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培养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余华东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前言

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因为思想而伟大!”一个年轻人,在街上擦皮鞋。他热情地招揽,卖力地擦拭,一天最多能擦30双鞋。除了鞋油和吃饭的费用以外,最后能剩20元。他想,如果要买下对面的那栋楼,至少要擦500年。到那时候,不仅他没有了,可能连对面的楼也没有了。这种擦法肯定不行。一天,他想:假如我组织500个人擦皮鞋,假如每天收每人4元钱,5年后,我不就可以买那栋楼了吗?于是一个擦鞋公司诞生了。5年后,他果然买了一栋楼。一位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帮人开发程序。白天上课,课余开发。一个财务程序一顿饭的工夫就能完成,并且能挣3000美元。他想:我若成立一个开发公司,雇上几百人,岂不财源滚滚?说干就干,20年后,他果然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有人说以上这些说明了思想、点子的价值;有人说以上这些说明了智慧的价值。这其实是一回事。因为智慧就是指生产思想、点子的能力。从历史上看,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地位和财富越来越取决于他的智慧水平。在奴隶社会,一个人的出身基本上决定了他的一切,只有极少数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封建社会,一个人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切,有少数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自己决定的了。人靠什么来把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呢?稍加思考就会明白:是智慧。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富脑袋后富口袋”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化趋势。人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地位、财富如果不和他的智慧、成就、贡献成正相关,那么这样的社会就反而是不合理的了。一般说来,人们对智慧的重要性都有比较多的认识,但遗憾的是,人们还不知道智慧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智慧培养的很有效的途径,很多人尚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智慧,甚至于让自己的智慧水平听天由命,这也就使人的智慧水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不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后天的努力。有的人可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汗水和辛劳,但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却并没有使自己变得智慧,这真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我们的教育还不能很有效地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智慧水平。所以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由于智慧的缺乏而在社会中处于的弱势状态完全归咎于其个人。智慧真的就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那么难以把握、不可捉摸吗?过去也许是这样。但我认为人们对智慧的认识是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终有一天会揭示出智慧的本质及其培养这样一些根本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样一些根本的问题,人的智慧水平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我看来,智慧的本质及其培养等重大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我深信我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新发现。本书就是要力图通俗易懂地给人们介绍我的这些新发现。我深信这些新发现对人们提高智慧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内容概要

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智育,哲学也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智慧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然而,智慧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培养智慧?对这些如此重要的问题,人们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明确的答案。《智慧的培养》围绕上述这些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如下一些主要的新观点:智慧是指生产新思想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充足理由律是划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智慧的培养》。《智慧的培养》还对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作了系统的论述,为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比较通俗地阐述了智慧培养的几个主要问题。     《智慧的培养》所阐述的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的原创性发现。作者希望《智慧的培养》所阐述的理论对人们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智慧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余华东,男,1965年生于合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农学院副教授,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常务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理事。已出版的主要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有《创新思维训练教程》、《直觉思维的特征》、《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智慧是什么》、《论知识学习对思维能力的影响》、《非逻辑思维论纲》、《论知识经济与智力开发》、《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论创新思维及其过程》、《智慧主要是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论思维研究的使命》、《走上神坛、走下神坛的科学》、《几种主要的现代教学方法的一个共同特征》、《论智慧》等等。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思维科学、逻辑学、教育、哲学等领域。在智慧和创新思维等的研究方面有独到而又系统的观点,现在正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智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章  智慧主要是培养出来的第三章  智慧培养的一个关键要素第四章  智慧培养的两个主要途径第五章  智慧培养的三个主要原则第六章  智慧的最佳状态后记

章节摘录

在《圣经·创世记》中有一则尽人皆知的伊甸园神话,说的是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后感到有些孤单,便用泥土照着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后来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了夏娃。上帝在东方开辟了一个园子叫做伊甸园给亚当和夏娃居住,那里简直就是天堂。在伊甸园里有许多树,其中有两棵树最特别,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智慧之树。据说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可以长生不老,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便有了智慧。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伊甸园中唯有智慧之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但是后来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终于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于是悲剧发生了:他们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子孙万代都不得不为这个“原罪”付出代价。从这则神话中可以看出,亚当和夏娃更看重智慧而不是健康长寿。现在看来,亚当和夏娃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人类便有了智慧,并用自己的智慧经过世世代代的创造,我们人类正在逐渐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洪荒世界变成人间天堂。可以说,智慧对人类来说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智慧更有价值的了。哲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问,最早追求智慧的学科应该是哲学。在西文中,“哲学”一词是由两个词根组成的,即“爱”和“智慧”。中文将之译为“哲学”,也取“哲”这个字的“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千百年来,许多人皓首穷经、不辞劳苦地研究哲学,就是希冀哲学给人们带来聪明和智慧。除了哲学在一直追求智慧外,还有一门学科也在始终不渝地追求着智慧,那就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智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而智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聪明和智慧也是教育的重心所在。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写道:“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在追求着聪明和智慧。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弄清楚智慧是什么,准确地说,就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是什么。尽管人们没有弄清楚智慧的实质,但对智慧的表现和特征还是有不少认识的。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一些对智慧的基本看法,经常提到的有“智慧就是指有丰富的知识”、“智慧就是指抽象思维能力”、“智慧就是智力测验得的东西”,等等。我们这里的意图不在于奢望一蹴而就地解决智慧的本质问题,而在于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对已有的关于智慧的认识进行考察,提出一个新的智慧观,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切近智慧的本质。(二)几种常见的智慧观述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到“某某事物是什么”,往往是为了实践的需要和使用的方便而提出的,并不具有十分严格的意义。但如果要从理论上探究“某某事物是什么”,那就是十分严格的事了。对此人们常常采用下定义的逻辑方法。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练的相对比较清楚明确的语言来揭示我们所要认识的那个对象的内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的规则有:第一,定义概念(用以揭示被定义概念内涵的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第二,定义概念中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概念。第三,定义只要能是肯定的就不应当是否定的。第四,定义概念中不能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根据下定义的实质内容和逻辑规则,我们可以看出,要从理论上探讨“某某对象是什么”或者说给某某对象下个定义,必须符合如下两个原则要求:第一,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换句话说,这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不是别的,不多不少,恰好是被定义的那个对象。这一条原则要求也正是下定义的四条规则中的第一条规则的要求: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所有的Ds都是Dp并且所有的Dp都是Ds,Ds表示被定义概念,Dp表示定义概念)。第二,必须用相对比较清楚明确的语言把被定义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从理论上探讨一个对象是什么,就是要在对被探讨的对象形成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用相对比较清楚明确的语言把对对象的认识成果固定下来,并便于他人理解。如果所下的定义出现“同语反复”、“循环定义”、“语言含混”等问题,人们就无法通过所下的定义对所定义的对象形成相对比较清楚明确的理解。这第二条原则要求也是下定义的后三条逻辑规则的主要精神所在。下面我们就来根据前述下定义的两个原则要求考察一下几种比较流行的对智慧的基本看法,说明它们不能作为智慧的严格定义的理由。

编辑推荐

《智慧的培养》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地位和财富将越来越取决于他的智慧水平。我们之所以认为智慧是天生的,是因为没有找到智慧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一旦我们找到培养智慧的途径和方法,人的智慧水平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智慧的培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