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市场绩效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唐要家  页数:225  

内容概要

所有权变化和市场竞争是理解中国改革以来产业组织演变的重要因素。    在转型经济中,所有权和产业组织之间存在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抛开所有权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市场结构的变化,或者抛开市场结构的变化来分析所有权问题,都无法有效解释转型中的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因此,在解释中国产业组织绩效差异的时候,建立在SCP范式基础上的分析框架必须加以修正,将所有权变量内生化,形成“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SS) -企业行为(C)-经济绩效(P)”的分析框架。    在转型经济当中,仅仅进行所有权变革并不一定会带来市场绩效的改善。所有权变革必须考虑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本书采用合约理论的方法证明,竞争和所有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效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不同所有权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企业所有权结构又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对于市场绩效来说,竞争是比所有权更基础的要素。有效竞争的市场和有效的所有权结构安排对促进市场绩效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转型经济中,由于市场具有“混合经济”的特点,因此,所有权变革必须考虑市场结构状况。本书的理论证明:在双寡头市场上,市场均衡是部分民营化的企业可能会比私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对手获得更高的利润,国有所有权阻碍了非国有所有权的发展,降低了经济效率。当国有企业是具有内部人控制特征的经理主导型国有控股企业时,相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企业来说,经理主导型国有控股企业天然地具有恶性价格竞争和过度使用资本的高资本装备率的激励。因此,国有所有权企业的存在,不仅造成要素配置扭曲,而且还造成市场竞争行为的扭曲。但从长期来看,在非国有所有权企业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的情况下,非国有所有权仍然会进入,并有可能将低效率的在位国有所有权企业挤出市场。但由于制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进入在行业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本书的实证分析显示:国有工业的过剩资产却是对非国有工业的市场进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所有权工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实际上是一个竞争性效率选择的结果,不同所有权工业的效率差别是中国工业所有权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经济转型首先是从引入竞争开始的。新企业进入导致的市场集中度下降,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市场开放和所有权改革带来的一种过渡性短期现象,短期内的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实际上是由需求迅速扩张、新企业大量进人和在位国有主导厂商效率低下和扩张乏力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国有所有权企业的迅速进入,尽管会带来短期的市场集中度下降,但是,在不同所有权企业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竞争会促使高效率优势企业的迅速成长,促进市场集中度的上升和产业市场绩效的改善。    不同所有权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别,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首先,在市场竞争当中,相对于国有所有权工业企业来说,非国有所有权工业具有更强的市场导向的行为取向,通过市场营销来开拓市场是重要的竞争行为选择。其次,市场竞争和所有权对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市场竞争有助于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市场垄断倾向于降低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国有所有权倾向于降低技术创新效率,非国有所有权倾向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国有所有权和市场垄断实际上降低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非国有所有权和竞争市场的结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结构重组是改善经济绩效的重要途径。    本书重点分析结构重组的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即是什么因素导致结构重组的成本降低,从而使结构重组迅速推进。本章的分析认为,产品市场竞争是促使中国垄断性行业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实施重大的结构重组的根本原因。市场竞争不仅激励经理进行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目的的结构重组,而且降低了工人对重组的抵制活动强度,市场竞争性的增强是促进中国垄断性大型国有企业自主进行重大的结构重组的重要原因。    在渐进式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行业的国有所有权集中度对市场绩效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书的经验证据表明,不同的国有所有权集中度对中国工业市场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所有权垄断对中国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国有所有权垄断是与巨大的垄断利润相伴随,是以牺牲效率为基础的,它的存在不具有经济效率意义上的合理性。国有所有权垄断带来低效率的原因,既有国有所有权本身的激励性缺陷,也有特有的市场结构特征,极高的国有所有权集中度和极高的非国有所有权进入壁垒的结合,会带来过高的垄断利润和过低的经济效率。    市场竞争和所有权对市场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从静态效率来看,改革以来,不同所有权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逐步趋同,显示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工业产业组织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推动集中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低效率的所有权是国有工业企业亏损严重的根本原因;非国有工业企业的进入并不是导致整个中国工业亏损加剧的根本原因,相反,大量低效率的过剩的国有资产不能有效退出才是问题的根本。其次,从结构和行为因素来看,目前影响中国工业产业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是产业市场集中度和销售费用密度,企业的研究开发密度和规模经济并没有成为促进工业产业财务绩效改善的因素。再次,从动态的技术效率来看,市场竞争和所有权变革都对工业总量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的竞争和有效的所有权结构的结合对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的自然垄断行业采用国有所有权和成本加成的低效能激励规制体制。那么,规制是有效的吗?以引入竞争为核心放松规制改革成功地促进市场绩效的改善了吗?对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效应和中国电信行业放松规制效应的经验分析显示如下结论:第一,对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除了实现电力供给的迅速增长之外,并没有实现经济效率目标,对电力行业的规制带来大量的低效率。第二,中国电信业的放松规制,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极大改进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第三,国有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和“成本加成”为基础的价格规制体制,使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过度浪费性资本使用现象十分严重,行业总量供给的迅速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因而,建立和完善竞争体制,逐步推进所有权改革和建立激励性规制体制是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论证的基本结论是:市场竞争和所有权变革共同促进了市场绩效的改善。基本政策含义是:建立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体制和深化所有权改革,是提高中国工业产业市场绩效的关键。

书籍目录

导论  0.1 经济转型与中国工业组织的变化  0.2 问题和焦点  0.3 研究视角与方法  0.4 本书结构安排1 文献评论:竞争、所有权与市场绩效  1.1 新竞争理论  1.2 规制改革中的竞争、所有权和市场绩效  1.3 竞争、所有权与转型中的产业组织变化2 竞争与所有权:激励与策略效应  2.1 引言  2.2 所有权与激励  2.3 竞争、激励与企业效率  2.4 竞争策略性效应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5 本章结论3 混合市场中的所有权结构、竞争博弈与市场均衡  3.1 引言  3.2 福利最大化目标与双寡头博弈均衡  3.3 经理主导型国有控股企业与竞争行为  3.4 成本差异下的所有权博弈与市场均衡  3.5 本章结论4 国有工业和乡镇工业的企业行为和绩效差异  4.1 经济转型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的进入竞争  4.2 波动需求与非国有企业的机制灵活优势  4.3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4.4 计量检验结果  4.5 本章结论5 进入竞争: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  5.1 引言  5.2 进入竞争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变化  5.3 广告营销行为  5.4 技术创新行为与效率  5.5 本章结论6 市场竞争与垄断性企业结构重组  6.1 引言  6.2 中国石油集团内部重组的案例  6.3 竞争、激励与结构重组  6.4 模型含义与现实解释  6.5 本章结论7 国有所有权集中与工业市场绩效  7.1 引言  7.2 假说与检验方法  7.3 经验检验  7.4 进入壁垒与国有所有权垄断的低效率  7.5 本章结论8 竞争、所有权与工业市场绩效:综合检验  8.1 引言  8.2 产业财务绩效恶化的影响因素  8.3 市场结构变量与产业利润率  8.4 竞争、所有权与生产效率  8.5 本章结论9 自然垄断行业规制与放松规制的效应  9.1 引言  9.2 理论假说和检验内容  9.3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效果  9.4 放松规制与中国电信业的绩效  9.5 本章结论10 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结论  10.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市场绩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