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志·教育卷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任茹文//陈春玲  页数:271  

前言

  宁波,秦代称“鄮”,意为商贸之邑,是我国极少数源自商贸的古地名之一。  所谓宁波帮,原本是指明清以来浙江宁波府属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和定海(今之舟山市)六邑的地域性商人集团。孙中山在1916年说过:“宁波人素以善于经商著,且具坚强之魄力”;“宁波开埠在广东之后,而风气之开不在粤省之下。且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①1949年5月6日,毛泽东致电解放浙东的前线将领,指示:“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以利我们拉住资本家在上海和我们合作。”②这表明毛泽东也是这么看待的。但当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③,其内涵就大而扩之了,不仅仅限于商人集团,而且泛指活跃在国内外各项事业的甬籍人士。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宁波行政区划的变化,其地域又增加了原属绍兴府的余姚市和原属台州府的宁海县。  宁波位于东部海岸线的中段,南通闽粤,东接日本,北与朝鲜半岛相望,扼南北水路之要冲,拥天然深水之良港,遂有“恬风波而轻生死”的甬商,前往沿海各地乃至东北亚、东南亚各国经营航运和贸易,自唐至明,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番货海错,俱聚于此”,号称“市廛所会,万商之渊”。这里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明嘉靖二年(1523),宁波发生日商“争贡事件”,因此而遭海禁。于是甬商“弃海登陆”,习计然策,谋什一之利,足迹遍及天下,声势有增无已,中国十大商帮中有了宁波帮。清末浙东民谚“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意思就是没有一个集市没有宁波商人,没有一个衙门没有绍兴师爷。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宁波帮更是超越老牌的徽商、晋商,以其雄厚的实力,在经济金融中心大上海独占鳌头。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宁波帮在大陆进入休眠状态。但移师海外的宁波帮依然活跃,人数不多,质量较高,涌现出好些世界级的商海巨子。改革开放后,大陆宁波帮也迅速复苏,新生代悄然崛起,并与海外宁波帮交融合流,展现出新时期重振雄风的勃勃生机。

内容概要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宁波逐渐形成了文商共融、两脉并济的地域文化特点,《宁波帮志:教育卷》以晚清至20世纪末的百年历程为时间起讫,从“宁波帮捐资兴学”、“宁波帮创办学校”和“宁波帮教育名家”三条线索回顾并凸显了宁波帮对于宁波本土教育与中国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人事代谢与往来古今中较为系统地回溯了宁波帮志于教育、献于教育的人文美德与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

  任茹文,1974年生,江苏苏州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已发表研究性论文著作共计二十逾万字,著文及研究成果曾数次获省市级奖项。  陈春玲,1963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现任《宁波教育报》编辑记者,现为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教育》杂志副主编。著文曾多次获省市级奖项。1998年起任宁波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导言  一 崇文重教的宁波帮传统  二 宁波帮的教育理想与20世纪中国教育  第一部分 宁波帮人士捐资兴学实例实绩  第一节 教育基金与奖学金  一 设立于1920—1949年间的各类基金与奖学金  二 设立于1949一1980年间的各类基金与奖学金  三 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各类基金与奖学金  四 设立于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各类基金与奖学金  第二节 宁波帮捐资造楼的兴学义举  一 捐资本乡  二 捐资外乡    第二部分 宁波帮创办学校  第一节 晚清时期  一 叶澄衷创办叶氏义庄与澄衷学堂  二 严信厚创办储才学堂  三 吴锦堂创办神户华侨同文学校(1900)和锦堂学校(1905)  四 严修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系列学校(始于1904)  五 虞含章在上海创办理科传习所  第二节 民国时期  一 韩清泉创建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二 张寿镛、王丰镐在上海创办光华大学  三 秦润卿在上海创办储能中学与钱业公学、与聂云台共同创办上海总商会商业夜校  四 旅沪宁波同乡会在上海创办的十所小学  五 各地宁波同乡会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创办众多学校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一 王宽诚创办东恩中学(1962)与东恩小学(1966)  二 王宽诚参与创办广东华侨小学(1955)与暨南大学(1958)  三 包玉刚创办宁波大学  四 应昌期在上海创办应昌期围棋学校(1995)  五 同乡会在德国汉堡创办中华子弟学校  六 旅港宁波同乡会的办学历程  七 陈廷骅和赵安中:希望工程的功臣  八 董氏家族首创“海上学府    第三部分 宁波帮教育名家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三)清寒教育基金会  1931年,由吴蕴初、张逸云(祖籍镇海崇邱乡衙前村)集资5万元在上海创办,聘请著名化学家陈世章、曹梁、吴承洛等人做评委,当时,清华、浙江、沪江等大学都有学生会申请,至1934年年底,基金会共出资46000元,其中吴蕴初个人17000元,天厨厂13000元,张逸云等人6000余元,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此时得到赞助,得以深造。  (四)王伯元奖学金  在上海发展实业的王伯元(慈溪人)热心公益事业,除了在慈溪家乡创办植本小学外,还捐巨资于南洋中学和复旦大学。据有关学者研究结论,王伯元首开以个人名义设置奖学金之先河,1930年他创设了“王伯元奖学金”,规定凡成绩优异有志升人大学,但因家境贫寒不能供给学费者,不论何地何人,均可申请,一经确认合乎规定者,即无条件颁给全部学费,至大学修业期满。该奖学金最初额定20名,后扩充至60多名,从《甬光初集》所载部分该奖学金领受者的情况来看,领受者来自全国各地。  (五)宁海庄士小学教育基金  1937年1月,严苍山(宁海旅沪邑人)等为宁海庄士小学筹募教育基金100万元(注:为国民政府当时所发行的货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宁波帮志·教育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