原因不是为了抽象的“公”,而是为了集团中每个人的“私”。
    抽象的“公”,超越个人的“公”,其实是一个神的偶像。人们制造出了它,反而成为了它的傀儡。
    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求私,靠实力来谈判,那么像西欧那些国家的“私”就成为了“公”
  •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了,正版新书,正在读....
  •   众所周知,16-17世纪是荷兰人民的好日子,从尼德兰革命开始,咣叽咣叽一路奔向资本主义的金光大道。产业如纺织造船捕鱼皆称霸欧洲,商港如阿姆斯特丹更是扼住了东西交流的咽喉。
    我完全不知道……
  •   “有理智、有教养者以最为娴熟的技巧掩盖自傲之时,亦是他最能取悦于自傲之心的时刻。”
    ^-^
  •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本来心理阴暗,仇恨人类,为了印证自己对人类的观点故意去当精神科医生,以每天听疯子说疯话聊以自慰。"
    哈哈~
  •   2009-03-11 09:35:46 小冰箱  众所周知,16-17世纪是荷兰人民的好日子,从尼德兰革命开始,咣叽咣叽一路奔向资本主义的金光大道。产业如纺织造船捕鱼皆称霸欧洲,商港如阿姆斯特丹更是扼住了东西交流的咽喉。
      
      
      
      我完全不知道……
    --------------------------
    历史就是轮流牛逼。
  •   汗,我和南明曾在一次活动后在那里收书……
    听你这么一说,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
  •   这书翻译的甚好,下次借你瞄。
  •   翘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