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8-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韩一宇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前言

  韩一宇打来电话,告知她的博士论文就要正式出版了,我于是想起写序的承诺,赶紧将她的论文找了出来,只见封面上清晰地打印着“2004年5月”,即是说,从她答辩至今,不经意间,四年过去了!脑子里一下子飞进出“光阴似箭”, “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夫”诸如此类的感慨。  在对时间飞逝如水似箭的感慨中,不禁想起一宇来考博时的情景: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的面试考场,走进一位中年妇女模样的考生。瘦弱,腼腆,一袭简装,一脸倦容。登记表上的出生日期显示她已年近40,于是考官们互视,目光中似可读出:这个年龄还来读博  或许是“同病相怜”抑或“感同身受”恰恰是因为这个年龄,我才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我自己是1984年出国读博的。抵巴黎后的第二天,我独自一人度过了40岁生日。但对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来说,出国留学,就是圆梦,就是对逝去韶华的最好补偿,莫说年龄,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那时的人都是单纯而勇敢的,颇有些“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劲头,傻且痴,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在此后四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修博士课程到获得博士资格,再到撰写、答辩论文的全过程,当然,四年走得并不容易,个中冷暖,唯己自知。

内容概要

  《清末明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梳理,描述了清末民初法国文学的翻译状况,并从本土接受角度探询了特定条件下限制和成就了这样的文学交流的种种因素,以此来认识以译本出现的法国文学在汉语世界的延伸,体会其发展过程与本土文学自身发展演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由此引发出的诸多关涉文学接受与文化交流的问题。  《清末明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是关于研究“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的专著,书中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梳理,描述了清末民初法国文学的翻译状况,并从本土接受角度探询了特定条件下限制和成就了这样的文学交流的种种因素,以此来认识以译本出现的法国文学在汉语世界的延伸,体会其发展过程与本土文学自身发展演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由此引发出的诸多关涉文学接受与文化交流的问题。  《清末明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1897-1916)》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韩一字,女,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1977年考人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1998年-1999年在法国AIX—MARSSEILLE I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翻译出版《中国人的快乐》(陈季同法文著作译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一个法国人的一生》(法国杜波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沉默女王》(法国尼米埃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清末民初法国文学翻译概况第一节 1897-1911年对法国文学的翻译一 1897-1901年:起步阶段二 1902-1911年:发展阶段第二节 1912-1916年对法国文学的翻译一 译入作家二 出版者-译者-读者三 译本的语言第三节 影响本时期翻译的几个因素一 期刊导向与社会文化潮流二 题材中心的本土选择三 本时期的日文转译四 旅行者带来的接受效应——以清末最早译入的两剧本为例第二章 法国文学的中国阅读:作家作品翻译接受个案第一节 “法国大文豪嚣俄”:维克多·雨果的早期翻译一 雨果作品早期翻译概览二 雨果作品的早期接受取向三 雨果作品接受个案:《九十三年》之中国阅读第二节 都德《最后一课》的早期翻译与接受一 “首译”考辨:“陈匪石译”与胡适译二 《最后一课》的早期接受第三章 译者研究第一节 本时期译者概况一 译者总体情况二 译者的文化准备三 清末民初译者的“代”与“群”第二节 林纾与法文合作者一 从王寿昌看翻译家林纾的地缘与人情二 林纾与王庆骥——被遗忘的法文合作者三 作为文化现象的林纾与林译第三节 朱树人:“无名”译者的世界一 《穑者传》的流播二 译者朱树人、他的翻译活动及其他三 对“无名”译者的思考第四章 “译述”时代:翻译“策略”与文本现实第一节 “译”与“作”杂糅之特例二种一 《惨世界》:“借体寄生”式的译作杂糅二 《孤儿记》:“移花接木”式的译作杂糅第二节 “译述”的时代选择一 “译述”主“达”二 从“译述”到“直译”结语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汉译法国文学作品年表(1897-1918)(待修补)附录二 1897-1918年译入法国作家一览表附录三 1897-1918年译入作品列前十位的法国作家译本简表(按姓氏音序排列)附录四 译本《鸣不平》略考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清末民初法国文学翻译概况  第一节 1897-1911年对法国文学的翻译  清末民初对法国文学的翻译记录了时代的起伏波折,其数量曲线呈现着鲜明的阶段性。1901年以前只是星星点点,1902年起进入高潮,在1907年达到峰顶,此后逐渐下滑,于1911前后形成谷底。这一时期对法国文学的翻译,已经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大的文类,但在数量上非常突出地集中于小说,而且这一格局在我们所考察的整个阶段没有很大的变化。  一 1897-1901年:起步阶段  最初的翻译是零星的、个别的现象,不仅法国文学,整个翻译文学都有较长时间的散见时期。从调查所得的资料看,近代的文学翻译首先是在西人出版的华文报章和其他出版物中出现的,不过,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直到1896年《时务报》刊出“滑震笔记”,散见于各类报刊的外国文学作品译本还是有限的几种。就法国文学翻译而言,1899年春出现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下简称《茶花女》)虽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最早”,但的确是翻译文学社会影响力爆发之第一次。正在酝酿的社会需求通过《茶花女》得到一次突破性的显露,而它“恰巧”是一部法国文学作品,因此也就在推出翻译文学的同时,强化了法国文学在国人视野中的印象。  1897-1901年这一时期,主要依托于新起的报刊、呈现星星点点的散在状态是最初法国文学翻译的表面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数量少,在笔者有限的收集中仅得到八种,其中以单行本出现的只有两种,其他各种均处于未完成状态,有的尚在连载过程中(如下文所述《穑者传》),有的则最终以未完成状态存世;另一方面表现在彼此间没有确切的相关性,没有明确的中心和热点,翻译的偶然性比较明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末民初汉译法国文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